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探析
2016-07-04赵晓香
【摘 要】新课改提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学生成了主人之后,往往造成课堂秩序混乱,课堂进度拖拉,无法及时有效地完成一堂课的学习任务,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自主轮流讲课,以开放的对话方式完成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预先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结构,严格控制时间和进度,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高效、有序地由学生和教师协作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实践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099-02
新课改提倡让学生真正成為课堂的主人,事实上,翻转课堂如果没有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局面失控,造成课堂秩序混乱,无法及时有效地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解决方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
前提:教师充分备课,熟悉教材内容并构建合理、有效的课堂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从宏观上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控课堂。由于每一位老师的教学水平不同,高效自主学习法的运用也不是尽如人意的。前提很重要,教师要科学地构建课堂的骨架,把设置好的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预习。如果构建不得当或者过于粗糙,就只能做到学生自主,而不高效。
第一步:分组。标准的班级一般为45人左右,可分为8个纵排,以座位靠近为原则,两个横排相近的纵排为一个小组,便于讨论问题。一旦分组后,就不要轻易打破组织结构,因为长期的自主学习会使小组内部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凝聚力。组与组之间,会形成良性对抗的氛围。这种分组适用于讲解新课。为什么一定是四个组呢?因为高中历史教科书无论是人教版还是岳麓版,每一课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三个问题,划分成四个小组,便于教学的开展。如果是习题课,小组的划分还可以更灵活一些,以前后桌为一个单位,即一个小组4个人,便于问题的讨论与研究。这样划分,小组的数目就变多了,前后桌的凝聚力要高于前一种分组的方式。这样做是因为习题课的习题数量较多,一般选择题不少于12道,材料题不少于2道,划分更多的小组,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步:布置任务。一节高中历史课一般有三个子目,例如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第六单元第十八课罗斯福新政,内容包含三个子目,第一个子目是临危受命,第二个子目是实施新政,第三个子目是摆脱危机困境。请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内容,参照教材和练习册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同桌之间先进行交流与探讨,然后以组为单位,对课文内容以及老师抛出的基础性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如果第一组的任务为第一子目临危受命,第二组的任务是第二子目实施新政,第三组的任务是第三子目摆脱危机困境,那么第四组的任务是什么呢?第四组的任务是总结回顾课堂内容,指出重难点,带领大家完成课堂练习环节,并负责组织解析习题。这一部分的习题,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最好是三到五道题,最多不要多于五道选择题。或者是两道选择题搭配一道材料题。第四小组的讲解应该要求侧重讲解解法与思路,而不是单纯地给出答案。
第三步:推荐。每一堂课开始,由各组自主决定推荐人选。切记,一定不要老师点名指定人选。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种心理战术,由组员自行推荐的讲解者,当其站在讲台上时,会带着一种责任感。当完成任务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荣誉感所带来的促进学习的正能量,这是教师指定人选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小组推荐的形式远远优于老师的随机点名,这是一种民主的力量,也是小组成员对某一位优秀学员的认同。不过,要尽量避免一个组经常只推荐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小组推荐就失去了它的活力,小组讨论与互动就名存实亡了。
第四步:正式开讲。课堂教学首要的问题是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但是在教学中,很多老师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从头讲到尾,一堂课下来,学生一点自主权都没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压制;或者老师关心的是提出的问题和寻找答案,而不去关心学生怎样回答问题。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正式开讲的时候,要求对学生以老师来称呼,要求讲解者声音洪亮,讲解过程中没有错别字,知识点表述正确、完整。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展开讲解,并添加课外阅读内容。如果有不足,就请同组的人进行补充;如果还是有不足,请其他组进行纠正和补充;如果仍然没有表述正确或者完整,就由老师进行纠正或者补充。在学生讲课的过程中,要求设置提问环节,由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基础问题,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新问题。提问其他学生次数不得少于三次,而且不能够重复点名,但是毛遂自荐的可以适当多发言。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并知道讲课学生的不足,及时了解其他学生是否能跟上进度,学生关注的重难点。有的时候,通过学生对学生的提问,老师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对于主干知识点的掌握不充分,对于高频考点的冷漠。能够提问到高频考点的学生还是少数。换句话说,学生对于考试考什么,自己应该多练习什么的认识还是欠缺的,亟待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对于提问环节,老师要求站在讲台上的学生能够使用表扬或者适当的批评性话语进行点评。对于最后一组的讲解人,还有如下要求:总结回顾课堂主要内容,指出重难点,带领大家完成课堂练习环节,负责组织讲题。每次带领学生完成的题目,一般不超过五道题。要求做到还原知识点,讲出解题的关键词或关键语段以及解题技巧。这个环节,因为学生的基础较薄弱,老师要及时与“小老师”进行充分的互动,旁敲侧击做题技巧。要求每一道题随机选定一位同学来答题,充分活跃班级学习气氛。有的时候,学生的思路和教师的思路是不完全一致的,但是却一样能够解题,得到正确答案,教师要给予鼓励,而不能以教师为中心,随意否定学生的思路,否则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教师要研究学生是怎样思考问题的,对他们的思维特点了解越多,就越利于教师进行科学的备课,引导学生科学地构建知识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生对高效自主学习法的不断熟悉,他们获得的经验会越来越多,对知识点的把握能力就会不断加强,积极性就会越来越高。值得欣慰的是,由于老师科学地构建了课堂的框架,学生对于重难点的把握是比较准确的。
第五步:布置课堂作业。以前课堂作业统一布置,在笔者进行教改后,课堂作业由学生自由选定,但是限定行数为至少十行字。作业内容可以背写课堂知识点、回答课后自我测评题等,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使背诵环节的一部分内容在作业里呈现,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节约了课下的复习时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当然,作业还可以写这堂课自己表现的不足之处和自己知识的欠缺点,以及仍然不明白的地方。这样的作业,老师判起来是累了很多,但是学生们的思想得以表达,并且和教师进行了有效的沟通,利于教学成效的提高。
第六步:由课代表对各小组的“小老师”进行点评,选出当堂课最优秀的“小老师”,并给予鼓励。在实施的过程中,本校2014届二班引用了乐学币机制,将课堂发言情况赋予一分、二分、三分不同的分值,并与奖励挂钩,每周兑现一次,有效地激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种乐学币机制配合高效自主学习法,可以实现事半功倍。
第七步:教师总结。教师的总结,要有褒有贬,提出他们的缺点与不足。但是批评要基于对学生的爱,不能苛刻或者贬低学生的能力,对发言的学生要给予诚挚的鼓励。
通过小组竞争方式的自主学习法,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各小组的荣誉感、自豪感,增强每一个学生的责任感。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并不轻松,只是说话的时候少了,但是要从宏观上把握课堂的进度和学习的质量,仍然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上面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比较适合讲解新课。其核心是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自主学习的局面,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退居幕后,更像是编剧或者导演,宏观调控课堂,还给学生一个开放性教学的环境。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学习自觉性得以提高,并自觉地维护课堂秩序,形成热烈的课堂氛围,进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历史课堂永远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面对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积极性需要被关注,被释放。基于我们对孩子们的爱与了解,要重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高效自主学习法正是基于这一点所做的尝试与努力。
参考文献
[1]赵晓香.新课标下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及教学组织对策[J].学园,2015(4)
〔责任编辑:林劲、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