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与思考

2016-07-04滕迪张嵩张善强

理论观察 2016年6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精品

滕迪 张嵩 张善强

[摘 要]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对高校原有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转型升级,是以高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学习者为服务主体,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与载体。依托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实践的课题,以齐齐哈尔医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为例,对地方本科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过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对课程建设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总结与反思,并提出了整改措施。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6 — 0146 — 02

自2003年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在全国各高校范围内普及和推广历经了十余年的时间,为了进一步巩固和优化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十二五”期间,教育部提出,在各高校原有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符合当代大学生需要,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精品资源共享课。通过完善与优化,使其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更适应网络传播及符合当代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从而充分地发挥其引领及示范作用,为其他课程的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在当前国内外在线开放课程、远程教育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作为现代信息化教育的核心产物,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的启动,是教育部从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提出的新举措。《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及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开放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网络共享课程,旨在推动高等学校精品、优质课程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1〕。

由于在教育部出台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技术规范和评审指标》中,对网络共享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国内大部分高校在此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多数高校尚未建立有效的建设策略和方案,建设进展较为缓慢。因此,应如何突破原有精品课程的建设模式、更新理念、创新机制,探索出符合现代高校特点的、可持续发展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已成为目前各高校迫在眉睫的紧要任务。本文将以齐齐哈尔医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为例,重点阐述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思路,以及所采取的举措,为其他兄弟院校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二、齐齐哈尔医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之路

齐齐哈尔医学院是位于黑龙江省西部的一所教学型医学院校,是典型的地方本科院校。齐齐哈尔医学院原有省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精品课程20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6门,在2014年6月,我院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启动了精品课程向精品资源共享课转型升级的实施计划,经过两年来不断的建设与完善,已形成了具有医学课程特色与优势的基础-核心课程体系,并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

(一)总体思路

1.创新教学理念

我院根据医学教育的发展,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职业情感”为导向的人文素质教育、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素质培养、以“社会适应”为导向的身心素质养成的“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为:面向基层、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改变以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形式,建立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补充,符合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形势,服务地方人才需求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2〕。

2.改革教学方法

将微课、翻转课堂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应用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着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辅助地位,转变为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更新实验项目,增加研究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比重,使学生在既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二)战略举措

1.动员与宣传

为了更好的完成精品资源共享课初期的建设工作,达到预期的建设效果,使老师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该项工作中,我院采取了一系列的动员措施。在校园网上发布了相关通知要求,召开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动员及布置会,传达了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布置了工作方案。在全院范围内大力宣传精品资源共享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使全院师生充分认识到,该项工作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用,发动全院师生凝心聚力,积极作为,为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设计优质网络平台

与以往的精品课程相比,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对课程的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课程设计应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要有效的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特别是实践环节,是原精品课程比较忽视的环节。我院按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标准,重新建立了网络平台,每门课程均制作了主题定位明确,课程特色鲜明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网页。优化了教学资源模块,更新了教学大纲、重点难点、演示文稿、授课录像等教学内容;部分课程根据教学特点及需要,增加了在线测试、案例教学、实验设计、病例讨论等栏目;每门课程均增设了互动空间,学生可实时在线与教师进行交流,及时的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3〕。

3.打造精品教学资源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不是对以往精品课程中教学资源的重复利用,而且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将原有的教学资源推陈出新,使其表达更加准确,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例如:文档语句表达要简洁、格式要规范;图片尺寸应合理,清晰度较高;演示文稿内容要准确、系统、完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教学录像画面及音质要清晰流畅。资源内容兼容性要强,在主流浏览器下,均可正常显示、播放及下载;知识产权要清晰,尽量使用原创作品,如转载,须注明出处〔4〕。

4.加大信息化培训力度

集中培训了课程负责人,使他们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设计、组织管理及实施等方面有所提高,帮助他们能够快速应对互联网对高等教育改革所带来的挑战,并能够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管理提出合理的改革建议;分批培训了负责课程建设的网络管理员,使其了解国内外知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掌握信息化建设应具备的基本技术和技能,丰富了其课程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实践经验;多次培训了教学一线教师,让他们学习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手段和方法,使他们能够积极的参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在依托互联网辅助课堂教学的环境下,运用高超的教学智慧,娴熟的教学技能,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圆满的完成教学过程。

5.出台有力保障措施

我院已将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纳入到年度工作计划及“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制定了详细的规划目标及具体的建设指标;设置专项经费,每年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的管理及完善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用于教学资源的制作、优化,教学团队中教师的学习、交流及培训,网络平台的维修与维护等;定期对团队中的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培训,使其及时获取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及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掌握教育教学中的新思路、新内容和新趋势,将这些教育理论运用到课程建设中,以提高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水平〔5〕。

(三)取得的成效

1.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化学习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使学生在线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造了条件,让学习者体验到自主的,全凭兴趣的学习方式,其教学资源形式的灵活性,更符合现阶段90后大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学习习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得到了确立。

2.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进程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与应用,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共享与协作的精神,将优质的教学资源整合到一起,实现不同院系、不同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满足了我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享受高质量医学教育的迫切需求〔6〕。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齐齐哈尔医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增加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发展的局限性,使其建设的步伐及质量受到影响。第一、缺乏有效的传播途径。通过对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同学们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知晓途径极其有限,有的同学对其用途不够了解,登录后只是简单的浏览。第二、学校网络环境存在局限性。由于宽带流量、登录地点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习者在浏览网页的时候,不是很顺畅,经常会出现无法登录、限制访问的情况,大大的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有效的整改措施。首先,我们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及受众人群,加大校内外的宣传力度,让师生可以通过更多渠道知晓、了解精品资源共享课,使其能够真正的应用于教学、服务师生。再次,我们要以“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契机,引进先进的网络设备,改善和优化校园网络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及良好的网络环境。

总之,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涉及面非常广,对其进行建设、完善及研究是国家及各高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所要开展的重要课题,要将精品资源共享课可持续发展研究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不断地探索、分析、总结、改正。

〔参 考 文 献〕

〔1〕王娟,孔亮.精品课程研究主题衍变及其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3,(08):93-99.

〔2〕方光华.综合性大学开放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12):7-26.

〔3〕李海萍,龚晓群.国家精品课程共建共享研究的实践和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2,(12):143-144.

〔4〕胡声洲.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与共享推动对策探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06):73-74.

〔5〕柳礼泉,丁蕾.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综述〔J〕.大学教育科学,2010,(05):35-36.

〔6〕陈琳,等.创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01):73-77.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精品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长三角加快实施交通运输信息共享示范工程
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精品画廊
贵州铜仁万山区:探索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模式
釉光青精品欣赏
Wi-Fi网络资源共享现状及发展研究
视界 精品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