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春旺:拥抱核物理新时代

2016-07-04全爱丽

科学中国人 2016年5期
关键词:信息熵原子核中子

全爱丽

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的马春旺回到了昔日熟悉的母校,她坐落在被誉为“豫北明珠”的新乡市。

在这片壮美而又静谧的热土上,马春旺潜心做科研,如今的他成为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校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踏足核物理领域8年有余并取得多项成果,截至目前,他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受到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杰出青年)( 2015~2017)、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2013~2015)和河南师范大学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对象(2015~2017)等项目资助;先后在Phys.Lett.B、Phys. Rev. C和J. Phys. G等国内外重要SCI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

谈“核”

在国际社会关系中,可谓是谈“核”色变。作为一名核物理领域的专业科研人员,马春旺说:“核包括的方面很多,军事应用是极端情况,还有很多基础研究和民用应用技术研究”。当年,正是阅览了杨福家先生撰写的《原子核物理》,马春旺便与核物理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可否认,核技术是一项先进技术。在能源领域,通过选用新堆型,提高安全性和降低建设造价,核能发电的贡献不断增大,对缓解能源危机产生重大意义;在医学上,把放射性同位素与其标记化合物引入人体内,通过仪器观察放射性在人体内的分布情况和动态变化,来诊断脏器是否有病变并确定病变位置;目前国内在利用高能量质子束和重离子(质量大于α粒子的离子)束进行癌症治疗方面正如火如荼;在农业中,灭虫杀菌、食品保鲜和水利工程等方面,核技术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3年,马春旺考取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从事重离子核反应物理的相关研究。重离子核反应物理是原子核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利用加速到各种不同能量的重离子轰击原子核,从而研究核结构和运动变化规律。这是近20多年来原子核物理学的一个活跃的前沿领域。

重离子核反应物理分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研究生期间,马春旺更偏重实验,寻找当时风靡核物理界的“丰中子晕核”,“中子数比质子数多的原子核叫丰中子核;质子数比中子数多的核叫丰质子核。”1985年,有科学家利用放射性核束装置从实验上发现了具有巨晕的丰中子核11Li,这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兴趣,吸引了许多实验和理论家相继投入精力来研究这个方向。

“我们和国际的差距还是有的”,核物理实验需要依靠装置,而且是大型装置,比如我国的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成立于1991年。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国际已在推行第三代放射性核装置。2006年,日本造价440亿日元建成世界最强重离子加速器的核心——超导磁铁环形加速器,可将铀离子加速到光速的70%;还有美国密立根州立大学的稀有核束工厂(MSU-FRIB)、日本理化研究所的稀有核束分离器(RIKEN-RIBF)、德国的放射性核束工厂(GSI-FAIR)和法国的放射性核素工厂(GANIL-SPIRAL2)等;而我国也正在建造新一代“强流重离子加速器(HIAF)”和北京放射性核束工厂(BRIF)。“只有每台装置不重复,才能做出有特色的成果”,这也是影响各国核物理研究发展的因素所在。

新方法突破旧难题

如今,马春旺转向重离子核反应物理理论研究,在丰中子核素的性质(结构)理论和实验测量、核技术的环境应用方面开展研究。

重离子核反应是用炮弹轰击靶原子核,“就像两辆汽车迎面相撞,必定造成一定损坏”。在碰撞过程中原子核会被压缩,继而产生很高的温度,密度也随之变大。如此一块高温、高密度的物质体积并不稳定,它们发生膨胀而渐渐冷却,过程中便会产生很多新物质。马春旺的工作就是研究这些新物质。在没有放射性核装置时,原子核受到撞击产生的奇特物质是难以看到的,随着装置的研发成功,为研究提供了条件,研究人员可以探究反应产物中有何物质。

