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教学中的科学探究
2016-07-04于桂荣
于桂荣
21世纪的今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又依赖于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因此,科学探究的提出在教学设计上本身是一次大的飞跃,而《标准》不仅要求把科学探究作为重要的教学方式还要求成为全体学生的学习目标。那么,科学探究在初中生物学中究竟是怎样一个角色?何谓科学探究?如何在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实验教学中开展科学探究以及如何评估?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生物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生物是一門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如果我们把整个生物科学比作是一座高海拔山峰,那么生物实验就是通向这座高海拔山峰的一级级石梯。若从学生能否照搬知识的角度讲,不做科学实验,直接给学生灌输知识、概念,也可以达到目的。但这样的目的显然仅仅满足于学生对知识、概念的机械记忆和凭空理解。而《标准》要求的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培养能力,发展科学素质的重要目标则被忽略了。并且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对知识、概念的掌握也是不牢固的。所以要使学生真正地学好,就必需充分肯定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进行自主的科学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活动及小组交流,达到揭示物质特性。这样的教学形式也有利于学生养成重视实验、乐于探究,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形成科学价值观。
二、如何在生物教学中体现科学探究方法
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传统的实验教学把实验课仅作为验证理论的课程,所有的实验都是按教材预习,对照教材做实验,依据教材写实验报告。在整个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标准》明确指出: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生物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生物教学之中。面对新世纪的人才需求,传统教学模式显得陈旧和狭窄。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置于实验教学活动中。
其次,教学设计必须摒弃以教师经验为基础,要建立以先进科学理论为指导的规范教学模式。把科学探究真正应用在教学设计中,特别是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对图、文、声、像等多媒体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通过将多种媒体信息有机地融为一体,实现有声、可视、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进而为生物探究教学创设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良好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另外,要以学生为中心,增加实验教学的探究性。探究是一种复杂的学习活动,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能从中获得直接感受和丰富体验的认识活动。在中学生物实验中的现象和规律都是前人已经发现的,但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我们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展,在实验教学时采用分组探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成为“发现”的主人,让他们充分体验到科学研究的艰辛以及科学发现的喜悦,从而激发强烈的探索欲望。
三、如何对应用科学探究方法进行评估
当前,初中生物实施新课程后,课程标准把生物实验提高到与科学内容同等重要的地位。显然,这给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实验能力评估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有效发挥评估的作用?近年各地中考进行了大量研究与改革尝试,基本上改变了过去以考查学生实验基础知识为主,学生单靠背实验就能应付考试的局面,学生的实验能力——设计、操作、观察记录、数据处理、分析评价及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特别是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全方位重视。而探究教学,也适用于生物教学的其他方面,而且正日益成为当今生物教学设计的主流形式。虽然这种学生自主性探究实验活动有时会在教学中引起难以预料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使正常的教学过程受阻。但由于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突出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贯穿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的培养目标。因此,在目前的教学中有必要认真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