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里西南谱写国防新篇章——云南省“十二五”期间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回眸

2016-07-05刘道向杨少云杨鸿春

国防 2016年2期
关键词:预备役十二五民兵

刘道向 杨少云 杨鸿春



千里西南谱写国防新篇章——云南省“十二五”期间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回眸

刘道向 杨少云 杨鸿春

“十二五”期间,云南省立足地区实际,加快改革创新,围绕使命任务,突出重点抓建设,逐步走出独具云南特色的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发展路子,建设成效明显,为全省边防、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在千里西南谱写了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新篇章。

云南省党政领导到老山主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党管武装坚强有力

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武装工作,坚持管政治、管思想、管组织、管解决重大问题,全省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向心力强、措施实、氛围好。

落实制度全面坚决。省委每年召开议军会,省国动委每两年召开全体会议,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每年到省军区现场办公、到边防一线看望慰问官兵,亲自督办重要大项工作,为各级党政领导重武装、管武装、建武装躬身垂范。省军区注重加强对各州(市)军事机关党委第一书记任职管理,常态实行军分区(警备区)第一书记任命仪式活动,组织州(市)委书记进行党管武装述职,强化各级抓建设管武装的意识和能力。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逐步把武装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一规划、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统一部署、纳入党政部门重要职责统一考评、纳入财政预算统一保障,严格落实双重领导、工作例会、现场办公、工作述职、评选表彰、任前谈话等制度,党管武装的思路清晰、工作规范、成效明显。

国防教育深入人心。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成立了国防教育领导小组,颁布实施了《云南省国防教育条例》。把国防教育纳入地方党政干部培训体系,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培训机构普遍开设国防教育课,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6万人次接受国防教育。突出抓好青少年学生国防教育,完成云南省国防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和《干部读本》《普及读本》编写,组织军事夏令营近400场次。注重依托各种媒介、整合各类资源拓展丰富国防教育形式,开通云南国防教育网站,开展国家国防教育主题公园试点工作,编辑出版《云南国防》等报刊,每年组织“全民国防教育日”活动,全民国防意识不断强化。扎实开展民兵预备役政治工作,出台《关于贯彻〈民兵政治工作规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政治工作规定〉的意见》,编印《民兵政治工作实用手册》,狠抓使命任务、光荣传统和形势战备教育。德宏军分区“筑牢道德防线,经受复杂考验”的做法在全军思想政治教育座谈会上作了交流。

解难帮困及时到位。省委、省政府历来把武装工作的重(难)点问题突出出来、优先解决,为全省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给予大力支撑。各州(市)量力而行、尽心而为,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为武装工作末端落实提供了有力保障。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工作,高标准完成复退转业军人和退休职工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入托等工作,给予部队官兵真心关切、真诚关注、真挚关爱。

省委书记李纪恒与官兵座谈

省长陈豪慰问任务部队

建设转型强势推进

严格按照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兵役工作的安排部署,围绕使命抓改革,结合省情促转型,逐步走出云南特色的发展路子。

民兵力量建成新格局。认真贯彻全国民兵工作会议精神,出台云南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兵工作的意见,调整构建“一片、两线、三区”的新型民兵力量体系。着眼打仗、救灾、维稳要求,突出抓好军兵种保障分队和统筹建设分队建设,组建省级基干民兵重点分队,指导各州(市)抓好常驻分队建设,按照“省建队、州(市)建营、县(市、区)建连、乡(镇)建排、村(组)建班”的原则统筹构建全省基干民兵应急队伍体系,确保各级掌握一支“建在身边、抓在手中、用在关键”的拳头力量。按照“三个拓展”要求,加大在信息产业、地质测绘、水文气象、交通运输、工程建筑、装备维修、医疗卫生等7类专业系统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产业的编兵力度,尽量把退伍军人、专业对口人才和专业特长人员编入民兵组织。

预备役部队胜任新职能。积极探索依托地方行业系统和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单位成建制编组预备役部队的方法路子,深化拓展“全域编兵、整合编兵、动态编兵”经验。持续开展“学知识、钻业务、练技能”和“勇士杯”系列比武竞赛,完成抗震救援指挥所演习、快速动员演练、实兵对抗演习等重大演训活动。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挂钩训练、联训联演、遂行任务机制进一步完善。制定《预备役部队现役干部教育管理规定》《预备役部队正规化建设内容和考评标准》和《达标考评实施办法》,统筹抓好预备役师、团正规化建设,预备役部队全面建设水平逐步提高。注重加强预备役部队应急通信、卫勤、运输、野营、维修等力量建设,依托预备役师调整组建应急救援大队和应急机动保障大队。5年来,先后出动预备役人员3万余人次参加应急处突任务,被四总部和成都军区表彰为“抗震救灾先进单位”“西南国防动员建设十佳单位”。

