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在高校心理教育中的运用
2016-07-04赵华
赵华
【摘要】伴随社会快速发展,学生的心理问题愈发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几乎所有大学生都是音乐爱好者,所以音乐治疗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较适合在高校运用。在此就音乐治疗目前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简要论述,并针对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产生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音乐治疗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当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高校教育中,我们需要一种既贴近学生生活又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法。有调查显示:“喜欢听音乐的大学生比例为36%,为了调节心情而听音乐的大学生的比例为79%,认为音乐可以调节人心情的比例为91%,听音乐过程中会产生联想的比例高达87%,100%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音乐能引起心情变化。”可见,大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这一优势为音乐治疗在高校中能顺利展开提供了广泛的基础。英国音乐治疗师朱丽叶特·阿尔文指出:“音乐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对高校来说,利用音乐治疗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无疑是行之有效的最佳途径。
一、音乐治疗概述
音乐治疗是一门集音乐学、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为一体的边缘交叉学科。截至目前为止,音乐治疗仍是一门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音乐治疗是音乐的作用在传统的审美和艺术欣赏领域之外的应用和发展。阿尔文认为,音乐治疗是将音乐以人为的方式应用在患有生理、心理、情绪障碍的儿童或成人身上,以有助于治疗、康复、教育与训练的进行。
音乐治疗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诞生在1940年的美国。在美国以及其他的发达国家,音乐治疗被广泛地应用在学校、医院、托儿所、监狱、社区等等,也可以应用于健康人群的精神减压、产妇分娩以及自我成长等等。
二、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一)缓解大学生的不良情绪
大学生会在受挫后产生不良的情绪,这就需要把不良的情绪宣泄出来。但由于文化等各种因素,大多数人总是会压抑着,久而久之便造成了各种后遗症。我们都知道,音乐会在欣赏者内部引起情绪体验。当机体处于音乐情绪状态中时,生理唤醒水平下降,紧张状态得到缓解,生理状态处于相对接近内稳态的水平。音乐情绪反应尽管千变万化,可是它的基本机制却十分简单:低生理水平上的紧张——松弛的运动变化。这一简单运动变化的模式以丰富的形式把人的感觉、注意和意识纳入它的运动轨道,从而起到缓解紧张状态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音乐对情绪的巨大影响来改变大学生的基本不良情绪。很多人会有这样错误的观点,认为只要简单的使用积极的音乐就可以改变不良的情绪。其实,真正要想改变或者影响大学生的不良情绪,仅仅使用积极的音乐是远远不够的。亚里士多德曾提出音乐具有宣泄的作用。根据音乐的这个作用,“我们需要使用大量的痛苦、悲伤、抑郁、愤怒等情感的音乐来激发被治疗者的情绪体验,使被治疗者尽可能把消极的情绪充分发泄出去,当不良情绪发泄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内心的积极情绪就会抬头,这时再慢慢使用积极情绪的音乐来支持并强化积极的情绪帮助被治疗者脱离不良的情绪”。要缓解大学生的不良情绪,首先要了解大学生当前处于何种情绪状态,然后使用与大学生当前情绪状态同步的音乐,大学生与所播放的音乐产生共鸣之后,我们才能通过改变音乐的情绪特点来缓解大学生的情绪状态。这被称为“同步原则”。根据这个原理,对有抑郁倾向的大学生,一开始可以播放带有忧郁情绪的音乐,可以选择舒伯特的《小夜曲》、西贝柳斯的《悲痛圆舞曲》,等情绪状态有所好转的时候再让他们听《喜洋洋》、《金蛇狂舞》等欢快、明朗的音乐;对于处于焦虑状态的大学生,刚开始可以给他们听一些温柔舒缓的音乐使其心情放松来消除焦虑的情绪,例如贝多芬的《第八交响乐》、舒伯特的《第六交响曲》,等情绪稍微平静下来的时候再选择一些轻快活泼、节奏明朗的曲子进行播放,如贝多芬的《G大调小步舞曲》、《春天奏鸣曲》等。
(二)改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一个身心健康的大学生需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大学校园的环境本身的特殊性使得许多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问题。恰巧音乐治疗过程中的活动常常是集体参与性的,这样的集体参与性的活动有助于大学生之间建立起一个融洽的合作关系。音乐治疗中的活动要求学生之间密切配合,每一个合作中出现的差错都会使得音乐效果的不和谐或是失败,当大学生们听到这种不和谐的音乐效果或者是失败时,会产生听觉或者心理上的不悦。因此音乐本身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来要求所有参与的大学生完全合作,所以大学生能够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慢慢学会与他人合作相处的能力和技巧,并且在音乐治疗中学会的合作能力和技巧会泛化和转移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音乐治疗活动的方式有很多,例如集体舞、合唱、音乐剧等等,可以让学生们在音乐的活动中学会正确地与人交往。同时,大學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了自我展示和成功的机会,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三)培养大学生积极面对挫折的态度
