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2016-07-04郭志涛袁金丽贾志成苏彦莽
郭志涛 袁金丽 贾志成 苏彦莽
摘 要:创新创业的能力是当前关系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要力量,如何在大学学习阶段获得创新创业能力的良好培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具有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创新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是理工科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本文对如何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构建了课程培养——工程训练——创新创业的三位一体、多层面的培养思路,并对如何保障培养质量提出了学生主动、导师引导、积极孵化等措施,从实际效果看以上的培养体系和质量保障措施成果显著,使学生广泛受益,在专业创新创新竞赛屡获佳绩。
關键词: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TN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219-01
一、引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视作中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双引擎”之一,大学生、研究生创业是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创业之路并不是鼓励大学生、研究生走摆地摊、开咖啡店式的创业,而是引导他们走“需求拉动、创新驱动”之路,开展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中央决策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提出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1]。
据报道,目前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0%,河北省仅有0.3%,巨大差距迫使我们思考如何培养优秀创新创业人才。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优秀人才的重任,亟须根据当前大学教育环境、学生心理需求和社会对于创新人才的要求构建针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案和目标,并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培养质量,最终形成创新成果。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培养思路
循序渐进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需要由浅入深,按照教育规律进行。创新一般需要专业知识储备、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创新思维培养、项目管理实战等多个阶段,层层递进进行能力塑造。所以,创新能力应该是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创新思维、项目实施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没有专业知识的准备,创新便无从谈起;没有动手能力,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创新的关键在头脑思维,其项目能够贯彻执行形成成果需要依靠有效的团队管理,这些因素缺一不可。
1.通过课程培养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基础理论知识是学生创新必备的知识,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相关创新创业启智的课程,比如开设“创业理论”、“TRIZ理论”等教育通识选修课。同时加强大二、大三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工程性知识引导,帮助其建立工程思维意识。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创新创业的实践课程。从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伊始,就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多层次的创新创业培养。
2.通过工程训练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工程训练是创新中知识转化与实践动手的桥梁,是创新培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充分利用开发实验室、各类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的实践条件,开展各类实训课程。同时利用各种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学科竞赛对大学生的学业进步与成长成才有很大帮助,通过参加各种竞赛,以赛代练可以获得很好的培养效果。
3.创新实践是培养的最终目的。通过建设创新基地、创业实验室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的真本领,鼓励学生将创新成果进行有效转化并按照公司化运作模式进行经营管理。这一步过程中学校、教师、社会多方合作,全面、系统地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质量保证
1.导师制从制度上保证质量效果。目前,高校教师对于科研创新的贡献作用巨大,在高校中开展关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中,一定要重视高校教师作为导师的作用。教师利用自身的教研项目和科研项目,吸收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符合高等院校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理念。大学生具有丰富的想法、富有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缺乏的是探索科学前沿的具体目标以及知识面不够广。所以,采取导师指导和引领,就能较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2.项目管理模式帮助提高培养质量。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与实施过程中,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是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之一[2]。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模式主要围绕项目创新、模拟创业和创业实践的三个步骤、分层次实施,其中涉及了学生、学校以及导师的三方参与。其中,学生方是作为该项目管理模式的主体,学校方以及导师是支持辅助方。
3.积极建设创新创业基地。学校应积极建设开放式的创新基地、创业实践基地、成果孵化中心等,通过教学科研园区为基础创建学生科技开发创业园区,成立专门的园区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3]。为学生创办企业需要的科研、工商、税务等方面提供服务。同时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成立各种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努力营造全过程、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四、结束语
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如何科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高等学校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提出课程培养——工程训练——创新创业的三位一体、多层面的培养思路,并采取包括导师制、项目管理和基地建设几个方面的质量保证体系,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工作有效开展。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支撑项目:(1)信号处理类课程重构与教学改革研究.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河北省教育厅,时间:2015.03.27,项目编号:2015GJJG267 (2)普通高校本科校内专业评估方案的研究与实践.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河北省教育厅,时间:2015.03
参考文献:
[1]高晓杰,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综述[J].中国高教研究,2007,(7):91-93.
[2]刘长宏,李晓辉,李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5):163-166.
[3]李家华, 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