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雕塑的空间结构

2016-07-05周亚威

大观 2016年6期
关键词:雕塑空间心理

周亚威

摘要:对于环境雕塑而言,空间构成不仅仅局限于雕塑本身的物理特性和几何形态,雕塑在形体、视觉和环境等方面都需要空间地理解,其实质是多层次的空间、环境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环境雕塑的空间从其在创作、复制、迁移直至毁灭的过程和作品的自身形体存在于环境到作品的观看和体验中,经历着一个丰富多彩的时空旅程;至于创作者个人的创作观念和思想情感、不可预见的偶发事件,以及决定其产生的众多内部和外部因素,连同作品本身共同编织起一张艺术存在的空间结构网。

关键词:环境 雕塑 空间 心理

一、环境雕塑空间的定义

我们通常所说的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是人们从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象出来的认识对象,是绝对抽象事物和相对抽象事物、元本体和元实体组成的对立统一体。雕塑不再仅仅是形体自身,而是指形体和一定范围内的空间的总和,本质上是一种占有空间并对空间起调节作用的造型艺术。完整的雕塑空间,应该是实体空间和虚体空间的融合。雕塑空间是雕塑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由雕塑的“实体空间”、“环境空间”以及受众者的“心里空间”所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影响的空间结构。任何一种雕塑的体积都是能动地、扩张地存在于一定空间之中,并与周围的环境空间和形体发生密切的关系。

当今街道、广场、园林、绿地等成为了艺术发挥的空间。环境雕塑作为环境艺术的一种形式应运而生,没有坏境,就没有环境雕塑,它是社会意识形态构成因素之一,环境雕塑与空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一件雕塑作品一旦放入特定的环境中,就会对周围的环境空间产生一定影响,反之,周围环境同样也会影响着雕塑。亨利·摩尔是研究环境雕塑空间绕不开的一个人物。“亨利·摩尔基于对现代雕塑开放空间形态的认识和对宇宙空间深刻内涵的理解,在雕塑创作中也采用了开放式的空间造型,以虚无的空间替代实在的形体,使空间积极参与雕塑造型,改变了传统雕塑那种封闭式的实体空间。他的雕塑《头盔系列》和《立体内外》就是这种开放空间造型的代表作。”①

二、环境雕塑中的空间结构

地理学家戴维·哈维的空间理论认为,人类理解空间有三种模式———绝对空间、相对空间和关系空间。三种空间具有单向的层级规则,即者总是包含前者,前者只是后者的特例。每种空间都具有自身的结构和规则,它们共同构成我们现实世界多维度的空间形态。环境雕塑是具有典型的多层次空间结构的艺术形态,其实质是多层次的空间、环境与社会文化的综合,是与人类多层次的空间实践相对应的一种艺术形式。

“环境雕塑是以人为中心、以环境为对象、运用雕塑艺术手段,结合姊妹艺术和工程技术,经规划与工程实施,创造和美化生活环境的空间艺术。作为空间媒介,它在组织引导环境空间指向、调节环境空间功能、提高人们审美意识和生活情趣的基础上,丰富生活空间的艺术氛围与文化内涵。”②首先,环境雕塑是存放在一定环境中,必然会受到该环境的外在条件制约。其次,环境雕塑是是一门公共艺术,其创作题材同样受到限制。最后环境雕塑建设是以人为核心,所以环境雕塑受视觉规律的限定。环境雕塑应当符合人的审美要求和接受程度,与名俗文化相辅相成。环境雕塑具有景观性,而构成景观性的要素分别是:1.雕塑主体,即雕塑形体自身占有的实体空间,这时,除了形体自身的空间以外,这个空间并不因为被雕塑占据而消失其自身的三维性反而被更加强调突出;2.环境,承载雕塑空间的物质背景,雕塑形体外围的受到形体控制和影响的空间,是雕塑实体周围的存在;3.人,即雕塑艺术的受众者。所以环境雕塑的空间结构包括雕塑空间、环境空间和受众的心理空间。

(一)雕塑空间

雕塑空间指的是雕塑本身占有着实体空间,包括物理特性和几何形态。它由点、线、面的结合,构成“物理”概念下占有空间的体积。雕塑的形体起伏与变化使雕塑产生动态的变化。布鲁诺·艾迪里亚尼说过:“雕塑强化了感觉空间里的生命力,使我们感觉并意识到了它的存在”。环境雕塑一方面用自身的形体和外部轮廓来界定了它占有空间,从而影响着其周围的环境空间,使得雕塑的空间结构显得丰富而活跃,同时使的环境与雕塑之间形成一种默契和感染力。另一方面,雕塑通过自身体量的大小、饱满程度来产生视觉张力,不仅向外影响和组织着空间的结构,同时它又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向内组织着雕塑的空间结构。不过这一雕塑占有体积并不是静止的,它通过自身的形、体积、线条的流动以及所蕴涵的情感内涵形成一种向外延伸扩展的张力,并向四周辐射。

雕塑具有物质性特征,以物质的形式在空间中存在,所以,当雕塑被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它就自然与周围的环境空间形成两种类型的空间关系,也就是实空间和虚空间。实空间是立体的占有三维空间的实在形体,而虚空间必须是由实体空间来界定才能体现。例如,“曾成钢创作的《水浒系列人物——鲁智深》和严威创作的装饰雕塑《中国风》,也都成功地尝试了用凹陷的结构和开放式的空间来表现和替代凸出的局部形体,创造和利用了雕塑的负空间,同样取得了很好的视觉效果。”③负空间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组成一个完整空间不可缺少的部分,两个空间的有机融合,才能构成一个雕塑的完整空间。

