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轶闻琐谈
2016-07-04杨华林
杨华林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每逢新春佳节,人们总要用红纸书写对联,张贴在门上。可谓“家家书春,户户贴红”。给节日增添了无限的欢乐气氛。后来,连婚嫁寿诞、落成乔迁、开业庆典等都喜欢写幅对联贴在门枋上,寄托心愿、以示祝贺。
对联是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芭,它不只是文人墨客闲逸消遣之作,更主要的是历代劳动人民表现理想,情操的一种共同创作的作品,它佳句连珠,妙语锦簇。回味无穷,再加之用毛笔蘸墨书写,行、楷、草、隶、篆,与精妙的书法结合,线条柔美,各显神通,由其是举行书画展览,集荟精华,彰显技艺,能激励志趣,淘冶性情,又能给人们高尚的艺术享受。
关于对联的起源民间有几种传说故事;据说远古时候有一种非常可怕的猛兽,叫“年”,。它见人就吃,见畜便吞,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连天神也无法剿灭它,天帝只能把它锁进深山里,允许它一年最后一天出来一次。因此,那时人们每到除夕夜,老早就关上大门。“年”也有许多弱点,最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等……这样,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上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年”从深山里一看,抖索不敢上前,只好夹着尾巴逃回去了。
从此以后,“年”一直不敢再出来横行霸道,终于饿死在深山里。人们这才平平安安地过年了。所以,到如今,人们放鞭炮。敲锣鼓,贴红纸门联的风俗一直沿袭下来,还在门联上写着吉利的文字,句子,就成了对联。
对联的另一种传说:大桃树下住有神荼及郁雷二神将,神通广大,敢与妖魔作对,因此,天帝指派他们俩镇守鬼门关。东汉时期,古人将两位门神的画相刻在桃木板上,挂在门的两边,用以驱邪镇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桃符”。后来,改用两张红纸写 上两位门神的名字,用以镇邪。亦是对联的雏形。
到了五代西蜀,孟昶在桃符上题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的对联,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公卿庶民在除夕之
夜必须在门楹上张贴公整对仗的对联。以贺新春。于是每年张贴对年之风大势盛行,并一直沿袭下来成为民俗。
对联有很多形式,必须由两个对称的句子组成,一般是词性相对,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必须平仄相对。按撰写对联的“六个要素”严格对仗,对联分上联和下联,上联叫“出边”,下联叫“对边”,上下联的字数要相等,有四字、有六字:如“山欢水笑,物阜民丰”。“爱国不落人后,劳动定要当先”。有七字:“明子山前春草茂,溪落渡边夕阳红”。有十字,“端正党风事事严于律纪,学习准则条条以身作则”。有十几字,乃至几十字的称作长联。云南昆明大观楼的长联就有一八十字,写得工整雅趣,诗情画意湧于笔端。
对联的内容最早多为迎春纳福,除旧布新之类,后来扩大到写景、咏物、言志、寄托等等,抒发内心的意愿和对生活的企求。
但是,人们的命运和历史条件与社会制度息息相关的,解放前,人们一直在红纸上写作着“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吉星高照”、“开门见喜”等等,字类的美词好句。然而,黑夜漫漫,更不了悲惨的命运的“新”。只是更来了一个比一个“新”的灾难。
解放了,劳动人民翻身作了主人,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幸福的日子比蜜甜,人们用对联的形式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写了“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长怀毛泽东”。人们最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后,用对联的形式寄托哀思,写了“灰撒江河看不尽波涛,涓滴都是人们泪,志华日月,信无际光焰,浩气长贯神州天”。一九七六年,打倒了四人帮。普天同庆,人们用对联抒发喜悦心情,:“十载秋风侵嵗月,百花凋落:一朝春雨洗山河,万木峥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号召全国各族人民搞四化建设,落实党的各项政策,举国上下一致拥护,人们又用对联大加赞颂,表达自己的志向:“党心军心民心安安心心搞四化,工业农业商业兢兢业业绘宏图”。于是,处处“举贤任能兴国计,治穷治富利民生”。整个大地神州,出现了“光明祖国天天好,人民江山日日新”的大好局面。实在是“丽日抒怀十忆神州乐安定,春风得意一杯美酒长精神”。
对联有不少故事轶闻,听来有趣,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明朝时候有一幼童叫解缙,据说七岁能诗,十岁能对,一天,朝庭翰林院二位公卿去解缙处,想试试他的才学,于是,出了一只戏弄他的对联“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学锯(句),解缙时值十岁,明白其中之意,于是,略加思索对曰:一马踏陷污泥内,老畜牲竟能出蹄(题)。弄得二位公卿啼笑皆非,方知此子不凡,狼狈离去。
相传:王羲之因书法名闻遐迩,每年过年都要写好几次对联贴在门上,因为刚贴上,一转身便被人揭去,这一年他写了三次,都被人偷撕去了。他想了想,挥笔写了一对:“祸不单行,福无双至”。同乡的人见了,觉得不吉利,就不去偷揭了。到了大年初一清早,王羲之又提笔补写了下段,变成“祸不单行昨天行,福无双至今日至”。人们看了,个个拍手称绝
解放前,云南盐津县有一伪县长到职后,想买弄一下自己的才华,妄图以此服人,于是,他把当地的地名:“老鸹滩、临江溪、潽洱渡、一字村,八里铺等地名出一上联,“老鸹临江,潽洱一翅飞八里,”此联难就难在都以地名相对上,伪县长并放出话说:若有人能对上此联,本县长愿输一桌酒席,十天过去了,伪县长正在扬扬得意,忽报,有一姓吴的秀才求见,秀才说明来意,也以当地的地名“花蛇滩、落岸坝、滩头、两碗溪、双溪口几地名相对,对边曰:“花蛇落岸,滩头两碗奔双溪”。对仗十分工整,妙趣横生,乐趣无限。
据说,满清政府与八国联军和谈,会上有一侵略者代表专横拔扈地说:“你们中国对联很盛行,十分讲究工整对仗,我出一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不知你们可对得出么?”说罢大笑不止,其他帝国主义分子明白其中之意,也纵声嘲笑。面对着帝国主义大放厥词,满清政府的代表只是尴尬苦笑,无词对答。这时,一个随员怒不可遏,凛然回击帝国主义的挑衅。他言词犀利,声音铿锵地回答:你们听着,“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针锋相对,文字严密工整,打下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使他们哑然失色,面面相觑。
对联与书法同为祖国艺术瑰宝中的两颗璀璨明珠,姊妹血源,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劳动人民的艺术结晶。
对联是一种独立的文学艺术,从文学方面说,是一种最简短的文学形式;从书法方面说,是书法的表现形式之一。它集文学、书法于一身,形神俱佳,瑰丽多姿。一幅精妙的对联配上飘逸洒脱,功底深厚的书法,能得到人们的赞赏和传诵。当然,善于 “取形用势,写生揣意,”从而创造出千姿百态,独具一格的对联作品达到超脱的意境美、端庄的形体、以及内在的旋律美,则非一日之功。须具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厚积与文学艺术的沉甸,百折不挠的苦学苦练的精神,方能达到联、书具佳的境界。
由于对联书法是书法与对联的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能够充分表达感情,用途广泛,所以,广大人民群众极为喜闻乐见。在我国人民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也必将促进书法艺术与对联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望对联这朵民间文学的艺术奇芭开得更加鲜艳吧!
(作者为永善县桧溪小学退休教师)
本栏责任编辑 陈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