小学中年级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技巧
2016-07-05吴棕园
吴棕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进,小学数学作业的个性化设计也受到更多的重视。合理设计小学数学作业,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学习效率。
1.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业的趣味性强,引导学生自觉认真地完成作业,并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小学生还处于成长阶段,各方面都不成熟,对各种事物都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征,设计灵活多变的作业类型,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学习《找因数》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作业题目:用十二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问可以拼成多少种长方形。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和学生共同交流,或者可以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并且规定长方形的面积为12平方厘米,边长为整厘米数。由于学生刚刚学习因数及倍数的内容,因此在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能够体会拼摆的乐趣,并且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发现可以拼出边长为1和12、2和6、3和4这三种长方形。将数学知识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巩固学习的知识,活跃学生的思维。
2.体现作业的层次性
由于学生的基础存在差异,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如果给学生统一安排相同的作业,则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并且统一布置的作业对于基础很好的学生来说,难度偏低,但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显得比较困难,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都得不到很好的提高,有些学生由于做不出来,甚至会出现抄袭的现象,不利于学生成长。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针对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难度及深度不同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通过作业得到更好的完善,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教师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可以按照基础题、提高题、发展题这样的层次布置作业,并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选做需求。然后让学生都能够体会成功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可以从设计三种层次的练习题。基础题:一个长方体长6、宽3、高2,问表面积是多少?一个正方体边长为4,表面积为多少?提高题:做一个长20、宽15、高30的盒子,需要表面积为多少的纸板?发展题:将一个长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表面积会产生怎样的变化?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题目来思考,体会知识的应用。
3.促进作业的多样化
数学作业需要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书写的形式让学生完成作业。虽然这种书面作业教师会批改,但不利于学生学习。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因此丰富作业的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个性化作业,让学生能够更主动地投入作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记一记,安排学生将一天学习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学生通过长期记录,能够积累更多的东西,同时也更方便学生复习和巩固。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每天的学习内容,完成一份课时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练习和巩固,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适当地做一些动手自制、动手操作的作业。小学生比较好动,这一类型的作业能够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练习,并且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如可以通过制作礼品盒的方式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等,可以通过包装物体巩固表面积的相关知识。这种新颖的作业形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自己学习的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教师还可以阶段性地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的整理,引导学生通过大纲、小报等形式整理,帮助学生形成更系统清晰的知识体系。
4.提高作业的实践性
教师应重视作业的实践性,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考虑,将学生经历过的实际问题抽象成相应的数学模型,然后巧妙渗入数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形式体会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中可以集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给学生安排一些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更好地体悟和应用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图形变换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堂中探究图形在方格纸上移动的过程,然后课后让学生回家自己在方格纸上移动三角形的位置,并在坐标纸上画出变换的过程,然后写下变换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总之,作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巩固和提高的作用,教师应重视作业的个性化设计,保证作业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