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班工科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改进措施分析
2016-07-05许吉万洪丹
许吉 万洪丹
摘要:高校工科专业毕业班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差,直接导致教育资源浪费及教育质量降低,影响就业及人才可持续发展。面对多层次的内在和外在原因,在适应政策的前提下迫切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基于此,本文分析和探讨了相关改进措施,即实施对毕业班的科学管理;加强就业指导及心理教育,提高专业认同感;从多个层次优化教学举措。
关键词:毕业班;工科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科学管理;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150-02
高校工科专业毕业班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如果不能保证,将直接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及教育质量的降低,影响就业及人才可持续发展。高校工科專业毕业班学生专业课程学习质量差的直接原因是专业课“空巢”现象严重,学习效率低下。其实,该现象的存在与很多因素有关,于学生本身来说,找工作、考研及各种考证成为其“有说服力的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现在的大学生求知欲低,长期学习态度消极,到毕业前夕更甚;还有一些学生长期对自己的专业认同感较低,甚至厌恶,缺乏学习热情。客观大环境更是影响巨大,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对学历及各类技能的高要求等。而同时,对于这一相对特殊的学生群体,学校及院系没有及时采取合理、合适的管理措施,或是制定针对毕业班学生群体的适应性政策等。就专业课本身而言,面对毕业班学生,授课教师往往也是消极怠工,未能起到在这关键时刻“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
一、专业课学习质量差的严重危害
(一)教育资源浪费,本科专业教育质量降低
面对“空巢”现象及消极的学习态度,在到课率较低甚至极低的情况下,专业课任课教师仍然要正常上课,这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上课积极性,导致很多教师上课时应付差事,使授课质量严重下降。四年制本科在无形中演变成了“三年制或三年半制”的本科,最后学年处于半放假状态,使得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大打折扣。另外,专业课学习质量差,学生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不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学生难以形成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就业率降低,人才可持续发展性受挫
毕业学年开设的专业课,包括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课,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动手能力,但是毕业班的重心却完全转移到了就业、工作或是考研考证等方面。尽管有的学生提前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就已经找到了工作,提高了就业率,但虚高的就业率掩饰了很多问题,如大学生普遍面临现实困难、就业质量差以及学生本身专业素质滑坡等。一方面,学生不能按教学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或学习环节,这将影响到学生专业素质和素养的提高,最终影响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影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专业知识学习不扎实,对专业领域的相关内容了解的没有深度和宽度,导致很多学生眼界狭隘,如果再缺乏就业选择上的指导,很容易出现盲目选择的情况,或是在考研的专业上盲从跟风,选择了并不适合自己的发展轨迹,这将严重影响个人或者是整体的人才可持续性发展。
二、解决措施
毕业班的专业课教学有待于全方面的改进与支持,在尊重和适应大环境及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学校院系及任课教师可以从各个层级、各个环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手段。
(一)学校院系等职能部门的科学管理
学校和职能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毕业班的管理。首先,需要严格考勤和考试制度,重视学生的出勤情况,严肃对待考试作弊行为,情节严重者按校规校纪处理。其次,不能把毕业班学生看作一个特殊群体,从而对其特殊对待,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采取一定措施来适应具有一定特点的学生群体,而不是在相同的政策下搞特殊。同时,也需要针对毕业班学生考研、找工作等情况实行全方位帮扶,让他们能够减轻相关压力,能够相对正常地投入到最后一学年的专业课学习中去。
另一方面,在教学上也需要针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教学改革。调整适应其节奏的培养计划,加快学分制改革步伐,在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时间安排上进行合理调整,同时制定合理的专业课授课计划。在完成必须的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又能给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时间准备考研和找工作。
(二)加强就业指导及思想道德和心理教育[1]
市场经济前提下,巨大的就业压力要求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毕业生情绪不稳定,学习态度消极,严重依赖于能否就业或就业是否理想,因此就业指导工作是毕业班教育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首先要通过宣传国家就业政策和措施,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减少盲目性,合理选择工作岗位。其次是要切实加强求职技巧指导,使学生学会包装和推销自己。最后要加强就业信息服务,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捕捉和创造就业机会。稳定学生情绪,减小学生压力,有利于其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提升专业课的学习质量,提高其综合素质,这具有长期的发展意义。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心理指导,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深入细致的指导帮助,既解决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又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于个别学生身上的实际问题,帮助毕业生消除心理障碍,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增强自信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以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步入社会。同时,各院系要加强对本专业学生的专业教育,提升其专业认同感。从低年级开始开展本专业相关的报告会,到企业单位参观、实习等,让学生们能够充分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专业特色及发展前景。让学生对本专业产生学习兴趣,对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提升其学习积极性和动力,这样做能够极大地提升其专业课的学习效果,利于是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未来就业或是继续深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些方面的措施和精力的投入应该从低年级就重视起来,一方面打好坚实及健康的心理基础,使得学生在毕业学年能够轻松坦然应对各种情况,合理分配时间并处理好最后一年考研、找工作及专业课学习等各项事宜,在保证个人事务有效解决的前提下又能够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另一方面,也利于学生长期保持一个求知好学的心态,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有信心、有毅力学好基础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利于最后阶段专业课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优化举措[2]
考虑到毕业班的特殊性和专业课教学的困境,提高出勤率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希望通过专业课教学实现对学生专业素养和能力提高的最大化,因此,除了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也十分关键,有必要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做法。将一些综合性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放在毕业学年,这不仅符合教育规律,也与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相符合,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多数高校在这一点做的比较到位。在教学内容方面,充分利用毕业班专业课层次高、综合性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适当的将知识点与学生主要实习、就业行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知识能够学以致用,又同时能够提升其专业认同感。此外,把专业课的知识点与毕业设计甚至是未来深造领域的选择相结合,将其穿插到整个教学中,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起到了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一举多得。
而另一方面,学生对于专业课教师的期望更高,不仅希望教师能传授知识,还希望其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能够对其在未来工作、深造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专业课教师应及时准确地认清学生的需求,利用其自身知识和经验,主动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将为毕业班专业课课堂创建一个和谐的氛围,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但这也对任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有较高的责任心,并且更要求其在各个方面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
同时,毕业班学生专业课的考核方式也需要灵活调整,提高其适应性和可行性,符合该年级学生的特点。例如,可以采用大作业、小论文的辅助考核方式,一方面可以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利于学生拓展自己的专业视野。此外,毕业班学生往往将自己置身事外,可以采取让学生参与课堂讲学的方式,提升其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从各方面的实践经验中发现,这一措施的效果显著[3]。
三、结论
通过分析高校工科专业毕业班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差的现象及原因,在尊重和适应整个国家社会政策的大前提下,提出了几条适应几个层次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措施。首先,学校院系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科学管理,制订合理的政策及对策;其次,要加强就业指导及长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教育,起到一个长期的潜在的正面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专业认同感;再次,从培养计划、教学计划、考核制度及授课教师本身等几个层级和方面优化教学举措。当然,从本质上改变现状需要全方面的共同努力,但是无论是从学生自身,授课教师,或是学校院系角度出发,任何一个层次环节的努力都将益于专业课授课及学习质量的提高,从而对学生的专业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及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展基.高校“毕业班现象”探析及其应对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11,(1):95.
[2]王长军,刘泳,徐琪.大学毕业班专业课教学的困境分析与对策[C]//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
[3]許吉.关于《光电成像原理》课程教学的讨论[J].中国科技信息,2013,(5):1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