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2016-07-04于建魁邓佳丽
于建魁 邓佳丽
摘 要:网络已成为广大青年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增强了青年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有利于青年的发展。但是,网络的普及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广大学生网络道德亟待加强,尤其是大学生网民的责任意识更待提升。本文主要分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培养大学生网络责任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责任意识 大学生 培养
伴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我国网民数量呈现跨越式的增长。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手机网民占整体网民90%。《报告》同时显示,网民的上网设备正在向手机端集中,手机成为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这其中对手机上网人数贡献最大的网民群体当属学生群体。截至2015年12月,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5.2%。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网络已成为广大青年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增强了青年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有利于青年的发展。但是,网络的普及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同时,据调查青少年性犯罪与网络色情内容有着比较大的关系。所有这些现象说明,一方面国家在规范网络秩序上亟待加强,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广大学生网络道德亟待加强,尤其是大学生网民的责任意识更待提升。
一、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1.社会责任感的弱化。网络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交流,自我展示的平台。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发育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青少年可塑性很强,拒腐蚀能力较差,易冲动,往往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感情用事。简言之,网络的自由与现实的约束之间的矛盾,容易引发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进而漠视现实社会规则,弱化甚至丢失应有的社会角色感与社会责任感。对于少数自制力不强、思想道德不坚定的大学生,长期沉溺网络,很容易被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利用,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更有甚者,会被国外的势力盯上,引诱其从事侵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2.社会交往能力下降。网络环境改变了我们延续了几千年人际交往模式,各种交流聊天工具层出不穷。从最早的QQ聊天到飞信、微信,从最原始的文字交流,到现在的语音、视频聊天,我们聊天方式发生的质变。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到现在人与机器的交流,隔着各种屏幕大学生的交际范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展,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情感交流却越来越少。现在大学生从上课到睡觉做的最多的事不是和父母、老师、同学、社会交流,而是和自己的手机交流。长此以往,大学生人际交流的能力将无法提升,甚至是急速下降。这对于以后适应社会生活、社会交往是非常不利的。
3.不良行为的养成与加剧。面对网络的自由无约束,很多大学生都觉得找到了释放自己的天空,他们大多数认为网络发表言论是自由的、是可以不负责任的。在很多高校的贴吧、论坛里面都充斥着一些消极的、不负责任的甚至是仇视社会的过激言论。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网络环境中的所作所为缺乏自律,缺少慎独的精神。同时,面对无所不能的网络,许多学生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认真完成,或者从网络百度作业的习惯。不光是平时作业,很多同学连毕业论文、毕业报告都从网上下载,甚至不做作何修改就上交。还有的学生,考试不认真复习,通过网络找枪手、网络信号传递答案等一些方法企图获得成功。长期有这样行为的学生,對于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是百害无一利的,将难以面对日后社会激烈的竞争。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缺失并不是这几年才出现的现象。比起历史上的仁人志士、知识分子,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缺失显得尤其明显。现在的大学生少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对于读书求学,他们更多地认为这是他们获得一份好工作的必经之路。在这条路没有正确的指引,他们变得迷茫、变得无所适从,也变得缺乏社会担当和社会责任。这样的情形在自由的网络环境中更加明显。从“弑杀舍友人马加爵”到“我爸是李刚”的李启铭,“从农村人比较难缠”的药家鑫到因助学金问题杀害班长的张华富,我们可以看出,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虽然自我意识很强,但是社会责任意识却很弱。大学生网络责任的缺失,有其深刻的主客观原因。
1.主观原因:缺乏主见,缺少慎独的能力,面对各种诱惑的抵抗力下降。现在很多大学生为独生子女,很多事情都由父母安排好。一旦到网络虚拟世界中,就容易盲从,缺少主见。对于网络信息,真伪不辨好坏不分,特别是一些负面信息、消极行为,更容易相信和接受。所谓慎独,是指的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即使独自一人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不做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不道德的事情。在网络世界里面,缺乏慎独能力的大学生,往往很难抵挡各种诱惑。他们缺乏自律,缺少慎独,往往会影响荒废学业,甚至违法犯罪。
2.客观原因:应试教育和就业导向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缺少全面的网络责任教育与训练。一方面,应试教育和就业导向背景下,大学生、家庭乃至社会,对大学教育最关心的是功利性的各种考级与证书,往往忽略网络责任的教育与训练。另一方面,在传统教育环境中,大学生接触的都是在主流意识形态影响下的正面舆论。但网络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所包含的不仅有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也有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言论。因此,网络传播速度快、效率高,言论一旦产生便可以迅速在短时间内传播,引起舆论影响,增加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难度。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建议
当今社会网络化趋势不可阻挡,如何培养大学生网络责任意识是所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面临的难题,也是每一位大学辅导员工作重要组成部分。
1. 推动网络空间法治化。这是加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社会前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高屋建瓴为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规划了蓝图。互联网立法是规范网络行为、强化大学生网络责任意识的关键保障。只有网络主办者、网络使用者、网络管理者都树立法律意识与责任意识、依法规范行为,才能建设出一个健康、有序、和谐的法治化网络空间。
2. 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网络素养。网络环境下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最根本的是要从大学生自身做起,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尤其要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网络素养。大学生自身的网络素养是指大学生了解、分析、评估网络媒介和利用网络媒介获取、创造信息的能力。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网络素养,既要重视硬件设施又要重视软件条件。在硬件设施方面,高校要充分调动财力、物力资源,建立电子阅览室、微机室和一定比例的电脑设备;在学生生活区开通网络信号,确保大学生能够正常使用网络。在软件条件方面,除开设基本的电脑课程外,高校可聘请专业网络技术人才,帮助大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鼓励大学生成立网络兴趣小组,彼此之间开展交流,促进全体学生共同提高。此外,高校要与网络运营商合作,增强大学生的网络知识素养、网络信息素养、网络安全素养及网络道德素养,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同时,一旦发现学生有所异常,要及时的疏导、耐心的教育,加强学生网络责任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结果报告》,2016年1月.
[2]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及分析,《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院》,2012.
[3]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律品质的培养,朱理鸿,《教育与职业》,2011.
[4]论当代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王晓燕 ,《管理学家》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