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中职新生入学适应的团体体验式活动设计
2016-07-04杨淑敬
杨淑敬
[摘 要] 从中职新生存在的入学适应问题出发,以中职新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班级团体辅导活动的形式实施干预,研究班级团体辅导活动对中职新生入学适应的影响,为帮助中职新生入学适应提供依据。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校的两个新生班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班级团体体验式活动设计和实施对中职新生入学适应有一定帮助。
[关 键 词] 团体辅导;中职新生;入学适应;设计实施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5-0070-02
作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课程班学员,在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入学的心理适应问题上,在中科院大学的学习中学习了大量理论知识,在秦皇岛职业技术学校执教工作生涯中就入学适应问题做过长期的探索和教学实践,还专门在社会上和工作单位组织并参加过两个关于新生入学适应的培训课程。
在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高级职业中学新生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和增长知识与才干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自己活动的空间,情感日益深厚、稳定,带有闭锁性。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他们缺乏理智、易冲动,在情感方面又很脆弱,并且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现行教育体制的局限,实际情况是大部分中职学生在文化成绩、学习能力、自我管控等方面比普通高中生较弱。由于这种现状,社会往往把中职学生看做是特殊的群体,导致他们在心理上表现为脆弱、逆反、自卑及敏感,行为上的表现是经常出现各种违纪行为以及厌学现象。初入校园的新生,面临着新学习生活环境下的自我适应、学习适应、人际交往等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困扰。教师要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平稳开始校园生活,是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的重要工作。这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入学适应问题,是普遍且严峻的问题。
一、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师生关系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调查数据显示,师生关系是中职学生中最不适应的方面。一方面由于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方法、交流方式与初中不同产生不适应;另一方面,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成绩不好,在初中时的师生关系就不和谐甚至恶劣,导致这些学生对教师群体存在偏见,从而影响入学后的师生关系。
(二)同伴关系
职业中学录取条件和课程专业导致学生地域差异和年龄差异较初中和高中大,一般中职生情绪管理能力、交流能力也较差。同伴意识、班级意识较差,不易形成知心、亲密的关系。
(三)物理环境的改变
物理环境的改变导致生活适应问题。大多数职业学校新生是初中毕业生,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限制,不管是来自农村还是城市,自理能力都不强,环境适应能力差,对环境不符合自己期望的忍耐力差。
(四)自我接纳
由于现行教育体制的局限,大部分中职学生在文化成绩、学习能力、自我管控等方面比普通高中学生较弱,使社会往往把中职学生看做是特殊的群体。社会舆论和客观现实导致他们自我效能感、自尊水平低,很多学生由此产生“我比我那些上高中的同学差”“我缺乏能力”等想法,甚至还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对现在的自己不能接纳。
综上所述,中职生迫切需要切实可行的辅导以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平稳开始校园生活,是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的重要工作。
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长期从事群体心理的研究,创立了群体动力学。群体动力学最著名的实验之一是群体气氛的研究。勒温与利皮特的实验结果证明,在群体情况中,民主的领导方式创造的群体气氛能提高工作效率。团体动力学理论主要思想:团体不是简单的个体相加,团体具有改变个体行为的力量,团体决策有动力作用。
团体心理辅导有两个基本的核心要素,那就是辅导的理念与团体的方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要看运用了团体的方式,又要看是否运用辅导的理念与注重团体成员的互动。团体辅导特别适用于人际适应不良的人。如新生入学后的适应性训练、性心理困惑、学习和人际交往困难、升学与就业。
二、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选取
随机抽取秦皇岛职业技术学校一年级某班学生共28人实验组。另一个班级同样为28人作为对照组。
(二)测量工具
“信任他人量表”“容纳他人量表”“自我接纳问卷”。
(三)活动内容、流程
开学后每周周一下午进行一个半小时的团体活动,为期四周,连续四次活动。
三、结果
本研究采用协方差分析考察团体辅导对中职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经检验,在各测量维度上,组别和前测分数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因此可以使用协方差分析。将前测分数作为协变量,对实施班级团体辅导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成绩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实施班级团体辅导前后,除依靠性外,大学生的各项得分均有改善,在可预测性(F=5.125,P<0.05)、依赖(F=11.659,P<0.001)、信任总分(F=8.015,P<0.001)、容纳他人(F=5.357,P<0.05)方面都表现出显著差异,见下表。
在自我接纳维度上,团辅结束后得分显著高于团辅活动前(p<0.05)。在自我评价维度上,团辅组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p<0.05),见下表。
在班级团体辅导活动结束后还对参加的同学进行了访谈。很多同學表示“这次活动后感觉跟同学尤其是小组成员成为朋友”“我觉得自己很有价值”“在团体中很开心”等。从访谈的结果来看,参与成员大多对本次团体辅导活动持肯定的态度,认为团体使同学间的距离减小了,这说明班级团体辅导对中职生入学适应有一定帮助。
本研究方差分析表明,这说明班级团体辅导活动可以改善中职新生的人际关系和自我接纳,主观支持指个体体验到的或情感上的支持,从而可以帮助中职新生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通过团体班级辅导活动来促进其入学适应,从而增进个体的身心、技能发展,是行而有效的方式。更深层次地讨论班级辅导活动有效的原因来自于以下方面:第一,班级团体辅导营造了一个类似真实的社会生活同时又相对宽松的情境,使参加者在共同的交往情景中掌握交往技巧,培养信任感,提升价值感;第二,班级团体辅导具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在团体的影响和指导员的引导下,成员可以去观察、体验、分析情境,与平时的行为进行对比和改进;第三,成员之间在建立了关系之后,还可以相互学习,交换经验,获得社交技巧,形成积极的交往品质,把在活动中的表现带入学习生活中。
参考文献:
[1]陈顺利.当前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6.
[2]冯观富.教育心理辅导精解(上册)[M].台湾:心理出版社,1993.
[3]王丽萍.曲海英团体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应用及其治疗性因素探究[J].社会心理学科,2008(6).
[4]王艳红,王瑞红.团体咨询方法在大学生人际关系改善中的运用[J].太原大学学报,2007,8(4):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