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采《悲剧的诞生》的悲剧思想研究

2016-07-04赵福君

理论观察 2016年6期
关键词:尼采悲剧思想

赵福君

[摘 要]关于尼采的悲剧思想,一般认为集中体现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但是,由于翻译的版本不同,对他的悲剧思想的理解也并不一致,本文试图就自己对《悲剧的诞生》的阅读,就本书的悲剧思想,谈一点认识。本文认为,本书中的悲剧思想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艺术是对梦境的模仿,而梦境则是以阿波罗形象体现的现实生活和对这种生活的体验。二是艺术欢乐源于酒神狂醉的忘我体验。人们在悲剧合唱队里获得了个体消失融入宇宙整体的体验,消解了终极死亡命运的恐惧。三是希腊悲剧是阿波罗形象与狄俄涅索斯精神结合的产物,阿波罗形象是希腊悲剧的外在形式,狄俄涅索斯精神则是希腊悲剧的思想内容。四是悲剧的功能在于使人类获得形而上的慰藉。

[关键词]尼采;《悲剧的诞生》;悲剧;思想

[中图分类号]B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6 — 0083 — 02

在《悲剧的诞生》一书开篇尼采就提出“艺术的持续的发展受阿波罗精神和迪俄涅索斯精神的二元性制约,……两性持续不断的斗争,而只是间以周期性的和解,我们就在审美科学方面获益良多。……与阿波罗和迪俄涅索斯这两位艺术家之神相关,我们认识到……在阿波罗艺术即造型艺术和迪奥涅索斯艺术即非造型的音乐艺术之间,存在着巨大对立。……最后,……使两者似乎交合为一体,……产生了阿提卡悲剧这种既是迪俄涅索斯的又是阿波罗的艺术品。”〔1〕尼采把这两种精神比喻为梦和醉。那么作为艺术的希腊悲剧与梦和醉又有何关系呢?希腊人为什么那么喜欢悲剧呢?

1.艺术是对梦境的模仿

尼采借叔本华的观点来阐述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在某些时候能感觉到人和一切事物是纯粹的幻影和梦境的秉赋,这是哲学家才能的标志。”可见,尼采认为,哲学家与普通人的差别就在于,哲学家能感觉到人和现实经常表现出梦境一般的虚幻特征,这种现象使人产生真幻不分的体验,而普通人则不会有这样的体验。哲学家与现实的关系与艺术家与现实的关系很相似。关于艺术家与现实的关系他提出,“艺术上敏感的人与梦幻现实的关系,可比之于哲学家与存在之现实的关系。他喜欢‘观察梦幻现实,因为他根据梦中的图像解释生活,通过这些过程演练自己适应生活,……因为他就在这些场景之中生活、受苦。但另一方面,他仍有那种幻想的依稀感觉。”尼采认为,艺术家感觉到的人与梦幻世界的关系就如哲学家与现实的关系一样,哲学家经常把现实看作一种虚幻的现象,它不是本质,只是暂时的表象。艺术家则通过对梦境的理解体验到了人生的本质。所以,对梦境的体验就是对现实的体验,对这种幻象的体验经常带给体验者以快乐和愉悦,这便是艺术的效果,因此艺术就是对梦境的模仿,即“梦境的美丽表象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前提”。尼采进一步对“希腊艺术家与原型之间的关系”,进行推测,认为:“鉴于他们的眼睛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立体感受能力,他们对色彩执着而真诚的爱好,我们不仅要认为,他们的梦也具有线条、轮廓、色彩、布局的逻辑因果关系,具有与他们最优秀的浮雕类似的舞台效果,这一点令所有后人羞愧。他们的梦的完美性使我们有理由——如果可以这样比喻的话—把做梦的希腊人称为荷马,把荷马称为做梦的希腊人。这个比喻比现代人在做梦方面敢于自比于莎士比亚更深刻。”这里说明尼采认为,希腊人对梦境的执着已经达到了可以和现实中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相媲美的程度;他们的梦就是现实的戏剧的舞台效果;每个人都是荷马那样的艺术家。艺术源于梦境,是对梦境的模仿。

2.艺术欢乐源于酒神狂醉的忘我体验

酒神精神是从非希腊地区流入希腊的。由于它的放纵的兽性特征,希腊人开始曾经以阿波罗精神予以抵制。但是由于这种狂欢力量的巨大冲击力,阿波罗精神只好与它和解。这次和解引起了希腊精神的巨大变化。使希腊人产生了新的人生体验,这种体验就是他们在酒神日歌队的合唱中达到的“忘我的境界”,这种体验使希腊人感到酒神节日仿佛“是拯救世界的节日,是神化的日子”,酒神颂这种充满原始生命激情的歌舞和音乐与过去流传于希腊地区的阿波罗艺术的音乐是完全不同的,那种“为描绘阿波罗状态而发展起来的音乐只是类似竖琴所特有的那种暗喻性的声音。而那些决定狄俄涅索斯音乐乃至一般音乐的特性的因素——音调的动人心弦的震撼力,旋律的强劲奔流直泻,和声的无与伦比的境界。”只有“在狄俄涅索斯颂歌里,人则受到了强烈刺激”,在这种强烈的刺激下,人才能“最充分的调动他的一切象征能力;”并产生“某些从未有过的感受”。这种具有强大象征力的狄俄涅索斯音乐,就是悲剧和音乐的非造型艺术的精神原型,在这种音乐的刺激下人们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从而达到酒神节日中信徒们自身生命力的象征能力的最大限度释放,而这种种的象征力又是酒神信徒对生命恐惧体验的表现。希腊人起初并不理解这种精神,是恐惧把阿波罗式的生命意识与狄俄涅索斯的生命意识联系了起来。在阿波罗艺术中,人们依靠阿波罗的梦幻的壮美的圣像来克服对于生存的恐惧,这与狄俄涅索斯音乐导致人们忘记自我,从而摆脱当下恐惧的意义是相同的。从这一点说,希腊人感到了阿波罗精神与狄俄涅索斯精神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他们都是人性的表现形态,阿波罗精神是人的一种幻象,迪奥涅索斯精神是人的醉感。它们的功能都是克服人生苦难的避难所。

