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社会质量监督的必要性和措施

2016-07-05雷振华王海涛河南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监测监督站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6年5期
关键词:质量监督质量管理

□雷振华 □王海涛(河南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监测监督站)



加强社会质量监督的必要性和措施

□雷振华□王海涛(河南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监测监督站)

摘要:随着水利工程建设任务的迅速增加、建设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以及投融资体制的探索发展,质量监督工作面临很大挑战,进一步提高质量监督效率和震慑作用刻不容缓。文章从加强社会质量监督方面进行了分析,对转变观念思路、丰富社会监督的措施和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帮助提高质量监督实效。

关键词:社会监督;质量管理;质量监督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水利工程建设任务的迅速增加、建设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以及投融资体制的探索发展,如何提高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效率和震慑作用,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文章从完善社会质量监督的措施和方法方面进行了一些分析,通过增加社会质量监督力度,帮助监督机构进一步提高质量监督实效。

1社会监督开展现状

1.1国家高度重视

一直以来,社会监督都是政府监管水利工程建设质量非常重视的手段,在相关政策法规中均有明确规定。

《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要求,完善质量工作体制机制。构建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增强公众的质量维权意识,建立社会质量监督员制度。加强质量舆论监督。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议活动。

《河南省水利厅关于建立水利工程建设社会监督制度的通知》明确,达到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的四大目标,在监察、稽察、质量安全、审计等政府监督的基础上,还要充分依靠和自觉接受广大群众、媒体等社会监督,以保证党和政府的决策落实到实处。

1.2措施相对被动

目前,河南省水利部门采取的社会监督方式,主要是接受质量举报。如河南省水利厅在河南水利网设立“质量与安全投诉举报信息平台”,公布省级举报联系方式;各地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本部门的网站上,各项目法人在建设工地设立的标志牌上,分别公布省、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受理举报的联系方式。

这种仅公布联系方式的措施,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坐等上门”,非常被动,并没有充分“借到”社会监督的力量。

1.3社会监督意愿强

水利工程是典型的公共设施,不仅关系到国家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是社会各界关注的要点。接到过的质量举报,有来自水利部门的职工,有来自施工单位聘用的农民工,还有工程所在地的农民兄弟,当然还有不少的匿名举报,虽然无法得知其身份,但是依然能感受到那份对水利事业的热心和责任感。

1.4社会监督力量偏弱

河南省社会监督力量不强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组织形式分散。当前接受到的质量举报,主要来自于个人,星星点点,各自为政,没有形成集中的监督力量。二是监督途径单一。非参建人员监督,一般是通过非正规、非正式方式进入工地现场,了解工程施工情况。虽然欢迎社会各界的监督,但是并没有提供足够便利的途径。三是监督手段单一。因为受监督途径的影响,非参建人员监督一般只能靠目测观察,无法接触到工程设计、施工记录等资料,更无法开展质量检测,可能导致判断偏离。四是专业知识较少。除了质量举报,也有工程所在地的群众反映工程质量情况,但是因为他们不具备专业知识,付出了时间精力,却没有打中关键点。五是沟通反映渠道较少。目前,沟通反映渠道最为畅通的是水利部门公布的举报平台。社会监督发现的质量问题,不一定都要上升到举报的程度,有些问题和参建单位沟通一下,应该就能够帮助提高工程质量,但是这个沟通渠道的建立大多没有制度保障,受管理人员个人因素影响较大。

2加强社会监督的必要性

2.1政府监督工作需要

《水利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责任的意见>的通知》要求,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实施项目管理的水利工程(包括新建、扩建、改建),要实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全覆盖;要创新质量监督模式;推行分类监督和差别化监督;突出对质量管理薄弱的项目和质量信用较差的市场主体的监督。

《水利部关于印发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工作目标:人民群众对水利工程质量(特别是民生水利工程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投诉率显著下降。

在政府监督力量增长不大,监督任务剧增、质量目标提升的形势下,按照创新质量监督模式的要求,引导好、组织好、开展好社会监督工作,加大对被监督单位的“全过程”信用数据收集,可有效避免政府监督被“应付检查”行为蒙蔽,对于推行分类监督和差别化监督,是一个非常值得尝试的办法。

