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监管层收紧资管业“缰绳”
2016-07-04
近日,中国监管层连发重拳拟规范基金公司子公司管理和资产管理业务,在业内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中国整体经济都在去杠杆、挤泡沫的背景下,监管层主动顺应形势控制潜在风险亦在情理之中。
分析人士指出,结合监管层下发的两个征求意见稿来看,其对整个证监会监管的资管业务发展将产生较大影响。通过提高基金子公司设立门槛、净资本约束和金融机构牌照化等措施对其业务进行规范,基金子公司近年来规模过快扩张的势头将得以抑制。
“确实也是,子公司规模增长太快了,万一出事,根本兜不住。”上海一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资料显示,基金子公司的业务范围较公募基金更广,可投向其他公司的专户、信托资产和理财产品等,投资范围更具优势,所以近两年成长很快。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基金子公司专户产品的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已达到85,728亿元,其中新设产品13,423只,基金子公司专户投资方式主要是债权融资和财产收益权投资,分别占比40.8%和38.9%。
中国证券业协会此前下发《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落实资产管理业务“八条底线”禁止行为细则(修订版,征求意见稿)》。抬高基金子公司的设立门槛,并引入净资本指标作为行业性的风控指标。
在前一条规定中,最大影响莫过于“净资本约束”,基金子公司作为“通道”的最大优势将不复存在,但目前有关净资本约束的具体计算比例和系数,监管层还在拟定,尚未征求意见,因此实际影响面还有待观察。
“这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即使按照1%计算,那些大规模的银行系的子公司也要缴很多,难以承受。”上海的一家合资基金公司人士认为。
在“八条底线”中,最为关键的是大幅降低杠杆率、禁止预期收益率、穿透合并计算合格投资者(不得超过200人),上述要求都将对基金子公司的资管计划,从产品设计、销售推介到投资运作产生重大影响,也将进一步规范和约束其经营行为。
显然,监管部门在一季度对私募基金及其管理人的备案制度进行全面规范后,已开始着手对基金子公司进行“牌照化管理”和净资本约束的管控,旨在进一步强化管理,防控风险,核心就是风险指标、净资本管理和严格的准入门槛。
资产管理咨询机构泽奔咨询研究部高级经理施宏申认为,“八条底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控制风险。例如去年下半年以来规模增长较快的债券类专户,大多会利用一些杠杆来投入债市。在近期国内各类信用事件由点状逐渐扩散的背景下,严格控制风险十分必要。
可以预计,随着近期证监会和银监会相关规定的陆续出台,监管将逐渐趋于严格和正规化,大资管时代下的“机构博弈时代”已经来临,未来中国的资管市场将是各类专业机构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银行业务出表需求很强烈,对通道业务的需求仍然较高,主要是通过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资管计划来进行,估计新规出来后,通道业务应该不会停掉,只是新增业务通道费需要调高。
另外,通道业务目前的状况是利薄量大,新规将其纳入风险资产并计算风险资本,这对基金子公司的资本占用较为明显。长期而言,基金子公司要做大通道业务,就需要股东注资,否则就要停掉部分业务。
“通道费肯定要提高啊,因为资本被占用了。如果未来资金成本超过通道费,那只能是不做了。”上述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不过也有部分合资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外资股东本就不重视通道业务,合资基金子公司的通道业务规模不大,所以新规未对它们造成实质影响。
此次监管层新规直接针对基金子公司近年来规模过快扩张。此前基金子公司的资本金门槛较低,仅2,000万元人民币,基金子公司以往没有资本金的顾忌,投资范围广,所以规模膨胀相当迅速。
“新规定出来后,基金公司将再申请成立基金子公司就很难啦。在目前形势下,这些公司要达到200亿元非货基规模是很难的。”上海一基金公司人士称。
施宏申指出,净资本成为约束基金子公司规模扩张的有效工具后,行业及公司的风险管理得以加强。新规有宽限期,风险计算也是从今年业务开始,短期压力并不大。另外,对于基金子公司资本要求的影响还需要等待正式稿出来再做最终评估。
他进一步举例说,“这就跟2010年前的信托公司一样,2010年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出台后,信托业务与净资本挂钩了,信托公司出现很多股东增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