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对策
2016-07-04覃艳
覃艳
【摘 要】在微时代的背景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微媒体正在深刻地改变着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及思想发展状况等。微媒体促进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资源共享、拓展了思政教育的平台、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实效,但它也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学校及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融入微时代,充分发挥微媒体的优势,构建思政教育微体系,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微时代 高职院校学生 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3-0131-03
当今时代,随着网络技术及移动通信技术、智能手机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换代,微博、微信等一系列微媒体迅速发展,将人们带入了微时代。一系列新媒体的出现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也改变着教育的方式和途径。高职院校应充分重视和认清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结合自身的实际,探索微时代学生思政教育的新途径,切实增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 微时代与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微时代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者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理论授课、专题讲座、集体开会、个别谈心等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其中,教育的内容及形式完全由教育者主导和选择,学生大多是被动地听或接受,这样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及教育效果。微博、微信是一种交互式的即时远程信息交流媒介,改变了那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模式,实现了信息的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平等,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亲近;而且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主导地位被淡化,学生的表达权利得到充分尊重,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2.微时代的即时互动性增强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
微时代的便捷性和互动性促使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生活化。在微时代,微信、微博等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与外界交往的首选媒介,并将其当作展示自我的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平台走进大学生的生活,了解和关注学生们真实的情感、学习、生活及思想动态;通过关注学生微博、QQ动态、微信朋友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个性和思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及时调整,也可以在“朋友圈”或微博上展示一些具有正确导向的图文资料,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收到在生活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并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3.微时代的灵活多样性利于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方法的创新
在微时代,微博、微信等以其方便、快捷、即时互动等特点受到学生及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青睐,逐渐成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渠道。在新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讲授、面对面谈话等模式,也不必在固定的时间和场所进行。在微时代,思政教育突破了时空局限,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时处处都能进行。微时代的来临,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内容的创新提供了可能。微博、微信等相关媒介的使用,使信息传播的手段更加灵活多样。教育者不仅可以通过这些媒介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也能充分运用这些媒介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有机结合起来,以更立体、更生动的形式给受教育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全新的感受,从而达到教育效果。而且,在微时代,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可以进行角色互换。在调动受教育者积极性的同时,可以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二 微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1.微时代信息的无屏障传播加大了思政教育的难度
微媒体传播信息的特点就是时空无屏障和资讯无屏障,信息的发布和使用空间更加自由。在微媒体环境下,一方面,大学生能够更加便利地接触多样的文化。一些负面、消极的思想,甚至各种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论调都在借助微媒体大肆传播。这些负面信息的存在,加之高职院校学生的辨别、判断能力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效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戰。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即时信息传播平台第一时间获取最新信息,此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尴尬是,其所讲授的东西学生也许早已知晓,而学生所提的新名词和新鲜事却可能是其闻所未闻的。再者,微博、微信等媒介信息的碎片化及信息的裂变式传播,也给教育者开展工作出了难题。
2.微媒体的虚拟性使学生容易出现社交障碍
社会交往是构成和维系社会人际关系的基础。在微媒体社交中,不再需要面对面的交流,而是以一种虚拟的方式进行互动。这种借助网络主平台的互动和交流,正冲击着传统社会人际关系的基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坐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这句网络流行语生动地反映了一些大学生的社交状况。他们长期沉溺在虚拟社交网络中,与真实生活日渐疏远,对现实生活的适应能力逐渐降低。许多在微信和QQ上活跃的大学生,在现实中却不愿和同学、老师、家长多说一句话。
3.微媒体的便捷性容易使学生产生严重的手机依赖症
在利用微媒体进行互动交流的同时,大学生对微媒体的依赖性也在不断增强。无论是衣食住行、吃喝玩乐,还是交流学习情况、转发信息,QQ群、微信群都已成为大学生自然而然的选择。“小学上课费嘴,初中上课费笔,高中上课费脑,大学上课费流量”,这是当下大学生爱玩手机的真实写照。很多大学生机不离身,课堂上、校园里、公交车上随处可见的都是低头族,一部分学生离了手机就没有安全感,感觉心神不宁、心烦意乱,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既影响教学秩序,又影响学习成绩,且在公众场合还影响个人人身安全。个别学生在考试时还会利用手机作弊,成了新技术的奴隶。
三 微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1.构建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微体系
打造符合微时代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积极研究微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变化,结合时代特征,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微体系。一是以重要节庆日为契机,通过征文比赛、主题团日活动、专题展板、微博线上讨论等形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二是构建舆论引导体系,传播正能量。开通班团支部微博,形成网格微博宣传体系,设置学生喜闻乐见的板块和专题,强化舆论引导作用,传播正能量。三是开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个人微信平台、网络工作坊等,同时思政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及学生党员骨干要主动融入学生中去,做正确思想政治观念的倡导者和示范者,用正面的观念引导网络舆论,充分发挥释疑解惑、明辨是非的引路人作用。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微时代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主动适应微时代的新要求。首先,要充分运用新媒体,主动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增强思政教育的人文性,以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教育人,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领网络这个新阵地,通过优化师资力量、丰富网站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增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并以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提高学生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同时,关爱学生,身体力行地为学生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生思想上的“知情人”、心灵上的“知心人”和生活中的“贴心人”,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其次,教育者要主动学习和掌握新媒体运用技术,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学习利用微媒体平台和掌握最新的微媒体技术,通过微平台与学生进行亲密接触,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关注的焦点,增强师生的共鸣和认同感,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时代性和预见性,引导微平台的舆论导向。思想政治工作者还可以通过自己的QQ、微博、微信等微媒介,建立飞信群、微博微信群,开设讨论小组,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进行心灵接触,将晦涩难懂的生活哲理、德育理念融入简洁易懂的微动态中,把微平台变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充分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3.强化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微力量
第一,建设一支网络评论员队伍,发挥学生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现今大部分学生都在发微博、发微信朋友圈、发QQ动态、逛校园贴吧等,活跃于各自喜爱的网络社区中,这其中不乏优秀的微力量,他们已然成为学生群体中的意见领袖。因此,可在这一部分学生中建设一支网络评论员队伍,他们能以与同龄人相似的理念、人生经历以及语言获得学生群体的信任。思政工作者要充分运用好这支学生队伍的力量,发挥好学生骨干、优秀学子的意见领袖作用,提升价值整合力。
第二,加强思政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微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影响因素。微时代的到来,在一定意义上间接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传统工作中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对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教育者除了要掌握良好的微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之外,还要及时了解最新的网络媒介及动态。学校应当加大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队伍的培训力度,引导和帮助他们学会运用并用好微媒体,能够通过微媒体这一有力媒介将正确的思想观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之中。同时,进一步提高对教育者的要求,引导他们加强自身修养,在学生中建立威信。
参考文献
[1]邱柏生主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楊威.“微时代”中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突破[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
[3]郭嫄.论“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创新[J].南方论刊,2012(7)
[4]李叶叶.“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8)
〔责任编辑:林劲、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