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2016-07-04朱昭民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学习气氛思维数学

朱昭民

21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现代教育学理论也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以儿童发展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呢?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教学。

一、师生间创设平等、民主的学习气氛

在课堂教学上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学习气氛,首先需要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带着甜蜜的微笑,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来解答这道题”等等,学生就会表现出异常积极的学习热情。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对学生学习的回答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用一些鼓励的话语,如“你真棒”、“你们真聪明”等等,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能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让他们在愉悦、轻松、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激活,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根据学生天性多疑、好动、好问等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具以及多媒体电教手段的直观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些“摆一摆”、“画一画”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际操作。通过操作来探索规律,引发学生对学习的乐趣。例如讲到分类时,教师可以摆出一些商品、练习本和小棒、平面图形等,要求学生在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将同一类物品放在一起。这样学生在亲自动手的同时,轻松地掌握了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并尝试到了学习的乐趣。

2.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把一些数学知识与游戏、故事、比赛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在低年级的计算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开火车”的形式回答。还可以经常改变游戏形式,如摘苹果、夺红旗、小组接力赛等,增强全体学生对学习的参与,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扎实的学习效果。

3.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精讲少讲,腾出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和讨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充分发挥出教学效益。

三、精心设计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既要注意培养小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发表各自见解的品质,又要培养他们敢于“求异”的思维,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如教学“乘法估算”时,例题21×48可以看作20×50进行估算,或者21看作20后,20×48也可以口算。这时我们先让学生集体讨论,然后让学生在质疑提问中得出估算的方法,可以根据需要,只要方法合理、方便计算就行。

四、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

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生活的情境,让学生用理解的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可以模拟现实生活中“买卖”商品的实践活动。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学习气氛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我的“散养”课堂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率
班主任工作浅见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