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6-07-04索朗白玛
索朗白玛
现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创新的精神,形成创新的能力,在于塑造一个健康向上,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格。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行初中政治教材切合实际,通俗易懂,学生容易掌握,但学生的思维仍然局限于教材、拘泥于教材,不能从教材走出圈子。特别是在开卷考试时,答案只限在教材上,脱离实际较为严重,失分现象也较为普遍。针对上述问题,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更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期达到良好的效果。通过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学生的思维,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那么政治课的教学再不存在枯燥无味,学生肯定很喜欢上政治课了。现结合本人几年来的认识和教学实践,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关于中学生思维创新的培养。
一、架起知识与材料间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在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想象力,那么应多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分析社会现实的能力入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现实生活中所关心、熟悉的一些事例,如重大时事等,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分析材料或事例,架起知识与材料间的桥梁,从而达到目的。
教师设置问题不能过于简单,又不能过于偏难,必须兼顾两头学生,让学生全体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精心设计,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在问题情境中,给学生充分的想象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边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材上的重点或难点问题,经常设置问题情境两个或两个以上材料应用于教学之中,这样教会学生对相近或相似知识点进行辩析、分類,触类旁通,类比推理,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用材料背景作题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用已知的概念、观点或理论,替代材料背景或论题,并根据材料间的有机联系,合理地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教会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去观察分析同一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思维灵活性素质的提高。最终会取得一定成效。
四、通过知识横向和纵向比较,培养学生的整合思维能力
教材中的知识点是分散在各个章节,学生在开卷考试中难于把握收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一些相对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内容,根据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加以重新排列组合,纵横比较形成新的有意义的知识体系或知识网络。例如,我将“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人民币不贬值”,“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参加国际维和行动”,“积极抗击非典”,“防治禽流感”等知识组合成专题,以此证明中国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上述归纳后组合训练,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纵横知识面,拓宽了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整合思维能力。
几年来的教学尝试,让我收获良多,也让我更充分认识到:唯有创新,才有进步;唯有创新,才有发展。期望今后自己能有更多的探导、创新,勇攀教学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