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

2016-07-04杨岚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基因课堂教学课堂

杨岚

摘 要:课堂提问是教师启发思考、监控学习、促进学生完成目标的有效手段,有效的提问能展示教师的魅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当前的生物课堂提问走不出应试教育的樊篱,提问的数量多但缺乏“含金量”,学生疲于应付“轰炸”;问题设置过于随意,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缺乏针对性;重提问轻评价,只是将答案给出,而未分析出错原因,使学生丧失思考的积极性。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提问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步伐的稳步挺进,高中生物课堂尤其凸显师生互动的重要性,而巧妙的课堂提问是实现这种动态信息交流的有效途径。推行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而在实施过程中,离不开课堂上自身积极的思考和教师有效地提问。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一、课堂检查提问的误区

在实施课题研究之初,我通过深入课堂,分别听取不同年龄、不同课型、不同年级的生物课,发现在课堂提问的这一环节,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比较明显的误区:

1.随意性提问。教师虽认同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但是对所提问的问题缺少斟酌,针对性差,表现为:提问的内容主次不分;被提问的学生层次不分;不考虑提问所耗时间长短;对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所采取的措施率性而为,缺少稳定性。

2.放权限时提问。有的教师根据外校的教学经验采取了学生自由提问的方式:上课伊始,学生全部起立,对桌彼此提问。教师对于提问的内容、学生语言表达的程度、是否能检查完等没有成文的规定。而学生随意提问,不能保证所提问问题的质量,被提问的同学如果答不上来,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提问的同学可能什么都没有提前复习过。生物学科所涉及的知识点细、多,如此操作通常效果不大好。

3.先提出问题,后点名。这种提问方式,很容易造成学生在课前不复习或少复习,形成记忆的惰性。长时间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基础难免松散,不利于知识的系统化掌握和学习。但如果是思维量较大的问题,采用这种方式也无不可。

二、提问要有趣味性

“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成效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致使学生对所学内容逐渐丧失探索的兴趣。教师要提出富有趣味性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提高授课效果。如在《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教学中,教者提出问题“假若这是一个DNA上的能指导合成某种药物蛋白的基因,而这是一条烟草的DNA,要实现药物基因在烟草中的表达,需要做哪些关键工作?”生1认为,要把药物基因切割下来。生2认为,还要将它整合到烟草的DNA上。生3认为,还要将控制合成药物的基因能转移。师总结道,中国有句俗语,“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科学家们苦苦探索,终于找到了这三种“金刚钻儿”,使基因工程的设想成为了现实。一是准确切割DNA的工具——“分子手术刀”,限制酶;二是DNA片段的连接工具——“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三是基因转移工具——“分子运输车”,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

三、注重适度提问,确保课堂提问的高效性

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要有一个梯度,特别是在解答各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时,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往往做不到面面俱到、一步到位,这时需要教师由简到繁、由小到大、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地提出问题。譬如:《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人教版必修1),夏季晴朗的中午,植物出现“午休”现象的原因?我先让学生回顾光合作用的过程,然后,要求学生讨论以下问题:①自然界中各类现象产生,是外因激发内因,还是内因激发外因?②“题干”中给予的外因有哪些?③植物气孔关闭影响光反应还是暗反应?④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什么?等等。这样,步步推进的问题,帮助学生将难懂的问题先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再通过对小问题的总结得出大问题的答案,确保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当然,在新课程背景下,问题的设置需要教师课前的问题设置,又需要学生课中的质疑性提问以及学生课后思考提出的一些问题。实践证明:教师问题设置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而学生的质疑创新的水准也同时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师生之间提出的问题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

四、动静结合,改变提问方式,调控课堂气氛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设疑提问,教师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能够打开学生的心扉,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从潜在状态转变为活跃状态,形成心“愤”口“悱”、跃跃欲试的最佳心理状态。教师要根据课堂氛围的不同,适时提出一些问题来调控课堂教学,激活课堂氛围,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当课堂气氛“低迷”时,教师可以创设合理、有效、巧妙、新颖的问题情境提,出一些灵活有趣、贴近生活的问题,改变低迷的思维状态;当感觉学生单纯回答问题很单调时,教师可以给他们一定的“留白空间”,自由提问、相互提问,让学生从角色的转换中尝试不一样的学习。在教学“基因突变”时,笔者开始展示的基因突变的实物案例学生很有兴趣,但当分析基因突变的分子实质和特点时,不少学生呈现思维低迷状。笔者此时意识到应该来点“刺激”了,于是从最近学生比较关注的“神七升空”事件谈起:神七进入太空带去了诸多植物的种子目的是什么?从分子水平分析突变的实质是什么?返回地球后将这些种子种植培育都发生了性状改变了吗?是不是都符合人类的愿望?为何还要反复筛选?……经过这么一“刺激”发现学生来劲了,又“叽叽喳喳”起来了。

叶澜教授认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课堂离开了提问,离开了互动,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我们高中生物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皇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郑兆顺.新课程中学数学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基因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Frog whisperer
美在课堂花开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