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思考
2016-07-05郭萍
郭萍
摘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出台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加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本文在认真研读《创新计划》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进行反思,并提出加强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071-02
《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以下简称《体系创新计划》)是2015年7月27日由中宣部、教育部最新联合印发的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文件,是各高校今后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指导文件。文件出台后,笔者认真学习了该文件,并对所在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进行了相关思考,在认清《体系创新计划》内容、意义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从《体系创新计划》贯彻实施的角度对所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提出一些思考意见。
一、《体系创新计划》的内容要点和实施意义
《体系创新计划》文件从“充分认识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艰巨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重点建设内容”三个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实施提出具体的步骤和要求。它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必须始终摆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体系创新计划》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的高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出发挥学科支撑和学科引领作用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新高度。实施《体系创新计划》,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例如,坚持校领导分管制度、教学巡视制度,不定期或定期的教学检查制度、听课评课制度、教科研项目倾斜制度、社会考察活动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多层次培训,这些制度的坚持和实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跟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尤其是和《体系创新计划》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思想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科研骨干数量不足,理论研究不够;队伍不够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能力有待提高;教学效果有待提高,存在大班教学的问题,因为教学方法等原因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不完善,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考察的经费较少等,这些都客观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
三、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思考
结合《体系创新计划》的要求,针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围绕如何贯彻中央精神,提高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思想上高度重视,制度上高度完善落实,为思想政治课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龙头是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否搞得好,关键在于領导是否真正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首先要入“领导心”,不管是不是分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都要真切地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将其建设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校党委直接领导,协调行政协同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按照《体系创新计划》,定期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问题;落实好《体系创新计划》提出的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讲课听课制度和具体要求;切实保障各项基本条件,落实《体系创新计划》提出的确保学校在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优先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评优表彰、职务评聘等方面优先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
2.精心谋划,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顶层设计。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做好谋划,既要有长远谋划规划,又要有近期推进举措,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扎实有效地推进。根据我校情况,建议在短期内完善科研制度、评优表彰制度、职务评聘制度,并加以实施。在科研方面,建议学校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定的名额;在科研成果发表方面,学校校报是一个重要媒介,但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的文章,刊登数量非常有限。根据《体系创新计划》的要求,建议在校报上开辟思想政治理论研究专栏,为教师科研成果的发表提供一个重要途径。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以教促研和以研促进,做到教研相长。评优表彰方面,除了全校性的教学技能大赛、全校范围的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评选外,建议增加优秀辅导员评选、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评选、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评选、社团活动优秀指导教师评选等活动,并把评先评优的荣誉作为职称评审的参考。这将在较大程度上调动教师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社团指导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职称评审方面,按照现行的职称评审制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相比,有较大的劣势。以2015年的职称评审为例,因为实行数量限报,凡是有编写教材的,均可在职称评审表上增列三篇文章,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在上报材料时因为没有编写教材,就不能增加文章,发表的文章有多的也不行,其科研方面就显得薄弱。而且,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核心期刊数量有限,且对我校的教师要发一篇核心期刊文章是难上加难,再加上参与相关培训、获得相关奖励在职称评审时的作用忽略不计,评审时劣势更为明显。职称是教师非常看重的,职称上不去,他们就没有心思用心教书。《体系创新计划》很好地看到这一点,要求在职称评审方面,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称评审的标准。依据《体系创新计划》,建议我校在职称评审方面做如下改进: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称评审标准要单独确定,评审条件降低科研要求,把教学情况、参与相关培训情况、获得奖励情况及参与社会实践情况作为评审考核方面,避免“科研单一标准”论。二是确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称单独评审制度,有独立名额,评审专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家占到一定的比例。
3.整合力量,形成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合力。在校外,积极拓宽视野,加强与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其他高校的合作和协作,利用好校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优质资源,努力实现协同创新,协同育人。一是和党政机关加强交流,逐步建立领导人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制度。二是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在现有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扩大校外实践基地,保证学校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的结合。三是建立校外交流学习制度。定期到其他高校参观交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轮流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学习,扩大教师视野,在了解别人优势做法、了解国情和世情的基础上,保证在给学生上课时更接“地气”,讲得更透彻,更易为学生接受。在校内,建立完善各部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整合校内资源和力量落实上级和学校的政策与举措,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的合力。一是进一步完善领导负责制。领导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利益保障及教学质量监督等。二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队伍的联系沟通,可建立QQ群,让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兼职教师、辅导员加入该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带的学生班级是流动性的,并不固定,如果發现班级学生有什么问题,也方便和辅导员及时沟通、联系。
4.围绕重点,扎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整体发展。《体系创新计划》提出了包括立体化教材、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综合评价体系和条件保障等在内的重点内容。结合我校当前情况,学校要在这些重点内容上做些探索,既要有整体构建,也要有重点地逐步推进。立体化教材建设方面,按照《体系创新计划》的要求,我们主要做好使用统编教材、教学系列用书及其他教学资源的工作,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想性与科学性。其他方面,主要是探索构建“大思政”理念下的具有我校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体系,发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的作用。放在首位的是教学方法改革,教师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激发工作积极性。同时,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重视结合生活实际及与学生的互动,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并及时归纳总结。探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规律,实施因材施教的新模式,改变传统教学中一刀切的模式;推行教学相长新手段,在教学中不仅注重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要调动学生“反哺”教师的主动性和作用性;开展在线教育(MOOCs)及混合式教学新探索,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贯彻落实《体系创新计划》,必须立足于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抓好教学改革这个关键,教师队伍这个根本,学科建设这个支撑,高度重视,全盘谋划,既突出重点,又循序渐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综合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姚郁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经验初探[J].思想教育研究,2013,(3).
[2]马文.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召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研讨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