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构建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兵员征集模式

2016-07-05张新吉

国防 2016年2期
关键词:对策措施

张新吉



加快构建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兵员征集模式

张新吉

内容提要:随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快进行,大批高技术装备列装部队,部队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迫切需要大批高学历、高素质士兵。把征集主体转向大学生,对优化军事力量结构,缩短训练周期,加快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意义重大。

关键词:征兵工作 大学生入伍 对策措施

作者:张新吉,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省国防动员委员会副主任,大校

兵员征集主体的选择,是国家武装力量体系构成的重要因素。目前,多数地区征兵仍以初高中学生为主,大学生士兵仅占征兵任务总数的1/3左右。为此,必须加大大学生征集比例,提高部队战斗力生成的起点。

一、征集主体向大学生转变的时代意义

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古人云,兵之胜在于篡卒。我军发展壮大历程表明,军队的基础在士兵,士兵的基础在新兵。毛泽东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够战胜敌人的。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加速推进,大批高技术装备列装部队,部队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迫切需要大批高学历、高素质士兵。把征集主体转向大学生,对优化军事力量结构,缩短训练周期,构建中国特色军事力量体系意义重大。

为提高全民素质提供动力牵引。征集主体的素质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限制。近年来,国家大力加强教育事业,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全社会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每年在校大学生2200多万,应届高校毕业生700多万。把征集对象主体转向大学生,贯彻了“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战略思想,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也必将牵引和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

为破解征兵难题提供基本路径。征兵难,从思想方法来看,表面上是军队与地方在人才竞争理念、方式手段等方面的差异;深层原因是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的工作思路和惯性,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之争”问题。要强化竞争意识,顺应市场经济条件下选人用人规律,利用国家丰富的教育资源,把征集主体向大学生转变。

为我军发展壮大奠定坚实基础。实践表明,优秀青年走向哪里,哪里必将创造辉煌。革命战争年代,我军靠共产主义理想、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吸引大批优秀青年投身革命阵营,军队兵员整体素质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年代,军营还是大多数青年的首选目标。当前,我军正在由大变强,要求兵员征集主体实现结构性转变。要让大学生成为部队主体,倒逼军事训练和管理创新,促进部队战备训练水平整体提升。

二、当前征集主体向大学生转变面临的难题

尽管许多地区具备了以大学生为征集主体的潜力,但推进征集主体转向大学生,仍面临一些现实矛盾和问题。

一是政策法规制约。宪法和兵役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虽然法律规定如此,但由于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高校资源分布不均匀,征集主体转向大学生后,可能加重经济发达且高校集中地区的兵役负担。另外,征集主体转向大学生后,乡镇等农村地区征兵任务可能变少,基层民兵组织将受到影响。大学生士兵相对分散,给战时征召带来新的挑战。

二是部队激励弱化。军地待遇反差大,军人职业面临着两地分居、流血牺牲,工资待遇与地方相比优势不明显。目前。内地一些地区公务员年收入已高于军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地方人员年收入高于军队数倍,高新技术企业、政府部门成为大学生“扎堆”领域,还出现大学生考公务员热,发展空间看好。而大学生士兵直接提干受年龄、学历等指标限制;士兵考学比例仅为1%,其发展空间和机会受限。

三是地方负担加重。征兵工作的优待安置模式是“中央拿小头,地方出大头”,中央财政担负每人每年固定额度的退役金,地方政府负责义务兵优待金和退役经济补助,学校负责减免学费、教学补助费,形成“谁出兵多、谁负担重”局面。近两年,地方政府连续提高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标准,将大学生增发范围扩大至大学新生,征集主体全部转向大学生,相应的补助补偿经费将倍数增加。

四是退役保障无力。征好一个兵,带动一大片;反之,就会挫伤一群人。征集对象全部转向大学生,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跟不上,既会影响在伍的人员,又会挫伤应征大学生的积极性。当前大学生对参军入伍还存在一些顾虑:有的担心知识更新快,退役之后专业素质与其他同学有“代差”,难以适应市场竞争;有的怕参军入伍后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影响个人成长进步。

三、推进征集主体向大学生转变的对策措施

征集对象主体不同,征兵工作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应及时更新观念,扎实做好征集主体转向大学生的各项准备,积极稳妥推进实施。

