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文本视角下的外媒涉华报道翻译研究
2016-07-04连伟煌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不断强盛,在我国发生的各种事件也受到世界的关注,因此,国外媒体也越来越多地将目光瞄准中国,对中国的报道也越来越多。例如:英国知名杂志《经济学人》从2012年1月28日的那一期杂志开始专门开辟了中国专栏,为有关中国的文章提供更多的版面。本文就选取了该杂志2015年4月19日的一篇报道《Chinas policy easing——Mr.Lis toolbox》,以超文本视角进行汉译分析。
【关键词】超文本视角 涉华报道翻译 《经济学人》
一、超文本因素与涉华报道翻译
传统意义上来说,一个作品的超文本因素通常包括:作品的标题、副标题、笔名、序文、献辞、题词、注解、后记、附录、封面、插图等等。而如今,超文本范畴已从书内外的装饰性手段及传统管理扩大到文本产生的文化环境、经济体制及审查制度等等大环境因素。张美芳1认为研究某一个超文本成分要包括其所处的情景如(here)、出现和消失的时间(when)、存在的形式(how)、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from whom and to whom)译者写作习惯影响。
长期以来,以英语为媒介的外媒报道具有话语上的领导地位,能够极大左右世界舆论,影响世界人民思想。在其看似客观公正的言辞下,往往还有着“一言堂”的趋势。因此,在进行外媒涉华报道翻译的同时,译者应首先从自身出发,根据自身经验和知识建构,对译文进行处理后,再进行翻译,实现自我的主动创造。这一方面就要求译者应充分考虑翻译中的超文本因素,在保留客观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翻译。另一方面,译者发挥主体性必须以国家利益为重,使翻译既达到传播的效果,又与国家的利益和意识形态保持一致。
二、從超文本因素角度出发处理译文
1.从中西方新闻报道习惯不同看标题翻译。标题经常被新闻业内比作“新闻报道的眼睛”,首先来看标题:
Chinas policy easing
Mr.Lis toolbox
在刘宓庆所著的《文体与翻译》2中提到了标题翻译的注意事项:“……即使是明白、易懂的新闻标题,我们在汉译时也常需加上逻辑主语,或电讯中有关的人的国籍、事情发生地点等等,总之必须增补介绍性、注释性词语以利中国读者理解,避免读者产生误解。”所以译为《中国宽松政策——李先生的“工具箱”》就不如《中国货币宽松政策——李总理的“工具箱”》那样清晰明了。译为“中国货币宽松政策”能够浓缩进了新闻内容,将新闻报道的内容更加清晰明了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此外,考虑到超文本因素中中英报刊报刊排版不同的因素。英语字长,占据空间自然也就大,而太长的标题不利于排版,所以用字往往惜字如金,能省则省。而汉语不同,字和字之间没有空格,占据空间较英语较少,所以标题可以写得更长一些,涵盖更多的原文内容,有助于读者理解。从这一点考虑,也可将标题中缺省的内容增译出来。
2.增加删减的内容。
(1)从意识形态差异删减原文。《经济学人》作为西方资本主义所发行的一本外国杂志,其态度、观点不可避免的将会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并且,在某些领域,将会与普遍中国读者的意识形态观相矛盾甚至相悖,如果译者不加注意,原文内容很可能会无意伤及到中国读者的爱国情感,引发矛盾。
原文:The government thus appears to be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risks of slowing growth than of a stock bubble, at least for the time being.
原文夹带着些许批评中国政府只在乎经济发展,而不在乎国内股票市场是否会有泡沫的问题的含义,如果直接译为“至少目前来看,中国政府更关心的是经济增长放缓带来的危机,而不是股市泡沫。”且不说能不能通过政府审查的问题,在当前有关政府的消极报道不断的情况下,政府在中国读者心中又受了些影响,所以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坚定自己的立场,将这部分删去不译。
(2)根据实际情况删减原文。原文:The RRR cut can also be seen as a small part of Chinas financial reform push, which is discussed in our most recent issue.
原文划线部分是谈及上一期的内容,但是往往翻译外媒杂志时并不是一整个刊物的内容,而是选择文章进行翻译。受众也往往没有看过上一期杂志的内容。所以,“which is discussed in our most recent issue”可以省略不译,得出如下的译文2:
译文2:降准也可以视作是中国金融改革推进过程中的小小一着。
三、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经济学人》这一外媒媒介的《Chinas policy easing——Mr.Lis toolbox》一文的汉译,尝试把非文本的理念引进到翻译之中。在大多数新闻报道中,读者虽然几乎看不到翻译的痕迹,但是超文本因无疑在其中起到影响,对涉华新闻报道的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参考文献:
[1]张美芳.翻译中的超文本成分:以新闻翻译为例[J].中国翻译,2011(2).
[2]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作者简介:连伟煌(1992),男,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翻译实践、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