兵役工作取得新突破。各级政府普遍把征兵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把兵役登记作为重要的经常性基础性工作,联合省教育厅出台《在校学生兵役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学生入学必须接受兵役登记,基本实现“应登必登、全员覆盖”。积极应对“当兵冷、征兵难”和征集时间调整的影响,出台《加强征兵办公室建设的意见》,健全各级征兵办公室工作运行机制,打牢工作基础。建立省征兵办公室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综合运用传统和新兴媒体加大宣传力度。2014年省征兵宣传短片荣获全国一等奖。狠抓兵员质量,采取向驻地普通高等学校直接分配征兵任务、在大学园区直设报名点和体检站等办法做好大学生征集工作。2013年以来,全省大学生新兵征集比例连续三年提升。加强驻滇解放军、武警部队承担学生军训工作资格认证和管理,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和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军训工作评估实施办法,大力推行“一表、一证、一评”,全省学生军训工作秩序日益规范。

省军区司令员杨光跃到基层调研

省军区政治委员余永红了解军史馆建设情况

备战强能持续深入

根据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战略部署,围绕使命任务,加强战役谋划,突出建设重点,推进任务落实,保障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动员能力进一步增强。

人民武装动员准备全面加强。组织省军区系统战备工作条例集训,修订完善《云南省军区内地军分区(警备区)、人武部战备工作实施细则》和《预备役部队战备工作实施细则》,规范战备计划和民兵应急分队训练教案。统筹建设了昆明、曲靖、红河、普洱、保山、丽江6个省级民兵预备役装备器材储备中心。为边境县(市)民兵应急连配备应对重大突发事件通用保障装备器材,为边境乡(镇)民兵应急排配备战备执勤装备器材。论证出台了《云南省基干民兵重点分队装备建设三年规划》,根据战备、执勤、训练等任务需要,配发、调整、储备重点分队装备器材。每年组织县(市、区)人武部新任职主官集训。2013、2014连续两年组织基层专武干部“千人大集训”。2011、2015年两次组织县(市、区)人武部副部长“备战强能”集训。通过活动,实现市、县、乡三级人武、专武干部全覆盖,夯实了各级抓备战、促战备的能力基础。健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潜力数据库,建立上至总部、下达村寨的通信联络机制,完善军地一致、衔接高效的应急指挥机制,全省民兵预备役人员应急处突的能力不断提高、效益大幅提升。

经济社会动员准备有序推进。按照“突出重点、梯次预储、综合保障”原则加强战略物资储备工作,在滇中城市群、重点城镇、主要方向建立完备动态仓储体系。联合驻军装备部门完成遂行多样化任务装备动员需求试点任务。拟制出台《云南省交通建设贯彻国防要求协商制度》,在重要交通战备工程建设中全面贯彻国防军事需求。积极协调国家部委加大国防交通设施建设力度,争取中央建设资金,建设边防公路、部队进出口道路,改(扩)建道路。持续加强城市人防设施建设,全省修建防空地下室、单建式人防工程均超过“十二五”之前的总量,其中昆明市人均占有面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依托军地信息资源优势,创新科技信息动员建设模式,完成国防动员信息化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建设,建成省国防动员指挥信息中心、视频会议系统和气象信息传输系统,开通省、州、县三级国防动员信息专网,研发云南省国防动员综合指挥信息平台。

军地联训联勤联备质量跃升。着眼国家政治外交大局和国家安全战略全局,围绕边境维稳处突、维稳、抗震救灾等现实课题,以战备转级、应急机动、指挥所开设、战役筹划四个环节为重点,采取党政军一体联动、学研练紧密结合、军师团同步作业、多课题连贯实施的方式,扎实组织党政军联合指挥所演习,全面强化党政军警民备战意识和战备水平。着眼满足应对边境突发事件和配合边防部队管边控边需要,扎实开展边防民兵战备执勤规范试点工作,制定《边防民兵战备执勤分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和《边防民兵与边防部队联编联训工作暂行办法》,成建制与边防连队开展挂钩联训和实兵实装演习,在每个边境乡(镇)建立战备物资器材库,边防民兵战备执勤分队建设规范化水平和战备工作质量大幅提升。每年指导各州(市)结合遂行任务需要,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依托行业系统编组民兵分队进行实案化演练,系统修订完善配套方案预案,确保遇有情况能够第一时间拉得出、到得了、起作用。

基层建设日益规范

着眼强化武装工作末端落实,切实在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基层建设规范化水平上下功夫,着力形成上下协力抓建设的格局,促进作用发挥,彰显形象地位。

动员工作运转更加顺畅。着眼巩固“军事机关提需求、国动委搞协调、政府抓落实”工作格局,修订完善《云南省国防动员委会员工作制度》《云南省国防动员委员会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等10余部规章制度,出台人民防空、交通战备等规范性文件近30部,进一步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完成《云南省国防动员条例(草案)》调研起草和初步修改论证工作,国防动员依法建设步伐加快迈进。按照“全方位覆盖、多渠道提升、分专业加强”的思路,不断提高各级国动委人员能力素质。在省、州、县国动委逐级开展国防动员知识竞赛活动,在全省国防动员系统掀起“学法规、懂常识、钻业务”热潮。落实国防动员工作检查考核制度,采取“联合组队、对口指导、全面检查”方式,组织军地联合工作组深入16个州(市)70多个县(市、区)开展检查调研和专项指导,促进了国防动员工作末端落实。

