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2016-07-05高辉

中国经贸 2016年1期
关键词:传统产业转型分析

【摘 要】受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创新和转型升级将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阶段发展的重头戏,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国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本文简要分析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传统产业;转型;分析

传统产业一般指劳动密集型、技术设备相对落后、自主创新能力较差、缺乏市场竞争力、以制造加工为主的产业。传统产业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础,产业升级是传统产业发展的灵魂所在,若没有强大的传统产业为基础,产业升级只能是无源之水;同样,没有产业升级,传统产业也必然面临淘汰的危险。如何正确处理传统产业与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助力传统产业成功转型,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稳健发展所面临的最紧迫任务。

一、传统产业发展现状

传统产业是我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础,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繁荣经济以及加快城市化进程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传统产业所暴露出的问题日益显现, 污染高、能耗大、效益低等特征已不适应当下的发展要求,不仅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更加难以承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其实传统产业自身的发展从来没有停止过,但鉴于各产业、各区域的产业发展模式与发展阶段不同,体现出不同的产业特征与产业竞争能力。即便如此,传统产业现在甚至将来都将继续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人民生活供给所需要的大部分服务及商品。目前,我国传统产业设备多数较为陈旧,生产技术也相对比较落后,所提供的单元效益较低,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整体综合效益的提升,例如国外大企业大都有较为长远的技术储备意识,超前研究开发一般在十年以上,而在我国多半傳统产业企业甚至为数不少的国家重点企业都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企业也大都缺少技术储备观念。

二、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1.科技创新平台缺乏

缺少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和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当前,我国的科技创新工作主要是由各大高校机构、科研院所担任,企业与高校之间缺少链条式的联系,无法直接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到生产力的转化。产学研方面合作还不够紧。目前,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校院科研的合作虽逐渐增多,但合作关系还不够紧密;虽少数已有合作,但因技术、资金等一系列原因,不少已经签约了的产学研项目,但真正实施得好的还很少。研发机构并没有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位于核心位置,开发项目在总量上少以及研究人员不充足问题都严重地减缓了企业的发展速度。

2.产业布局不够合理

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仍较为严重地困扰着地区的进步和发展,下了大气力建设的产业园区由于没有在投产前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使得区域之间和产业内部之间竞争同构化现象,从而造成产能过剩的后果,使得大量社会资源被浪费并且利润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小,很不利于充分施展专业化分工协作效应,极大地减弱了地方生产系统的竞争力和总体效率。

3.科技创新资金不充足

科技资金投入不足这一客观事实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瓶颈。科技资金投入较低,不少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按照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5%、规模以上企业3%、一般企业1%以上的要求,提取和使用科技研发资金,从而不能适应目前科技创新工作的需要。银行信贷机构对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大,中小型企业即使是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也还是存在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三、对策及措施

1.加大技改投入,运用先进技术提升传统产业

俗话说:“只有夕阳技术,没有夕阳产业。”传统产业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化的技术来对生产设备进行改造,促进产品的更新升级,不断提高产品档次质量,提高企业信息化条件下的核心竞争能力,在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强力推进科技创新和进步,不断加快成果产业化进程。与此同时,要更加注重管理的创新,在大部分传统产业中,管理水平的落后直接造成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的浪费,要从设计、生产、销售的每个环节强调制度化管理,加快企业内部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推进。

2.搞好协调统筹,助推传统产业链条式与集群化发展

传统产业要想快速发展必须依赖于一个合理的、现代的、集约化的产业链条,不断拉伸拉长产业链条,从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提升、从产品竞争向产业竞争提升、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提升,这需要产业链条的上端、中端、下端的合理发展,既要让下端企业助力上端企业发展,又要将着力点放在发展中端企业上,同时积极推进相关的服务产业配套设施配齐、配全,打造出一个结构优化、职能明确的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强力推进传统产业壮大的结构调整,由分散的小微企业、块状经济体转为由大中型企业、大集团为主导的分工协作共同体,逐步打造现代化、城市化联合发展的产业集群模式。

3.优化产业布局结构,注重发展低碳经济

就传统产业中的众多潜力企业和优势企业来说,主要还是通过改造生产工艺,培育自主品牌,进而实现就地转型,逐渐成长为高科技型企业。另外,产业园区是传统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和核心要素,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力量。园区的发展不能只图大,应将发展重点放到提升园区质量上来,打造出具有竞争力和聚集力的产业园区。注重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产能企业,积极鼓励企业实施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项目,加快园区的循环化改造, 打造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产业发展模式、生产方式及空间布局。

4.创新驱动模式,推动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终极方向仍需要向知识和工艺密集型的战略新兴产业方面发展,但向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并不是要完全淘汰掉传统产业,而是要在落后的传统产业基础上进行“移植”、“培育”成为新兴产业,或是通过两方面的深度交融、和谐发展来最终实现。需要利用传统企业已有的交易市场、沟通平台等优势资源来提升战略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制度创新、结构创新,营造有利于战略新兴产业和谐发展的外部环境。在组织上积极探索适宜当代企业发展的运作团队和管理机构;在制度上制定规范的现代公司治理机构;从管理上提升职工的创造能力,打造出良好的企业氛围。通过相关的融资优惠政策、产业发展政策、科技创新政策等来共同促进传统产业向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不断加强传统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之间的统筹衔接和发展规划,逐渐形成集群内部、上下游企业之间密切联系、互相依存的生存模式,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最终实现成功转型。

四、结束语

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轨道,而且这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性的发展状态,我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也正在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经济增长点。只有拓展思路,转换机制,才能不断催生出新的经济增长力量。而创新和转型升级也必将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阶段传统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及时破解掉企业科技创新平台缺乏、产业布局不够合理、科技创新资金不充足等突出问题,将新思维和新方法融入到传统产业改革中去,为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发展活力,才能助推中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霍影,霍金刚. 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策略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10).

[2]蒋兴明.产业转型升级内涵路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4(12).

[3]刘宁宁,沈大伟,宋言东. 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国内研究综述[J];商业时代;2013(34).

[4]张银银,邓玲.以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J];经济纵横;2013(6).

作者简介:

高辉(1980—),女,汉族,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垦利县中小企业办公室,经济师职称,管理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管理、工业经济。

猜你喜欢

传统产业转型分析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转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沣芝转型记
丘区传统产业仍大有可为
专家开方:传统产业创新互动做强做大
传统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