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闸除险加固的“轴线下移”方法及应用
——以新邵县红星水闸为例
2016-07-05陈历鹏吕敬军范陆娥
陈历鹏 吕敬军 王 俊 范陆娥
(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 长沙市 410007)
水闸除险加固的“轴线下移”方法及应用
——以新邵县红星水闸为例
陈历鹏吕敬军王俊范陆娥
(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长沙市410007)
【摘要】按照水闸安全鉴定的要求,三类水闸只能原址进行除险加固[1],但部分水闸因历史原因基础较差,闸底板渗漏严重,对原闸进行除险加固施工难度大,临时工程费用高,且难以根除闸底板渗漏问题。文章根据新邵县红星水闸除险加固的实践,提出“轴线下移”的方法,并充分利用原闸的堰体作为围堰,有效地解决了闸基基础及底板渗漏严重的问题,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词】水闸设计除险加固红星水闸水闸轴线
1 工程概况
红星水闸位于资江一级支流石马江中下游,控制流域面积719km2,地处邵阳市新邵县小塘镇红星村,距县城26km,是一座以灌溉、防洪为主,结合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闸。枢纽工程由拦河坝、左右岸水轮泵站、引水渠等组成,轴线长126.0m。红星水闸1965年7月开始施工。1966~1967年冬,先后完成拦河坝,两岸水轮泵站、进水闸、引水渠等枢纽工程,1968年初,水轮泵开始运行。1965年始建时施工是人海战术、主要建筑物溢流堰为三合土浆砌石砌筑,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三边”工程。因坝址清基不彻底,施工方法简单,基础岩石破碎,整体性差,工程建成蓄水后闸体与闸基接触界面渗漏严重,再加之工程配套不健全,故对工程除险加固十分必要。
2 工程主要存在问题及难点
红星水闸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所限制、工程未完全按工程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在基础勘测时由于没有钻探设备,仅用钢钎作了初步钻探,只能根据露出岩层和粗略探明覆盖厚度,作为坝址的初步选择条件,经过40余年运行,工程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1)溢流堰堰体为三合泥砌块石结构,存在空洞和渗漏通道,加之上游面无可靠防渗设施,目前堰体渗漏问题严重。
(2)上游岸坡无任何防护,因水流冲刷,已多处坍塌,危及水闸安全,下游部分干砌石护坡,坍塌多处。
(3)闸顶无行人桥,因坝顶是行人经常行走的通道,已发生多起生命安全事故。
(4)水闸下游冲刷严重,下游已形成较大范围冲刷坑。
综合以上考虑,鉴定红星水闸为Ⅲ类水闸。
通过分析红星水闸存在的问题,其除险加固的难点有:①因地基主要为砂砾石层,除险加固填筑围堰工程量大,且围堰的防渗处理工程量大;②原闸基为三合泥填充物,若采用传统的充填灌浆,水泥浆与三合泥结合较差,闸体防渗处理难度大;③原水闸存在若干缺陷,如原溢流堰挑流效果差,下游消能工破损,下游流态紊乱,岸坡冲刷严重,亟需进行系统优化设计。图1为水闸现状图。
图1 红星水闸现状图
图2 红星水闸剖面图
3 关键技术问题及解决途径
鉴于传统的手段难以解决本水闸存在的上述难题,根据新邵县红星水闸除险加固的实践,本文提出“轴线下移”的方法,并充分利用原闸的堰体作为上游围堰,这样既可避免闸体渗漏问题,又可节省围堰填筑工程量,减少临时工程费用,缩短施工工期。工程优化方案布置图详见图2。
具体工程措施描述如下:由于红星水闸为固定坝型,不满足过流要求,本次设计拟拆除原堰体至215.90m高程,闸轴线下移5.9m,闸室上游面紧邻原堰体下游边线,新建9孔溢流堰闸,消能方式由原来的面流消能改为消能效果更好的底流消能。同时为稳定上下游河势,保证水闸行洪能力,平滩减糙,疏通主洪道,使水流顺畅,对水闸下游河道300m范围进行堆积体平整,控制河床高程在214.0m左右。原固定坝拆除前作为上游围堰的一部分挡水(见图3),主体工程完工后,拆除至215.90m高程,保留部分作为上游防冲铺盖。原堰体与新修闸室间三角形缺口采用C15混凝土回填至堰顶高程215.90m。经以上方案优化后,既有效避开了原三合泥的闸体基础不利地质条件,有效解决了闸体渗漏问题,又节省了围堰工程量,经消能计算,下游流态良好,水闸稳定性、安全性更佳。
图3 围堰示意图(一期围堰平面图、一期上游围堰典型断面图)
4 结 语
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水工、水文、地质、施工等诸多专业[2~3]。总结红星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具备以下特征:
(1)溢流堰为三合土浆砌石砌筑,经多年运行,胶凝材料已经被冲刷完毕,砌体等同于干砌块石体,而且闸体内部存在渗流通道。
(2)原闸基为三合泥填充物,闸基面存在接触渗漏通道,难以通过传统充填灌浆工艺,解决闸基面渗漏问题。
(3)地基主要为砂砾石层,除险加固填筑围堰工程量大,临时工程费用高。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轴线下移”的方法,同时充分利用原堰体作为上游围堰,这样既有效避开了闸体不利地质条件,又节省了围堰的工程量,减少了临时工程费用,缩短了施工工期,彻底解决了闸体渗流问题,并通过一系列的方案优化,彻底解决了原水闸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参考文献
[1]水利部水利建设与管理总站.水闸安全鉴定技术指南[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
[2]SL 265-2001.水闸设计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1.
[3]钟国锋.当前病险水闸形成原因分析及除险加固思路[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10).
作者简介:陈历鹏(1982-),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设计工作,E-mai1:18316726@qq.com。
收稿日期:(2016-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