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等职业学校生命教育思考
2016-07-04戴玲
戴玲
[摘 要] 近年来,中职生暴力事件屡见不鲜,他们缺乏生命意识,漠视生命价值,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等职业院校生命教育的缺失。已有生命教育模式主要立足“问题”取向,严重缺乏对学生实际需求的分析,缺乏深层次的对生命的终极价值思考与人文关怀,对弘扬生命中拥有的积极品质的积极生命教育取向模式有待进一步加强。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通过探寻中职学校生命教育内涵、分析中职学校生命教育现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中职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以期为中职学校积极生命教育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积极心理学;生命教育;中职生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5-0014-02
对中职生而言,在当今社会“唯高校论”“唯学历论”的功利化社会人才价值导向下,中考的失利无疑导致他们自信心不足,对自我产生怀疑。从发展心理的角度讲,他们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耐挫能力差,成功体验少,上进心不强。再加上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很多人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上的不平衡现象。如果这些困惑得不到及时指导,往往导致他们心理脆弱、行为失控,严重者甚至会采用一些过激手段来解决。所以,在中职学校实施生命教育,增强中职生的生命意识,引导他们关注生命健康,实现生命价值,进而提升其生命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生命教育既是职业教育的重大使命,也是职业教育的必然追求。
一、积极生命教育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打破了传统心理学关注“失败与问题”的旧模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看,生命教育不仅呼唤人性的回归,注重人格的完善与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它教育学生要学会关注生命、热爱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所以,积极生命教育的内涵应该是:遵循中职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通过积极的教育方式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和积极力量,使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健全的人格特质,与他人和社会和谐共处,最终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实践教育活動。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生命价值教育,引导学生珍爱生命
生命的珍贵在于它的无常和太多未知,在于它的不可复制。积极生命教育要通过启发、诱导等方法使学生明白生命的价值,引导学生珍惜生命,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思考生命的意义的基础上,树立崇高的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加强生命责任教育,塑造学生积极人格
长期以来,我们的生命教育太过重视道德知识的灌输,对学生做人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内心世界的关注太少。自我意识强、对长辈没有礼貌、对同学没有热情、对集体漠不关心、不求上进、抗挫能力差、追求享受却不肯付出、遇事缺乏恒心和毅力……种种不良现象,不胜枚举。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积极的心理潜能和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积极生命教育就是要认同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力量,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重、自立的品行,让学生学会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负责。
(三)强化生命体验教育,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生命的本性是追求幸福和快乐的,积极生命教育在强调生命价值、生命责任意识传授的同时,要通过各种各样的体验式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幸福的真义,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内化自身价值,感受并创造生命的快乐和幸福。
二、中等职业学校现有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中职学校仍把重点放在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上,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关注不够,生命教育无法全面有效地开展,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生命教育观念守旧、目标模糊
近年来,生命教育在中职学校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总体而言,生命教育仍旧是学校教育中十分薄弱的环节。学校教育依托社会某一方面的需求,重点关注的是知识的传递和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对学生个体生命的质量和价值的提升采取了忽视的态度。另外,已有生命教育模式主要立足“问题”取向,仅仅着眼于部分学生的部分“生命问题”,对学生的实际需求缺乏深入分析,对生命的终极价值缺乏深层次的思考,没有将眼光着眼到全体学生的全体发展上,学生人格中的积极方面得不到重视和弘扬,这就间接导致了学生对社会的漠视和对生命的淡漠,生命质量的提升则无从谈起。
(二)生命教育内容空泛、缺少活力
专业不对口,工作不稳定,发展前途渺茫,社会的“有色”对待,使大多数学生自卑和抵触情绪强烈,认为上中职没有出息,对前途悲观失望,他们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再加上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年龄阶段,所以在对待老师父母的教育时易出现逆反心理,这是中职生较之普通高中以及大学生群体的一个最明显的心理特征,他们更需要生命教育给予深切的回应和关照。但对生命教育简单的移植套用,会使得同质化的教育内容遮蔽了职校生独有的生命诉求,其结果可想而知。另外,教师缺乏激情和讲课情趣,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对学生生命状态缺少应有的关注,课堂机械乏味,内容空泛,缺少活力。
(三)生命教育载体单一、难成体系
目前,大多数中职院校没有系统的生命教育课程,只在班会课或日常讲座中有所体现,没有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在实际操作中更是流于说教、流于形式。另外,生命教育的课外实践环节还相对薄弱,与生活脱节,“形式化”严重,虽然部分活动会渗透一些生命教育的内容,但往往是零星分散的,缺乏完整的体系,没有真正实现在课程意义上的统筹,难以发挥生命教育的真正作用。
三、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积极生命教育的基本策略
(一)倡导积极生命教育的理念
马斯洛曾经指出:“如果……只对畸形的、发育不全的、不成熟和不健康的人进行研究,就只能产生畸形的心理学和哲学。”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命教育应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不仅要帮助那些处于某种“生命问题”的学生,更要把眼光着眼于大部分学生,真正以人为本,用一种开放的、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发展和潜能,发掘与培养学生身上积极的、正面的品质,真正把生命教育与人的幸福、尊严、自由、意义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追求幸福生活。同时,积极心理学强调要对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做积极的解释,认为问题的出现也是成长的转机,积极生命教育要从问题出发,使学生在接受帮助中获得更多的积极体验,最终促进其积极人格的完善。
(二)完善积极生命教育的课程
1.从学校层面而言,要积极开展相应的理论培训,使广大教师明确积极生命教育的要义所在,从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主动实施生命教育。2.要整合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教育资源,建构积极的生命课程体系。3.在课程设置上,采取设置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和学科渗透两种方式。前者就是将生命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中,配备专门的生命教育教师,开发专门的教材,加强课程的建设、管理和研究。后者就是在学科教学中,任课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挖掘隐藏于学科知识中的生命教育思想,让学生不断地去感受和体验,从而获得积极生命教育的洗礼。
(三)拓宽积极生命教育的途径
学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生命的意义,体验并创造幸福。主要途径有:1.组织各类安全教育活动,如参观禁毒知识画展、红会救护知识讲座、消防知识讲座、交通安全日活动等,使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2.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寻找身边的微幸福”摄影展、“绿色拜年”活动、生命教育的征文活动和演讲活动等,让学生更好地体悟人与自然,与动、植物之间息息相关的生命联系,从而更自觉地尊重生命、敬畏生命。3.借鉴团体心理训练的形式,让学生走出校门,开展进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服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扩展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使其在人际互动中认知自己和他人,从情感上体验幸福滋味,积极对待生活。
(四)创设积极生命教育氛围
积极心理学认为,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形成积极的个体经验。1.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学校报刊、校园广播、校园橱窗等设施,营造充满生命情怀的校园环境。2.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积极力量的关注和挖掘,并进行培养和宣传,让学生的正能量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提升学生集体层面的积极品质。3.学校要充分调动家庭教育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如媒体和网络等),挖掘其中包含的有关生命教育的丰富信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让生命教育融入每位学生的心中,提升学生生命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崔景贵.职校生心理状态与职校积极生命教育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5(5):92-96.
[2]崔景贵.职校生心理问题与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J].职教通讯,2005(4):15-18.
[3]郝永贞,崔景贵.论积极心理学取向的职校生生命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5(19):49-51.
[4]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7.
[5]袁建勤,熊迎.生命教育缺失背景下青少年生命观教育对策思考[J].江西科技師范学院学报,201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