确立“以大学生为征集主体”的鲜明导向。综合运用教育、行政和市场手段,让高素质人才优先当兵,让大学生参军热起来。转变征兵宣传“主攻方向”,聚焦大学生实施精准发动。把征兵宣传与加强高校国防教育、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军事理论课、学生军训平台,借助QQ群、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鼓励大学生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国防需要结合起来,不断激发大学生从军的内动力。强化大学生服役的刚性约束,把服役情况作为报考公务员的“硬杠杠”。破解征兵难题,要坚持物质激励与刚性约束相结合。大学生毕业之后,要先进行兵役登记,优先接受部队挑选。对拒登记、拒服兵役的,不得录用为公务员和享受各种社会福利待遇与保障。通过强化对征集大学生的刚性约束,实现国防义务的强制和平衡。实行统一的军事人力资源政策,拓宽大学生士兵的成长进步渠道。要针对大学生士兵渴望成才的实际,合理确定国防生、高中生报考军校,优秀大学生士兵直接提干的比例,增加高学历士兵报考军校的招生数量,逐步构建专业匹配,人尽其才、良性发展的人才建设格局,切实提高部队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科学进行征集大学生的制度设计。改革按地域分配征集任务的老办法,采取逐级发动、逐级报名的方式,确保大学生服兵役义务的公平性、协调性。一是改进征集任务分配。打破依据各地人口基数和行政区划为单位分配征集任务的方式,取消区域征兵的限制,综合考虑高校分布、专业,大学生人数、城市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各地区征集任务。二是全国统筹优抚政策。目前的优抚政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差异性,湖北省2014年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最低的地区仅为几千元,最高的万元以上,相差很大。考虑到国防的公共品属性,建议建立以中央财政为主体的优抚机制,实行全国统一的优抚标准。三是界定大学生的范畴。考虑到大一、大二新生正是学习基本知识,掌握专业理论的黄金时期,其能力素质类似高中生。建议征集主体以应届大学毕业生为主,少征或不征大一、大二新生,防止名义上大学生的数量增加了,而实际上兵员质量并没有明显提升。四是调整征兵组织体系。大学生成为征集主体后,教育部门、高等学校将成为征兵工作的组织者和落实者。要将高校纳入征兵组织领导体系,成立由各大用兵单位、兵役机构参加的专业招收机构,增强兵役机构的权威性、合成性。

探索实践精确征集大学生的组织模式。目前的送兵模式,接兵部队不参与定兵,兵员征集模式显得粗放,改革势在必行。一是研究细分大学生征集标准。组织军兵种部队分类制定大学生征集标准,明确能力素质、专业技术水平,实现评价标准由“政治体能”指标向“能力素质”指标转变,以便于兵役机关科学评估大学生素质,搞好最佳匹配,实现人尽其才。二是研发兵员征集信息系统。目前,每征若干新兵平均需要1名征兵工作人员负责。提高大学生征集效益,要开发大学生征集对象素质测评系统,组织大学生入伍前测评,运用大数据、APP发布等技术,分析大学生的军事岗位匹配度,为确定兵员去向提供辅助决策,组织大学生与用兵单位网上见面,最大程度实现“征接一致”。三是结合学生军训全程培育。学生军训是兵役机关了解大学生军事素质的重要窗口。要把对大学生的入伍考察贯穿大学生活全程,对学生军训表现较好、有入伍意向的学生,可参照国防生培养模式,实施“定单式培养”,大学毕业经考察合格的,优先送到部队服役。

形成征集重点高校大学生的整体合力。在实现征集大学生士兵绝对数量增加的同时,要考虑增加重点院校大学生的征集数量和比例,以适应技术型岗位、新型作战力量部队的需要。一是兵役机关与高等院校合力。兵役机关是征兵工作的组织者,占主导和支配地位。要进一步明晰高校的征兵工作职责,协助兵役机关掌握大学生情况,落实相关政策,形成征集大学生的合力。要重视做好大学生因入伍而辍学、复学的衔接工作,使大学生征集工作能够促进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二是吸引人才与保留人才并举。大学生士兵文化素质高,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发展潜力大,随着大批大学生进入军营,催生战斗力提升的“群体效益”将显现。部队要积极适应大学生士兵比例不断增加的实际,深入研究其特点规律,加强培养教育,切实发挥好作用,使之成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责任编辑:郑宁)

中图分类号:E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2-4484(2016)02-0048-03

猜你喜欢

对策措施
推进贵州省农机化发展的战略措施研究
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探析道路因素对城市交通安全的影响
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提高烟草基层防控廉政风险有效性的对策和措施
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及预警措施探析
浅谈“社区图书馆”建设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布局河北文化发展新常态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