3.希腊悲剧是阿波罗的造型对狄俄涅索斯精神的表现

尼采认为悲剧是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在酒神颂之中,是狂醉的狄俄涅索斯精神的刺激使合唱队成员在亢奋的情绪下,产生“戏剧原始幻化现象:自己仿佛真的进入另一个肉体,变成了另一个人”。尼采认为,酒神颂与其他合唱有本质区别。其他合唱不会忘记自己的现实身份,如阿波罗祭祀的合唱,而酒神颂合唱队却是完全忘记了他们在人世间的过去和社会地位。在酒神颂里表演者仿佛都着了魔,他们既是表演者又是旁观者。作为旁观者他们的眼前出现了幻象。而这个幻象就是舞台上的景象——戏剧。而之所以会产生这一效果,就在于在酒神颂演出过程中,演员要调动人所具有的两种自然能力——梦境和醉态。希腊悲剧就是这两种本能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悲剧的对话与情节是从狂醉的酒神颂合唱队中产生出来的幻象。这种幻象的具体形式就是希腊悲剧,阿波罗形象是希腊悲剧的外在形式,狄俄涅索斯精神则是希腊悲剧的思想内容。对此尼采又进一步作了说明,即“把希腊悲剧理解为不断地演化为阿波罗现象世界和狄俄涅索斯合唱队”。“把悲剧衔接起来的合唱部分是全部所谓对话的母腹,即孕育整个形象世界和戏剧本身的母腹。在多次连续演化过程中,悲剧的原始根基放射出戏剧的幻象。这个幻象一方面完全是梦幻现象,因而具有荷马史诗的性质;但另一方面,作为狄俄涅索斯状态的客观化,他又不是在表象中的阿波罗式解脱,而是个体的瓦解,个体与太一融为一体。可以说戏剧是狄俄涅索斯认识与效力的阿波罗式感性化,因而与史诗不同。”即悲剧的目的就是借助这种形式来达到使个体生命消解,融入宇宙生命整体,从而实现摆脱现实恐惧的艺术效果。

4.悲剧的功能在于使希腊人获得形而上的慰藉

尼采认为,悲剧是希腊人生存的精神支柱,希腊人依靠这个虚构的艺术世界,达到忘却现实痛苦的目的。悲剧就是希腊人生的另一种形态,在希腊人那里艺术和人生是交织在一起的。这种交织就是“扮演海神女儿的合唱队真的以为他们看到了巨神普罗米修斯。”也就是说,萨梯里合唱队作为悲剧的最初形式,虽然是艺术创造,……但这种创造又绝不是随意想象的,它是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结合的结果,是希腊人摆脱人生恐惧的精神力量。在希腊人看来,悲剧中的这些形象是来自于希腊人确信存在的奥林匹斯神的世界。合唱队中的萨梯里形象是狄俄涅索斯精神的象征,由于希腊人对神话和宗教仪式的崇拜,悲剧对于希腊人来说具有宗教的意义。即希腊人面对悲剧时,他们会忘却现实中的自己,体验的则是整个宇宙中那个永恒的生命整体。对此尼采表述为:“狄俄涅索斯的狂醉状态,包括他对生存的一般界限和樊篱的毁灭,在其持续过程中含有忘河的成分,过去亲身经历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忘却了。这样一条遗忘之河就隔开了日常现实世界和狄俄涅索斯现实世界。……人一旦意识到了他所看见的真理,他在四海之内看到的就只有生存的可怖悖谬”。这时“唯有艺术才能把可怖的生存感……转化为能令人活下去的想象,这些想象就是:以艺术遏制可怖即崇高庄严,以艺术化解对荒谬的厌恶即滑稽可笑。酒神颂的萨梯里合唱队是希腊艺术的救世之举”。

综上所述,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尼采所表达的悲剧艺术观念:第一,艺术是对梦境的模仿,悲剧艺术代表希腊人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第二,艺术欢乐源于酒神狂醉的忘我体验。人们在悲剧合唱队里获得个体生命消失的体验,实现了对终极命运的消解。第三,希腊悲剧是阿波罗形象与狄俄涅索斯精神的结合物,阿波罗形象是希腊悲剧的舞台形式,狄俄涅索斯精神则是希腊悲剧要表现的思想内容。第四,悲剧的功能在于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获得暂时的解脱。

〔参 考 文 献〕

〔1〕尼采.悲剧的诞生〔M〕.赵登荣,等.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孙玉婷〕

猜你喜欢

尼采悲剧思想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不再羞于自己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不再羞于自己
画家的悲剧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近视的悲剧
阿吾(一首)
尼采与莎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