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职学校学生流失率高的原因
2016-07-04杜小玲
杜小玲
[摘 要] 面对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生源短缺且流失率高的现实问题,从学校、学生、家庭、社会等层面深入研究,以期中职学校能顺利实现困境突围。
[关 键 词] 传统观念;断头教育;精准扶贫;形成合力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5-0044-02
一、中职学校学生大量流失的原因分析
众所周知,中职学校的现状不容乐观。1.生源缺。“招生难于上青天”虽有夸大成分,却是所有职教人的心声。他们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又承担着招生这项重要工作,处境尴尬,招生人数的多少已成为很多中职学校评判老师优劣的指标。这确乎不大合理,然而学校的基石是学生,招生专业户成为股肱之臣倍受青睐,招生无望者视为无能之辈倍受冷漠,已是常态。2.生源差。学生只要愿意来,无需考证成绩、人品等,即使有劣迹,九门仅考100多分的,往往来者不拒。3.教师难当。学生底子薄基础差,教师自然百般费劲,学生对老师挑三拣四,难了听不懂,简单了又觉得没意思。教师既是教者更是警察,常常“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事倍功半,毫无职业成就感。4.学生难留住。职业学校通常每年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全员招生,可学生又很难留住,每学期都有中途辍学者,笔者现就中职学校学生大量流失现象剖析如下:
(一)学校方面
1.师资水平有待提高。很多职校是普通中学的转轨,许多专业教师,如家电维修专业,多是原来的物理教师担任。教师的实践能力普遍不足,专业技能差,无法给学生提供鲜活又震撼心灵的“技术输血”,学生学不到技术,当然不愿继续留在学校。2.育人观陈旧,社会认可度低,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重知识轻技能、品德的育人观,使许多学生深感升学无望,技术难学,产生自卑、畏学、厌学心理,缺少关爱的花朵自然容易凋零。3.实习场地偏少,不能满足学生的技能训练和操作,难以学有所获。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技能大赛,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学生技能水平,参赛选手的实习训练,能得到学校全力保障,然而他们仅占学生总数的六分之一,如学飞机制造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只能组装点飞机模型,终年见不到飞机,更别谈制造维修了。学习兴趣大受影响,学而无味,只能逃之夭夭。4.就业率高,质量低。初始就业时,中职生和初中毕业生的就业行情并无太大的差别。说明接受了职业技术教育,却仍然得不到满意的工作。上与不上一个样,与其在校辜负大好年华,不如早些步入社会赚钱实际。5.学校制度欠严格,管理松懈。担心学生流失,对一些违反校纪校规的害群之马过于放纵导致后患无穷,校园暴力事件屡见不鲜,使得很多学生因躲避危害而大量流失。
(二)学生自身方面
1.学生底子差,学习兴趣不浓。对老师讲的枯燥复杂的专业知识如同听天书,不懂又不肯钻研,时间长了就觉得学习是受罪,打起了“退堂鼓”。2.对所选专业不感兴趣,被动接受家长强加的专业。如天性活泼,性格外向,喜欢学学前教育或旅游专业的孩子被家长逼着学护理,结果可想而知。3.无远大的理想和人生定位,得过且过,人云亦云,见别的同学外出打工他也跟从。4.价值观错位,盲目追星追风。许多孩子虚荣心强,由于盲目攀比误入歧途。
(三)家庭方面
1.受文凭教育传统观念影响,家长总是千方百计地想让孩子接受正规教育,上普通高中上大学,毕业后当“白领”,只有当孩子无学可上时,才无奈将孩子送到职中来长个子、混日子,其自然对孩子的教育不关心,甚至置之不理。消极敷衍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教育,孩子缺乏赏识、鼓励、关爱,易产生厌学、逃学情绪。2.家境贫寒,家庭突遭变故,使得学业中断。中职学校的生源很多来自边远山区、城镇低保家庭和单亲家庭,这种现象逐年呈上升态势,很多的学困生(生活贫困生、留守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家庭收入低,入不敷出,生活艰难,无力给孩子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家长常因疾病、生活压力等因素中断孩子学业,其中很多品学兼优的学生过早地步入社会,从事社会底层的简单服务工作,让人不禁可惜可怜。据调查中职生每年外出打工的情形层出不穷,学校的流失率逐年攀升。3.国家近年来加大了支持力度,减免了中职生的学费并提供生活补助金,“雨露计划”又对农村“两后生”(特困生)每两年额外资助3000元,但由于国家资助金发放时间缓慢,往往迟滞一年半载,无法真正及时地解决“学困生为衣食住行忧心的眼前困难”。4.很多学生不会理财,当三四千元一次到账后,往往开支无度,很快便身无分文了。5.学困生人数核定比较困难,有些真正贫困的学生并未享受到“雨露计划”的恩泽。
(四)社会方面
1.社会导向。普遍不看好职业教育,认为是“断头教育”“低层次教育”,是没有任何发展前景的,认为选择了职业学校出了社会只能是“打工仔”。“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依然是众人对教育的理解期待。2.社会上用人单位仍以“重文凭,轻能力”为用人标准和杠杆,将中职生拒之门外。调查显示:个人受教育程度与收入相关联,受教育程度每增加一年,工资会提高10%左右。职校毕业的学生普遍不如大学生,“奋斗了18年才能和你(白领)一起喝咖啡”,加之公务员等的入职门槛很高,中职生就业前景很不乐观。
二、解决中职学校学生流失问题的对策
笔者以为,中职学校生源短缺且流失率高的短板问题,应当引起学校、家长、社会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学校方面
1.要让学生看到“可期待的前途”树立信心,努力上进,积极有为。上职校不仅“有钱”还更有前途,学到了实用的知识,掌握了一技之长,两条腿走路,何乐而不为?“技能状元”比“高考状元”更吃香更受人欢迎,未来是光明美好的。2.学校应在困境中奋起突围,担当起社会发展“助推器”的重任。多方筹措资金,成立“学困生成长基金”(学困生学习生活补贴)专款专项按期对学困生进行资助,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合理理财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学有所长,成为社会有用之才。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并积极强化学校管理,严明校纪校风,营建良好的育人成才环境,创建温馨的师生育人环境。4.做好实习实训场地的建设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使其掌握过硬的本领,健康快乐地学习。
(二)政府方面
必须提高认识,把职业教育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因为职业教育方面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地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人民生活,会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快慢。要解决存在的问题,1.政府在政策上、财力上要大力支持学校的发展,舍得为职业教育投入,让职业教育真正具有“经济底气”“硬件底气”以及“生源底气”。2.教育部门要努力加大双师型人才的建设,职业学校的教师,应该有“文化课”和“技术课”双重绝活,给学生提供专业化和职业化引领。3.用工单位应该强化职业技术劳动培训制度,将这种劳动培训当做就业的前提和必备资格,提升文化素养和技能含量。4.政府应增加资助力度,灵活地调整资助金的发放时间,改一年半年发放为每月发放,有效缓解学困生的生活压力,以降低流失率。5.精准扶贫才能精准脱贫,切实摸清学困生的家庭境况,政府给予物质上、精神上的大力支持。
職业学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为服务地方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了让职业教育真正发展壮大,更应在社会认可度上下工夫,政府可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做正能量的宣传报道,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和技能型人才的认可度,适时引导认识到学好技术,当个“金色蓝领”同样有出息。我坚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职业教育的生源短缺且流失率高的短板问题,将不复存在。
参考文献:
王继平.我国职业教育的形势和发展思路[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