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经济迎难而上运行压力不容忽视
2016-07-05何静
何静
近年来,北京市非公经济积极适应新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调整疏解稳步进行,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提高。非公经济总体运行呈现“四个提升”态势,内部结构表现出“四个凸显”的特点。但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大环境下,非公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市场需求不足、融资难、转型难等“三座大山”。
“四个提升”——非公经济稳运行态势持续
增加值占比超四成,主要经济指标比重提升。经初步核算,2015年,北京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9290.3亿元,比上年增长7.4%(按现价计算),占全市GDP的40.4%,与上年基本持平,比2013年提升1.2个百分点,已连续两年占全市比重超过四成。从非公经济主要经济指标看,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非公单位1.7万家,创造收入40665.5亿元,利润总额4340.2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4%和16.3%,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比重达到36.5%和17%,分别比上年提升2.5个和2.2个百分点。其中,收入占比自2013年开始保持上升态势,三年共提升4.3个百分点。
就业占比首超五成,社会稳定器作用提升。非公经济一直是稳定全市就业的有力支撑。2008-2009年,北京市非公经济吸纳就业占全市比重在40%以下徘徊;2010年非公经济“新36条”出台后,非公经济吸纳就业速度加快,占比进入“40时代”,2010-2014年吸纳就业占比在40%-50%之间稳步提升。2014年之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非公经济带动就业提供了新的机遇。2015年,北京市非公经济共吸纳从业人员313.1万人,占全市比重达到50.4%,首次占据全市就业半壁江山,比上年提升1.7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占比超四成,重点领域投资快速提升。近年来,北京市民间投资活跃度提升,增速快于全社会投资水平。2015年全市完成民间投资3296.2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增速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个百分点,快于上年17.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1.2%,比上年提升6.5个百分点。从投资领域看,民间投资投向居民生活相关领域和文化等重点领域速度加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分别增长3.6倍、1.4倍和98.4%,增速位居行业前列。
单位数占比超六成,功能拓展区集中度提升。分区域看,北京市非公经济在城市功能拓展区中的集中度最高,且有所提升。2015年,城市功能拓展区共有非公经济1万户,占非公经济的60.3%,比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吸纳从业人员176.5万人,占非公经济的56.4%,比上年提升2.1个百分点。其中,海淀区依托“双创”机遇,创业环境不断优化,非公经济户数占比24%,比上年提升0.8个百分点,吸纳从业人员占比24.1%,提升1.1个百分点,是城市功能拓展区非公经济集中度提升的主要原因。 城市发展新区非公经济集中度仅次于城市功能拓展区,非公经济户数和从业人员分别占20.7%和24.1%。首都功能核心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非公经济集中度相对较低。
“四个凸显”——非公经济调结构特点显现
内资企业优势主导地位进一步凸显。近年来,北京市非公经济中的内资企业发展良好。2015年,内资企业实现收入19315.9亿元,吸纳从业人员205.1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4.8%和3.5%,快于非公经济平均水平3.4个和1.9个百分点。内资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在非公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也进一步加强。2015年,内资企业实现收入和吸纳从业人员分别占非公经济的47.5%、65.5%,比上年提升1.5个和2.7个百分点。从登记注册类型看,单位数占内资企业主导的私营企业虽然经营规模小、实力弱,但继去年“双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等一系列利好政策不断推出以来,私营企业抓住机遇,整体贡献度有所提升,成为内资企业重要的增长动力。
行业内部疏解转型效果进一步凸显。2015年,北京市非公经济行业内部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疏解效果进一步显现。纳入禁限目录的非公单位从业人员比上年减少3.6%,占非公经济比重为18.3%,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从行业分布看,由于对落后产能和高耗能行业的清退力度加大,制造业中的纺织服装、服饰业,采矿、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业以及技能培训、教育辅助等禁限行业从业人员下降幅度较大,减量合计占非公禁限行业减量的43.5%。在功能疏解力度加大的同时,全市重点发展的金融、信息科技、商务服务等优势行业支撑作用愈加凸显。2015年,非公经济中的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056.7亿元、1179.6亿元和172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15.5%和10%,对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6.6%、24.8%和24.6%,位居行业前三。
骨干企业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非公企业资本运营能力的不断增强,北京市非公经济经营规模不断壮大。2015年,非公企业户均资产3.5亿元、户均收入2.4亿元、户均利润0.2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7.1%和44.1%。其中,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非公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实现收入和利润位居前列,已成为非公经济主要支撑。2015年,非公经济中创造利润突破亿元的企业户数572家,比上年增加95家;实现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户数4295家,增加58家;上缴税金超亿元的企业户数183家,增加6家。以百度、腾讯、小米科技等为代表的128家骨干企业,实现利润、收入和税金均超亿元大关,以占全部非公经济0.8%的单位数,实现了26%的收入、创造了69.6%的利润、上缴了35.1%的税金,支撑引领作用显著。