(二)环境空间

在公共艺术的场所中,放置在环境当中的环境雕塑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环境中的各类因素比如建筑,草地,人流,天空,道路等会构成一个复杂的组织关系,在这个关系里,空间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空间决定着环境的质量,而雕塑又是环境的“点睛之笔”,尤其是作为城市建设和环境整体因素之一的城市雕塑,即使是以雕塑为主体,亦不可忽视其与环境间的互动关系。因此,我们谈论雕塑的时候,雕塑自身及其环境空间自然地被摆在了极其重要位置。雕塑实体能够积极主动地组织和调节空间,使空间产生有机秩序,产生活力,变得有生气和富有情感。同时,因为雕塑的加入,空间的层次感也变得更加鲜明,空间被活化,人化。雕塑给原来客观静止的空间注入节奏,使空间环境瞬间变得梦幻而神秘。雕塑自身的这种空间特点,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想象和创造能力。endprint

环境空间的范畴绝不仅仅是以自然环境为主的物质环境,它还包括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指社会背景、民族、文化素质等非物质因素。任何环境都是这两方面的综合,环境的物质状态和人文特征共同组成特定的环境个性特征,形成有情感意味的空间。环境空间在不断的建设、改变中发展,雕塑在整个环境空间中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件好的雕塑作品是应该适应环境的整体氛围的,人们感受到的是来自整个环境艺术带来的美感

(三)心理空间

环境雕塑的心理空间是受众在参与环境雕塑对话过程中的感应。不同的职业、年龄、性格回呈现出不同的心理或精神层面,反映出受众在审美、行为、文化等方面的一种状态。人们体验艺术家作品里面所包涵的意义空间是无限的,只是作品因受者而异,既可以很局限,也可以将观者引向无边无际。所以,心理空间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它是通过视知觉,达到调整与均衡环境空间与雕塑空间关系这一目的的。雕塑的空问结构并非是静止的、固定的。它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时间的图式转换而流动。这种流动不是均匀的重复,而是富于节奏的变幻不定的流动。雕塑的占有空间,合围空间以及环境空间,当其作用于心理空间时,也是相互流动的,并不因为形体界面的分割而将空间自身的渗透性消失掉,而是使这种流动性有了更明确的知觉意义。心理空间是主观主动的。它感受体会现有的环境空间、雕塑空间以及两者组合在一起是否协调理想。因此,心理空间是均衡环境空间和雕塑空间、建构环境雕塑景观空间的支点。对于受众而言,是提升人文素养、培养高尚情操的巨大推动力。

三、环境雕塑的空间的视觉规律

(一)“远视”浏览

环境雕塑是存在于环境之中,并在内容、审美形式上与环境融为一体,具有视觉开放性、环境特定性和受众公共性的造型艺术形式。当占有一定空间的雕塑被安放在了一定的环境中,我们可以称之为一处景观,它是一个被动的客体客观存在,然而公共的空间里所有的环境因素都不是主角,雕塑也不是主角,公众才是主角。环境以人为本,环境为人服务,人才是真正的主角,我们的雕塑和环境设计首先是和谐的人性化的设计。在经济、科技、交通高度发展的今天,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到原先设定好的环境景观构建中,他们也许就是远远地看上一眼,对于这类人来说走进他们眼里的也许就只是一幅画面,顺序是环境空间、雕塑空间,最后回归到心理空间。

(二)“近视”参与

环境雕塑具备公众性和参与性,传统意义上的雕塑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环境雕塑的要求,人们从被动接受转换到了主动参与,环境雕塑使周围静止的空间活跃起来,给人们一个心理释放的情感场所。公众性与参与性可以让人们充分享受环境的情感乐趣。雕塑作为环境雕塑景观构建的客观的主体存在人们首先关注的就会是雕塑空间与之相应的会产生心理活动去感受或者衡量雕塑空间,也就是心理空间。而后人们会把注意力放在环境空间上,去进一步确定环境空间是否能够接纳雕塑空间,雕塑空间和环境空间结合的是否协调理想。

四、结语

空间构成是环境雕塑的其十分重要语言范畴的组成部分,正是在这种既向外又向内的的组织结构中,环境雕塑艺术才呈现出自身的无限丰富的形态,满足大众心理接受的需要的同时给观赏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环境雕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调和了空间的气氛,创造出崭新的空间环境。只有把客观环境的公共性、人文环境的公众性及雕塑形式美的公众性三者同时考虑,并有机地协调起来才能充分展现出环境雕塑的魅力。

【注释】

①房中明.浅谈雕塑的空间形态[J].雕塑,2008(03):60-61

②于俊峰.环境雕塑学科建设小议[J].雕塑,2000(04):28-29.

③房中明.浅谈雕塑的空间形态[J].雕塑,2008(03):60-61

【参考文献】

[1]马钦忠.雕塑·空间·公共艺术[M].第一版.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2]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技出版社,1998.

[3]张绮曼.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4]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5]夏铸九.公共空间[M].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4.endprint

猜你喜欢

雕塑空间心理
巨型雕塑
空间是什么?
我的破烂雕塑
心理小测试
创享空间
心理感受
写实雕塑
心理小测试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