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016-07-04陈丹
陈丹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标强调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语文课程就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激情引趣,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主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一切活动都伴随着一种情感体验,而情感体验对于人的活动具有支配作用。积极愉快的情感能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巩固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尤为重要。
兴趣并非天生就有的,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通过引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课前的3分钟演讲,我让学生把读过的《伊索寓言》、《智慧背囊》中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同学们都希望争得这一展示自我的机会,都希望自己的演讲能博得同学们的赞赏和掌声.因此,课前课后用不着老师逼迫着去阅读,自己便如饥似渴地去阅读,认真准备,跃跃欲试,正因为这难得的课前3分钟的吸引,同学们对语文课的向往也与日俱增。诸如此类的读书报告会、积累竞赛等活动也同样卓有成效。
语文学习中,古诗文的背诵默写向来是一些教师逐个过筛子的重要内容,以致使某些学生闻而生畏,视背诵默写为洪水猛兽,但若把检测的方式方法稍作改变,其结果就大不相同。我们采取奖勤罚懒的办法,引进竞争机制,张榜公布,那些最先掌握的优胜者将荣獲一枚奖章,而最末的学生则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样一来,以往的沉闷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练习的效果自然较以往也强上百倍。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只有在浓厚的兴趣的支配下,学生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地发展,这样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
二、创设情境,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合作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程,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尤其是综合性学习中的合作精神。”如在学习《羚羊木雕》一文后,我引导学生就应该“重义轻财”还是“重财轻义”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辩,后来我们决定在班级内部举行一次辩论赛,正反方辩手分头准备辩词,寻找依据,他们在一起合作,共同探究,最终的辩论赛异常精彩,并发展为两个班级的对抗赛,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学会了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进步,变苦学为乐学、善学。
三、授之以渔,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质疑
古语云:“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教育是什么?归根结底就是教会学生养成习惯,阅读、作文,不在于一文一句的得失,而在于掌握阅读写作的方法、规律。如我在进行现代文的阅读教学中,注重的就是引领学生如何通过自读自悟、写读书随笔,探究质疑、解疑。
一篇文章,至少要读三遍。首先通读文本,整体感知,或积累词语,或圈点批注;其次要深度阅读,即深入文本,理解分析,探究质疑,把自己的疑惑形成问题;再次要针对文后问题,有目的地探析。那么如何质疑?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呢?其实“万变不离其宗”,问题的设计均是围绕文章主旨而来,那么问题的设计自然也离不开主旨,所以探究要围绕文章的主要意旨来展开。
培根曾言:“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若“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则标志着我们的阅读教学已进入了一个较高的境界,因此,语文教学应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敢疑、善疑、乐疑,直至达到自主解决问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