新兴产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 2015年,北京市非公经济发挥创新先导作用,新兴产业继续发力。从新兴产业单位数看,全市高技术服务业、科技型非公企业分别达到0.4万户和0.6万户,占全市同行业的70.8%和71.9%,分别比上年提升0.3个和0.6个百分点,比重持续高于七成,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从新兴产业经济量看,2015年,高技术服务业非公企业实现收入和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8.4%和41.3%,对全市高技术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3.8%和108.4%。
“三座大山”——非公经济面临压力仍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和工商联的联组会时指出,当前非公经济面临市场、融资、转型等“三座大山”,发展压力依然较大。
“市场的冰山”使非公经济整体经营放缓。2015年以来,全市经济继续在新常态中调整,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市场需求不足现象突出。采购经理调查显示,2015年1月以来,全市制造业企业对市场需求不足的认同率不断攀升,由2015年1月的42.8%升至2016年2月的56.5%,已连续6个月位于50%以上。面对持续低迷的市场需求,非公经济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有所回落。2015年,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速低于上年4个百分点,实现收入增速比上年回落5.1个百分点。从全年数据看,非公经济收入各月增速持续徘徊在0.2%-2%的低位区间,全年月平均增速低于上年7.5个百分点,为近5年来的最低值。此外,财务、销售、管理等费用及劳动力成本上涨也给非公经济带来较大压力。
“融资的高山”使非公经济融资困局难解。近年来,北京市非公经济资金紧张、融资难问题仍未彻底解决。2015年非公企业问卷调查显示,95.8%的非公企业资金状况一般或偏紧。采购经理调查显示,制造业企业对资金紧张的认同率在四成上下波动,持续位居企业反映问题前三位。虽然多数企业资金状况偏紧,但只有8.8%的企业进行过融资活动,比上年降低1.4个百分点,比2013年下降7.4个百分点,连续两年呈下降趋势。非公企业融资难主要受两大因素影响:一是经营状况不佳导致还款能力下降。2015年,非公经济各月营业收入增速持续位于2%以下的低点,其中中小微企业营业收入连续9个月负增长,经营状况持续不佳导致还款能力下降,加大非公企业融资难度。二是贷款成本居高不下影响企业融资。问卷调查显示,近三成的企业实际融资成本(折合年利率)达到10%以上,超过四成的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在6%-10%之间。
“转型的火山”使非公经济内外转型艰难。非公经济在调结构、转方式,加快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大环境下,转型发展面临较大压力。从企业内部看,非公经济规模小、实力弱、信用水平低,与国有企业比有先天的劣势,2015年户均收入仅为国有企业的六成。受实力限制,非公经济缺少先进的管理人才和经验,内部管理体制转型难。非公企业问卷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企业表示缺乏管理及技术人员,高于国有企业10.2个百分点。非公企业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仅占36.7%,低于国有企业8.1个百分点。从企业对外转型升级看,一方面非公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偏弱,产品缺乏竞争力。仅7.4%的非公企业拥有专利、软件著作权或专有技术等自主知识产权,低于国有企业19.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非公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等新技术较少,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弱。仅有15.3%的非公企业运用电子商务,低于国有企业11.4个百分点。
推倒“三座大山”——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为继续引导和支持非公经济发展,我们提出三点建议:
推动供给侧改革,融化“市场冰山” 。引导非公经济发挥规模小、体制灵活、船小好调头的优势,研究市场需求变化,突破传统产销模式。一是运用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深入分析和把控企业运行数据和市场需求数据,针对市场变化,生产和提供高品质、有市场需求的产品。二是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提升企业服务水平,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加强点对点的服务能力,提升供需对接水平,从供给侧着手,克服市场需求不足的困境。
借贷双方共发力,移走“融资高山” 。一是银行创新贷款审核机制,丰富融资抵押形式。一方面尝试利用企业部分行政记录如“三表”(水表、电表、工资表)、“三流”(人流、物流、现金流)等进行贷款风险审核,另一方面运用企业软实力,包括人员素质、产品技术含量、专利项目等,取代硬指标审批。二是引导非公企业创新融资方式,开拓融资渠道。利用新型融资方式,打破传统 “银行贷款+民间借贷”模式,了解目前最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和融资方式,利用新型融资手段,扩充企业资金来源。
引人才促创新,跨越“转型火山” 。一是进一步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组织协助非公企业参加各种人才交流及招聘活动,积极引进所需人才。二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破解非公经济转型升级困局。继续修改和完善有助于促进非公经济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引导非公经济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实现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对非公经济自主创新成果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争取杜绝“搭便车”行为。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统计局)
责任编辑:谭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