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校内实训基地现代化建设刍议
2016-07-04张新国
张新国
[摘 要] 实践教学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的最大特色。面对教育改革发展大潮的冲击,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加快校内实训基地的现代化建设步伐,并以此促进学校有效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5-0167-01
实施校内实训基地的现代化建设工程,是中职学校充分实施实践教学活动,有效训练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基本保障,是促进校企一体化融合,提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
一、校内实训基地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先进性原则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尖端的科学技术成果为依托,以满足市场前沿性、发展性需求为目标;应更多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以往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或接收企业落后、淘汰的设备,或困于资金的压力购买低端、大众化的设备,实训基地的设计及其管理也极为杂乱、粗糙,学生受制于落后的设备与教学,学不到先进的知识和技能,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在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则恰恰相反,他们职业院校里使用的大都是国内外最先进的设备,更有先进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技术,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落后。
(二)实用性原则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是装门面、摆样子,首要目的是教学应用。其规划设计必须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方向、专业特点和实践教学需求,要突出应用方便、充分、高效率的功能。现代化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一定要注重实用性,追求实用价值最大化。
(三)通用性(共享性)原则
现代化的校内实训基地应具有多重功能,既是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场所,又承载着培训双师型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为社会提供终身教育培训和进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等重要职责。同时还应成为区域中职学校实训教学的共享平台。基地要面向学生、教师和社会全面开放,最大限度提高使用效率。
(四)仿真性原则
校企一体化在现代化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应得到充分的体现;要积极开发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性功能;要将现代企业文化全面引入校园,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得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贯彻。
二、校内实训基地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模式
(一)学校自建模式
目前这种模式较为常见,学校作为投资主体,或由教育主管部门提供专项资金,自主规划和建设,自行管理。其优点在于学校能结合自身特点和办学需求,使得建设更有针对性,并使实施实践教学活动、社会培训、企业技术服务的自主性和可控性能得到充分保障。缺点是学校资金有限,设备实施的先进性难以得到保证;规划设计的市场化融合度不够,后续管理成本较高。
(二)校企共建模式
企业注入资金、设备及相关技术支持,学校提供场地、房屋。校企签订共建协议,共同规划、开发和管理。其优点在于学校以较少投入赢得丰厚资源,在设计、建设和应用方面也都能融入更多的企业文化元素,使教育教学更适应市场需求,应用型人才培养更能得到有效保证。缺点是学校与企业的协调比较复杂,自控性会受到一定影响。
(三)引资援建模式
这种模式建设的主体多是国内外资助方或投资机构。在建设投入上有资金、土地资源、设备实施、技术及优惠政策等多种投入方式。在管理模式上,既可由学校管理,也可授权管理,还可以区域院校共同管理。
三、校内实训基地现代化建设的管理策略
(一)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机构有多种选择。一般多依附于各专业(系)的管理,有的统一由实训处或实训中心管理,校企共建、引资援建的管理机构更具多元性。无论哪一种方式,都应作为学校重要的管理项目。管理机构要有明确的职责,人员配置要合理,要保证工作效率,且要多吸收企业专家进入管理体系之中。
(二)实施校企一体化管理
要学习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引入企业的5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教养”)管理、目标管理和目视化管理等现代管理模式;要营造濃郁的职场氛围,各功能区域可按企业车间、小组、工作室等形式设计,与生产环境保持一致;要坚持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内容要与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完全对接;要引鉴企业的考核模式,制订合理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有效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三)应用现代管理技术,提高管理效能
要实现实训基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景播录等手段,使高新技术给实训教学带来更加生动和有效的变化;要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更多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技术,可建立实训基地中央管控平台和区域监控系统,在设备使用、区域调控、运行管理等环节推行一卡通等现代管理技术;要加强设备设施的保养和维护,并建立有效的改进和升级系统,保证实训基地应用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李华,赵鹏.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创新[J].科技广场,2010(6).
[2]张翠英.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