2.2社会公众需要

当前,社会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已经觉醒,他们对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关心“宜疏不宜堵”。需要主动完善制度保障,设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降低社会监督参与难度,建立充分、有效、平等的参与通道,吸引社会各界有序加入到社会监督中来,尽快形成较为成熟、规范的社会监督模式,最大程度的满足社会监督的意愿,实现社会监督人员的责任感和价值感。

3社会监督体制完善措施

3.1转变观念,完善监督制度

水利部门要转变社会监督工作理念,变“坐等上门”为“主动组织”。制定社会监督工作方案,主动开展社会监督组织工作;按照职能管理权限,抽查有关单位社会监督工作组织开展情况,并公示相关信息。项目法人、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参建单位要建立社会监督沟通渠道,明确专人接待社会监督人士,负责预约接访、安排查看现场和调阅相关资料、整理问题上报、反馈整改情况,并对社会监督人士在施工区域的安全负责。质量监督机构要督促责任单位及时梳理归类,督促落实整改,将整改情况纳入质量预警的评价标准。

3.2开展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根据社会监督工作方案,不定期对社会监督人士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培训对象主要面向社会公众,如人民群众、社会组织、新闻媒体。通知方式以网络平台发布公告为主,定向书面邀请为辅,吸引社会公众自愿报名,邀请社会组织、新闻媒体等派人参加。培训班上,公布近期河南省实施的水利工程项目,普及水利工程建设基础知识,讲解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规程、技术标准,质量监督主要措施,解答大家关心的焦点问题。

水利工程开工初期,质量监督机构邀请当地群众代表参加业务知识培训。主要讲解该工程设计方案、主要技术指标、质量监督工作方法、社会监督工作方式以及安全知识等。提高当地群众的参与意识和质量意识,具备开展社会监督的基本能力。

3.3设立开放日,组织有序监督

根据社会公众关心的焦点和工程建设的实施情况,设立“社会监督开放日”,组织社会公众到工程现场进行质量监督。质量监督机构有责任做好组织工作,确保整个流程有序开展。为确保社会监督工作效果,开放日之前,要将工程概况、工程进度、当前施工内容、主要技术指标、质量控制要点等资料发放到位,并拟定社会监督工作计划,做好人员分工。检查结束,要及时公示相关情况,并督促参建单位落实整改。

3.4建立数据库,收集信用信息

社会监督发现的质量问题,经质量监督机构核实后,按照工程项目、参建单位和从业人员,分别记入相应的信用档案中,与政府质量监督发现的问题同等对待。根据信用记录,对工程项目、水利企业和从业人员作出动态信用评价,作为判定质量管理薄弱项目和质量信用较差市场主体的重要依据,开展分类监督和差别化监督。

3.5加大查处,震慑不法行为

根据政府监督、社会监督以及信用评价情况,加大对不良信用行为的查处和曝光力度,让违法违规者及时足额付出应有的违法成本。惩罚不是目的,目的是预防和控制。通过惩罚的震慑作用,促进自发提高质量意识,质量警钟长鸣,有效减少不良质量行为,形成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行业氛围。

3.6严明纪律,树立良好形象

社会监督队伍代表社会公众形象,代表人民群众把关工程质量。社会监督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不断提高,为了让人民群众更加放心,为了公共设施更加高效、廉洁的实施。因此,制定严明的工作纪律,推动社会监督工作有序高效开展是十分必要的。坚决杜绝妨碍社会监督工作公正、客观、有序开展的恶劣行为。

3.7记录监督行为,强化激励导向

为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质量监督机构可建立“社会监督人员行为记录”,登记其在历次培训和社会监督工作中的表现。对社会监督工作中表现优异的人员,给予表彰;对确实不适合社会监督工作的人员,施以“劝退”;对违反工作纪律,扰乱工作秩序,影响社会监督工作正常开展的人员,坚决“清除”。

通过完善社会监督措施,推动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推进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刘青)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853(2016)05-0113-02

作者简介:雷振华(1982-),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工作。

收稿日期:2016-01-27

猜你喜欢

质量监督质量管理
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技术工作
谈土建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水泥混凝土灌注桩质量监督检验及缺陷防治
总包模式下核电厂调试质量监督研究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浅谈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
入厂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