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及思想渊源

2016-07-04唐兴辉王硕

理论观察 2016年6期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时代背景

唐兴辉 王硕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外交理念,同时也作为一个国际社会谋求共同发展的外交战略其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及思想渊源。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国际格局,全球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国国家形象的重塑,是“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它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文化思想、“和谐世界”理念、新中国倡导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合作共赢”精神。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时代背景;思想渊源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6 — 0037 — 0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人类命运的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谈到“命运共同体”,对此问题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新看法,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关乎全世界发展的新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是现实国情、世情下的时代产物,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深入研究习总书记“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对于更好的理解和把握其核心内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促进全世界共同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曾指出,当前的世界以及未来的世界就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首次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中,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明确提出各国应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这之后的两年多来,也曾数十余次在演讲中强调“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在对当前国际、国内的发展态势进行深入准确判断基础上深入思考的结果,其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国际格局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当今世界虽然仍存在地区矛盾和冲突,但总体上来说,各国之间合作的可能已大大增强。各国都已认识到局部地区的冲突,地缘政治,新合作机制等问题如若处理不好,将会导致更严重的国家间的危机冲突。为了各自利益,也为了避免和减少冲突矛盾,各国都应从共同利益出发、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拒绝“零和”思维。在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地球村”的距离离我们越来越近,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里日益强大,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由一个世界大国成为世界强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与日俱增,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政府展现大国担当,以天下为己任,提出并强调建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各国协同合作、共同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租金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二)全球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使得各国之间的共同治理要加强。

当代国际社会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不仅仅是和平与发展、南北关系、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包括生态失衡、人口爆炸、资源短缺、国际恐怖主义、跨国犯罪以及信仰危机等一系列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峻问题。若这些问题不解决,则会严重妨碍全球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所以,世界各国必须联起手来,共同治理当前面对的诸如此类问题。在去年的尼泊尔地震大救援中,中国在这场国际援救中将“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非常好的体现出来。中国政府及民间力量在尼泊尔地震后从各方面、全方位的对其进行援助,得到了国际组织和尼泊尔政府、人民的肯定,这不仅是和平中国的最好体现,也是对在国际社会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最好实践。一国的安全并不安全,只有普遍的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只有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一系列完善的管理机制、治理机制,才可以使共同的利益得以实现,进而实现各个国家的更好发展,才可以使世界长期处于和平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习式外交的新理念使得中国国家形象得以改善。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数十余次在公开场合谈及“命运共同体”,这已经成为习式外交的一个新理念,“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时讲话中提及的话语,并提出要打造中拉命运共同体,诸如此类,在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会晤访问时,习近平总书记也都有提出共同打造“命运共同体”,向世界展示只有坚持平等相待,真诚相助,方可实现各自的利益,只有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心态谋求共同发展,不断增加凝聚力,方可实现国际公平公正新秩序的构建。十八大之后“中国梦”的提出,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对于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中国梦”,还是“命运共同体”的提出,这都对我国的对外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塑造和维护我国的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

二、“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渊源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文化思想

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化源头,而中国文化的源头正是“和”文化思想,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信仰。中华文化在五千年的漫长历史中发展变化,但其本质的“和”文化是不变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和”思想认为各个个体之间都是相互的,是同一的,具有统一性,用“和而不同”、“和实生物”指向世界的统一性及人类世界的统一性。“和”简单的可以理解为简单的加起来,而深层次的来讲,即指万事万物相生相克、刚柔并济,或者相反相成、相辅相成,又或者物极必反。“和”存在于世界万物的发展过程之中,所以说,事物的存在具有稳定性,事物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中华传统文化的“和实生物”、“和而不同”指出了世界万物的存在和发展,同时也用“厚德载物”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不约而同的指向了各个体的共同体命运,需要所有行为体之间相互对他者要厚德载物,寻求社会治理的创新优化,寻求合作、互利、、共赢,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而且在国际社会中出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日益增长,出现了国家之间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日益增长,需要国家之间合作、互利、发展、共赢,寻求共同安全、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因此“和”文化思想的意义正体现于此,民族、国家的利益促使各主体之间构建起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并赋予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实意义。

(二)“和谐世界”理念

“和谐世界”理念是我国在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之后的一个重要理念,对于丰富我国的对外政策,深化对外战略、提高国家软实力都有重大的影响。早在新世纪之初,胡锦涛首次提出这一理念,并在国际上多次阐述“和谐世界”理念,他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四个方面阐述其丰富内涵。政治上要求世界各国建立和谐共处、公正、民主的社会;经济上提倡各国间进行互利合作,实现全球经济的和谐发展;文化上倡导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安全上提出新安全观,促进各地区间的安全稳定,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世界。

当前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促使生产要素的全球范围的快速流动,使得各国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之间虽存在冲突和矛盾,但也有谋求合作的愿望和可能。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提出建立命运共同体,号召世界各国都秉持一个包容开放的态度进行合作,以更好的促进世界的发展,以合作共赢的态度建立新型的世界大国关系。

(三)新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实际上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外交活动中的发展,在1953年首次提出,用于建立各国间的正常关系及其进行交流合作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并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它所提出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逐渐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提出后,其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处理双边关系及多边关系时,都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联系起来,使得中国周边关系得以改善。

现阶段,中国所处的环境正是从世界大国走向世界强国的过程,在大国外交的地位日益升高,但与此同时,中国又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协调国际关系,坚定不移的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在这样的历史新时期,提出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优化国际关系,促进各国发展。

(四)“合作共赢”精神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在十八大报告中还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的公平正义。而“合作共赢”的精神也就是今天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身,“合作共赢”所倡导的就是要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利益,在谋求本国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建立一个更加平等、更加均衡的新型国际关系,同舟共济,增进人类的共同利益。

中国保持自身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时期,也是为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正能量的时期,中国在此时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作用,主动在国际外交中提出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促使各国间树立牢固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把建设命运共同体作为共同的目标和自觉行动,共同实现利益的可持续发展。

命运共同体是全球化时代的产物,是新时期国际关系发展大势所趋。构建命运共同体是历史赋予世界各国的共同课题。我们要有智慧和勇气,超越零和博弈与冷战思维,开辟人类合作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共同发展的崭新道路。

中国提出构建命运共同体,是对中国传统“和”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外交方向,体现了中国声音、中国精神。中国将持续深化同世界各国的互帮互助,全方位推进睦邻友好合作,同时也希望世界各地区、国家与我们共同努力,共建世界各国的繁荣,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参 考 文 献〕

〔1〕郑必坚.世界热议中国:寻求共同繁荣之路〔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和平发展〔N〕.人民日报,2011-09-07.

〔3〕李海龙.中国外交新思路:对“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2014,(04).

〔4〕蔡亮.共生国际体系的优化:从和平共处到命运共同体〔J〕.社会科学,2014,(09).

〔5〕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3-04-08.

〔6〕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7〕习近平.深化合作伙伴关系共建亚洲美好家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5-11-04.

〔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命运共同体时代背景
数字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新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钢琴作品的思政融合
生态时代背景下我国绿色农产品转型升级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智能产品在居室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华丽追梦者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大国文明新气象: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新境界
2015中国外交理念、实践盘点
澳媒:中国用“命运共同体”拉近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