“对于丰中子核来说,中子的密度分布与稳定原子核是不同的”,如果一直向稳定的原子核中添加中子,原子核会一直变大,也会逐渐不稳定。但添加中子的数目有一个极限,在核素图上把各个元素的极限丰中子核素相连,会在β稳定线下方得到中子滴线;相反,位于β稳定线上侧的是质子滴线。丰中子核的边缘存在很大的中子弥散分布,总体看起来丰中子核就像穿了一件中子皮。这层皮到底有多厚?目前在实验上还很难探测到,这也是多少年来困扰原子物理界的一个难题。于是,马春旺根据重离子核反应过程提出了一些关于中子皮厚度测量的观测方法。据悉,此项工作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目前仍在研究之中。而他并没有因为这是场拉锯战而减少兴趣和激情。

除了测量中子皮厚度,观察丰中子核里中子密度的分布变化也是马春旺的研究内容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他把一个新的分析方法引入到重离子核反应分析中,即信息熵。信息熵是研究信息流的一种方法,可以将其理解成某种特定信息的出现概率。一个系统越是有序,信息熵就越低;反之,系统越是混乱,信息熵就越高。信息熵也可以说是系统有序化程度的一个度量。“我们用这种方法研究重离子核反应里面的现象,同时可以研究密度分布和在系统中变化的情况”。2015年,马春旺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重离子核反应所产生的产物中,中子丰度不同的原子核的信息熵存在一致的规律。”

为研究重离子核反应性质提供新方法,并且通过实验验证其可行性——马春旺的研究目标就在于此。而实际上,在重离子核反应研究中,实验的观测方法常常弱于实验技术的发展。实验通常能够提供丰富的数据,但实验做完,科研者很难解释清其背后某些的规律,“我们知道某个方面是个难题,但是没有办法研究它”。因此,马春旺希望能提出一些新的观测、研究方法,用以研究比如中子密度分布、中子皮厚度和核反应温度等固有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做科研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而兴趣是提供这一动力的来源。在马春旺看来,兴趣可以通过后天逐渐培养,“刚开始,我对所研究的领域并不了解,之后越做发现越感兴趣”。有了兴趣,还要能够“坐得住”,也就是能深入钻研并探索未知的奥秘。这两点是马春旺认为做科研的必备素质,二者缺一不可。

如今身为老师的马春旺,肩负起培养学生的重担。他过往的经验同样适用于学生,“要想把研究做好,最重要的还是兴趣,所以我侧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一开始对这个行业或多或少是陌生的,因此要想建立起他们的兴趣需要采取一些方法。在布置课题时,马春旺不会把一个非常难的课题直接给学生就放手不管,相反他会先布置一个相对容易的课题,让他们先入门,之后再循序渐进地加大难度。“首先我心中要有一个规划,如何一步一步把他们引导到最终的目标上”,马春旺可谓用心良苦,“这样他们遇到的困难就会小一些,建立起兴趣也会容易些”。学生一旦激发起兴趣,并拥有一定基础,马春旺便会鼓励他们独立地思考,反思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是能力培养的一个过程,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几年来,他教过的学生,毕业时都已在重要SCI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文章,每年也都有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这些成绩或许是对马春旺教学的最大肯定和褒奖。他深有感慨,“过去有六七年的时间我们一直在坐冷板凳,但是我们并没有放弃,仍是很有兴趣地在研究”。未来,对于核物理来说将是个崭新的时代,“我们在等待这个新时代开始,我们期望装置运行之后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把提出的观测方法做实验验证,这样,对于我这样一个过去做实验现在做理论的人来说,可以重新走回实验的路上,在实验中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同国内热门研究院所相比,马春旺所在的河南师范大学稍显冷清。不为功成名就,只求心之所向,他期待有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这个大团队,共同做有兴趣的研究,为我国的核物理事业增砖添瓦。

猜你喜欢

信息熵原子核中子
散裂中子源大气中子辐照谱仪研制成功
近似边界精度信息熵的属性约简
再分给你看!
基于信息熵的承运船舶短重风险度量与检验监管策略研究
信息熵及其在中医“证症”关联中的应用研究
物质构成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论犯罪信息
基于Mezei算法的FeCoSi中子多层膜极化镜优化设计
第一个不稳定的丰中子双幻数核
走出半衰期的认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