吴继红、万瑛曾阐述过音乐治疗中的情绪——认知原理,并把这一原理运用到案例分析之中。音乐治疗强调情绪对认知的决定作用,利用音乐对情绪的巨大影响力来改变人的心理状况,最终改变人的认知,达到治疗的目的。所以我们还能利用音乐治疗来改变大学生消极的认知态度。大学生在学校中可能会遇到来自感情、学业等就业方面的挫折,这时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治疗使大学生用积极的态度面对这些挫折。“因为音乐是最能激发人类内心深处对自我的本质力量的体验”。所以美的音乐可以激起大学生对美的体验,唤醒大学生内心深处的积极力量,这种力量将会引导着大学生慢慢摆脱消极的情绪,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所遭受的挫折。“音乐的美具有在无意识之中把痛苦消极的创伤体验转化为积极深刻的人生体验的功能”。在音乐治疗的过程中,大学生在学校音乐治疗师的帮助下,伴随着忧伤的音乐重新体验面对过去所受的挫折。这时候,优美伤感的音乐引发了大学生所压抑着的消极情绪,并
推动大学生把这些情绪发泄出来。与此同时,大学生把音乐的美与整个受挫事件结合起来重新体验了一次,在大学生无意识的情况下把音乐的美与受挫事件所带来的痛苦结合在一起,使受挫的体验变成一种美的体验,那么大学生对受挫事件的态度就从消极转变成积极的态度,另一方面,受挫事件对大学生的意义也从消极转变成积极的意义了。
三、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代音乐治疗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出现,发展起步较晚。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音乐治疗在我国被更多的人所应用,但我国的音乐治疗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音乐治疗的逐步发展,根据我国音乐治疗的发展现状,结合高校实际情况,音乐治疗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对音乐治疗的认识不足。由于音乐治疗在我国起步较晚,许多人对音乐治疗没有全面充足的认识,会把音乐教育的概念与音乐治疗的概念相混淆,错误地认为音乐教育也能达到音乐治疗的所有功效。然而,音乐教育与音乐治疗存在着本质的区别:音乐教育与音乐治疗面对的对象、目的不同。音乐教育面对的是学生,主要为了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教师与大学生是教与学的关系;而大学中的音乐治疗是音乐治疗师帮助大学生达到健康状态的过程。音乐治疗师与大学生的关系是单向的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音乐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治疗对象达到健康的状态。其次,高校缺乏专业的音乐治疗师与音乐治疗室。目前我国音乐治疗临床服务的施行人员有两类,一类是具有音乐治疗学士或硕士学位,并获得全国高科技人才委音乐治疗专业委员会鉴定认证的音乐治疗师资格的人,但是这类人员在我国为数不多;另一类是其他专业具有音乐能力的人,如心理师、音乐老师等等。高校对音乐治疗师庞大的需求与稀少的专业音乐治疗人才之间造成了巨大反差。
四、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就在我国高校更好地使用并推广音乐治疗,尝试性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加大对音乐治疗的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对音乐治疗的认识。由于传播媒体与商业行销在某些方面过分夸张,把音乐治疗的疗效过度渲染,造成许多大学生对音乐治疗形成了错误的理解。对于这种情况,高校可以通过开展讲座、宣传栏、校园网以及公共选修课等渠道,使大学生对音乐治療形成正确的认识和了解,让他们充分感受到音乐治疗的独特优点,从而调动学生对音乐治疗的积极性。其次,成立专业的音乐治疗室。音乐治疗师在给大学生进行音乐治疗的时候,需要给大学生创造一个安静优雅、和谐舒适的环境,让大学生在接受治疗的时候,能处于舒适放松的状态。所以音乐治疗需要一个专门的治疗场所,以及完备的设施,为保证音乐治疗的顺利进行,建立一个专业的音乐治疗室是十分必要的。再次,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治疗师。音乐治疗的成功实施离不开音乐治疗师的帮助。高校的音乐治疗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音乐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在高校这一特定的条件下,还要求治疗师必须热爱学生,有很强的亲和力,能根据大学生不同的性格、情感方式等情况,处理不同的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彻底摆脱心理问题,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音乐治疗法在高校的运用将丰富和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为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虽然现在音乐治疗在高校还没有被普及,但随着音乐治疗研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音乐治疗终将会在高校被广泛应用,帮助更多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蒋聪.大学生素质教育应重视音乐心理教育与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7(4):46-47.
[2]高天.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