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教师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策略

2016-07-04苏国顺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策略数学教师

苏国顺

摘 要:建构主义是数学教育关注的焦点,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核心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充分肯定。学生在数学建构活动中应具有积极、主动的态度,饱满高昂的热情,独立自主的精神;教师是数学建构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与评判者。

关键词:数学;教师;知识构建;策略

建构主义是继“大众数学”、“问题解决”之后数学教育关注的焦点。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教师不应被看作是知识的简单传授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千方百计地进行科学的导学设计,以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进行建构活动的环境,从而使自己成为学生进行建构活动的促进者。教师的传授更不应是知识的搬运者,而应是数学建构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与评判者。那么,教师怎样做才能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建构活动呢?

一、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彻底转变教育观念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核心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充分肯定。建构教学观的主体原则告诉我们,学生在数学建构活动中应具有积极、主动的态度,饱满高昂的热情,独立自主的精神。具体说来:1.具有转变阻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传统教育的观点。传统的教育观认为,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必须以教师为中心。这种观念视学生为知识的“接受器”,教师只管向里“压”、“灌”,认为“压”、“灌”得越多越好。这种观念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是“高分+顺从”。显然,这种观念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中国学生在各种国际竞赛中的“高分和他们在各种动手、设计、创意方面的相反表现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教师必须具有转变这一陈旧教育观点的能力。2.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具有独特的人格特征,如独立性、探索性、灵活性等。教师应全面研究学生的上述人格特征,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创新。师生关系是教师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在这种关系下,教师是激发学生主动性充分发展的领路人。4.重视、指导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他们创新性的个性品质。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编导作用,呈现给学生一个有价值的导学设计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协调发展的认知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形成,还是能力的培养,都要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组织与实施,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编导作用。教师的教学设计应确保学生的建构活动能顺利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分三个层次进行,这就是宏观设计,微观设计和情境设计。下面就情境设计方面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是为了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保证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集中,使学生真正“三动”(动脑,动口,动手)起来,积极参与概念的建立,定理(及证明)的探索过程,问题的求解,检验,评价等过程的设计,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数学新课程标准力求形成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叙述模式,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重要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运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强化应用意识,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一个好的建构活动必须建立在“问题———解决”的原则上。这里的问题,不是指目前我们使用的课本中的数学练习题。它是指对人类具有智力挑战特征的,没有现成方法,程序或算法可以直接套用的那类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需要综合地运用各种数学知识方能解决。为此,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对教学内容、学习环境、师生行为等进行预测,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的具有探索性的问题。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探索层次并扩展其思维空间。

三、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社会环境”,以促进学生顺利的进行建构活动

学生的这个建构过程主要有两方面:其一,对客体的认识是一个“同化”过程,即把认识对象纳入到己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其二,当已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容纳”新的对象时,主体必须对其进行分化或重组,使之与客体相适应,这时对客体的认识是一个“顺应”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责任就是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社会环境”,使新的学习内容与他们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联系和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做”数学而不是“学”数学的氛围和情景。

在同化学习中,一方面新知识被赋予了一定的意义,另一方面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经验,即分化和扩大了原认知结构。

在顺应学习中,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新知识,即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学习内容发生矛盾而不能接纳这种新知识时,就需要调整和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使之适应新的学习需要。这时,教师的工作就是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认真钻研教材,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便引起学生进行反思,从而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最终达到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目的。

为促进学生建构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因为创造合适的“环境”是运用建构观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为此,教师不能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而应力图通过自己的工作向学生展现出“生生”的数学思维活动过程,揭示出数学知识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来,从而帮助每个学生最终都能相对独立的完成数学建构活动。这理应是我们进行数学素质教育所追求的崇高目标。

猜你喜欢

策略数学教师
最美教师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Passage Four
圆我教师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