武装机构建设面貌持续改善。坚持把县(市、区)人武部作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一线指挥部”,作为省军区的大事来抓,分3批开展县(市、区)人武部全面建设达标活动,从政治、业务、后勤、管理、设施等方面全面规范人武部硬、软件建设,全省县(市、区)人武部彻底改变了“找不着、进不去、出不来”的建设窘状。军地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人民武装部建设的意见》《基层人民武装部规范化建设内容与考评标准》和《达标考评实施意见》,全面展开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和普通高校三类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达标活动。高度重视民兵预备役装备建设管理,2013年以来,完成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安防系统建设;2015年,完成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布局调整,合理调整军分区、警备区以下民兵武器弹药存储结构,全省民兵预备役武器装备安全管理基础不断夯实。

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抢险救灾

后备力量优势作用日益凸显。全面规范民兵预备役人员动用审批和情况报知,引导主动发挥自身优势,不断为推动云南跨越发展贡献力量。近年来,累计动用民兵和卫生、医疗、交通、通信等系统专业力量110多万人次,参与完成应对突发事件、中老边界联检、昆明南博会安保、抗击云南百年不遇特大旱灾和盈江“3·10”、彝良“9·7”、香格里拉“8·31”抗震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2012年在彝良“9·7”抗震救灾中,云南民兵“发挥就近就便优势,最早投入救援行动;发挥情况熟悉优势,有力协调配合部队救灾;发挥技术资源优势,提供特殊力量支持;发挥亦兵亦民优势,有效维护灾区社会稳定”的做法得到总部充分肯定。通过技术培训、政策扶持等办法,引导民兵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近年来,结合集结点验、联训联演等,指导各级开办致富技能培训班390多期,培养了近2万多名脱贫致富的民兵带头人。注重选拔优秀少数民族青年加入村社支委、担任民兵骨干,在部分州(市)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和“一兵稳一户、一班稳一村、一连稳一乡”活动,在传播先进思想文化、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应有作用。按照每个行政村或比较集中的两个相邻行政村有一个“青年民兵之家”的思路,在全省建成“青年民兵之家”示范点950个,民兵在传播先进思想文化、构建和谐文明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军民融合跨越发展

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的重要论述,围绕解决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努力推动全省军民融合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深化了理论研究。编印下发《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关于军民兼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民融合重要论述摘编》,引导各级各系统学习军民融合理论的现实意义,进一步理解精髓、把握要义、明确要求。2015年6月,省委、省政府、省军区以“军民融合与民族团结”为主题在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举办首届边疆民族地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论坛,军队领导机关、所在军区首长,省政府、省军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各州(市)政府和各军分区(警备区)主要领导,驻滇部队师以上单位和省直有关部门领导,以及国家军民融合研究中心、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专家学者参加论坛,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中国新闻网、人民网、凤凰网和云南主要媒体等10余家媒体作了报道。各级领导高度评价论坛和任务部署会取得的成果。

拓宽了实践渠道。着眼构建完善全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云南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工作机制,明确职责权益,促进工作落地见效。“十二五”期间,全省军工及军品配套单位涵盖兵器、船舶、航天、军工电子等行业,为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繁荣、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力促进军地人才共育,驻滇部队为地方援建“八一”“帐篷”学校33所,每年组织约65万青年学生进军营、进基地接受军事训练。加快军队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部队营区水电气供应纳入城市(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油料供应依托当地国有石油公司代储代供、远离部队医疗体系的官兵医疗保障纳入驻地医疗服务体系;依托省军粮集团有限公司、军粮供应站、地方储备粮存储企业、国有粮食购销及加工企业,建立军粮供应保障机制;建立完善联勤区域应急采购机制,稳妥推进驻军饮食服务纳入政府“菜篮子”工程保障,全面推行饮食保障社会化。

确立了发展思路。军地各有关部门通过事实例举、数据分析、思路梳理和理论构想等方式,深入研讨边疆民族地区军民融合发展存在的矛盾问题和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工作思路、重大措施、主要抓手,形成《关于巩固民族团结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确定全面构建全民国防教育、军地人才培养、应急应战能力、基础设施建设、国防科技工业、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管理服务等“七大体系”的主要任务,确立军政军民团结、边防社会稳定、边疆繁荣开放“三大跨越”的基本目标,确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中越边境扫雷、铁路公路航空水运能源互联网等五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军地一体应急应战能力建设、军民结合产业基地、持续推进“云南边防八千里文化长廊”建设、平安边防建设、构建融合式联勤保障体系等《云南省军民融合“十大工程”》,并明确了牵头和配合的军地相关部门、单位和任务地区党委、政府的工作及责任,规划了“到2020年初步建成全国边疆民族地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示范区”的发展蓝图,为加快形成“全省一盘棋”“军地一架车”的整体格局,进一步探索走出以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云南路径”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邱蜀林)

猜你喜欢

预备役十二五民兵
快速高效的以色列预备役部队
军队改革的又一站:解放军预备役部队
预备役部队的历史沿革
国有企业民兵武装工作探讨
南炮台女民兵:无悔青春献海防
飒爽英姿女民兵
“民兵”一词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