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数学课堂:我的教学追求

2016-07-04普措卓玛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年7期
关键词:小朋友单位教材

普措卓玛

有效教学是教学中永恒的主题,也是当今教育的必然追求。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热闹的背后,课堂教学是否真正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怎样让学生真正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值得我们深思。

教学的有效性,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怎样才能让数学课堂更为有效,扎根到具体的数学教学中?笔者有着深切的实践体会,兹以表述如下,以供同仁批评指正。

一、准确把握教材

要创设有效的数学课堂,首要的是研究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只有深入研究教材并从整体上加以把握,才能有效的地开展课堂教学。准确把握教材是创设有效课堂的前提条件。怎样才能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则显得尤为重要。教材提供给我们的多样化的呈现形式、开放的教学活动平台以及蕴涵在教材呈现形式内部的深厚的文化知识。教材中的一个教学内容、一个单元、一个计算题的出现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每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站在课标的高度、全册教材的高度俯瞰教学内容,透过教材本身呈现出来的教学活动形式挖掘蕴涵在教材内部的情感态度导向,探究蕴含在教学内容深处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充分分析课标、教材、活动形式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

二、把握学生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是带着知识、经验、解题策略等走进教室的。忽视了这一点,低估了学生,必然导致简单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而高估学生,又必然导致教学因与学生实际脱节而失败。例如,在五年级教学“0.52米=()厘米”时,通常教师会认为,新知的学习完全建立在已往的知识、经验上,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于是备课、教学相对放松。结果作业时,却总会发现学生做题的速度不仅慢,而且正确率出乎意料的低。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让我们来经历一次名数的改写吧。首先学生要判断哪个单位大、哪个单位小,是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还是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还要区分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然后确定是扩大多少倍还是缩小多少倍,是将小数点向右移还是向左移几位。这是多么复杂的工程!学生只要一步走錯,就会满盘皆输的呀!再倾听学生的思考过程,原来他们有些是单位间的进率搞错了,有的是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部分知识不熟练,有的学生根本不会判断谁是高级单位谁是低级单位……许多低效的数学课往往都有这样的特点:教师在备课时均能在意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但对学生现实起点却比较忽视,大多情况下凭主观臆断来教学,其结果必然是事与愿违,教而无功。

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所谓优化教学过程是指选择的教学过程的方法,可以使师生耗费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而收到优质效果。显然,优化教学过程不是某种特别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它是在对教学规律与原则把握的基础上,教师对教学过程的一种明确的安排;是教师有意识地、有科学根据地选择一种最适合于某个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方案。

1.问题设计要科学

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沟通师生情感和反馈教学信息,充分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和创造潜能的重要途径。问题是数学思维的“引暴器”,因此每位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都要进行提问。要使提问能真正达到检查学习效果、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必须讲究课堂特务的技巧,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趣问”、“巧问”、“精问”、“追问”,使我们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有这样一个精彩片段:一个新华书店的门口有很多小朋友在排队,进去了一部分,外面还有5位,其中排在门口外的第2位小朋友说:我排在第13个,现在一共有几位小朋友在排队等候呢?一年级的小朋友思考、讨论后,很快说出了一共有16个人。老师接着佯装不解的模样,问:“怎么会是16个呢?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这一追问,真是引来了好几个精彩:

生1:我会接着13往后再数3个,13、14、15、16;

生2:我用13+3=16(人)进行计算的;

生3:我看这个小朋友是站在第13个,那么他的前面就会有12个人,再加上我和后面的3个小朋友就可以得出答案,用12+4=16(人);

……

在教学中如果省略了老师看似简单的追问,哪来学生这闪烁着思维火花的回答。学生在这样多方位、“长时期”的追问中,获得的将不仅仅是扎实的基础知识,过硬的基本技能,还会有能力的形成、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对个性品质的锤炼。

2.打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学生带入富有现实意义的生活情景中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无数的数学问题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反过来我们学习数学又是为了解决生活中问题。《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所以,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中的数学”走进课堂,让课堂生活化,让数学走进学生和生活,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才会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跳动的音符,变得有趣、生动、易懂。

3.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要实现认知结构、完善认知结构,实现自主与合作的统一。

小组合作的时机安排是否适宜,对小组的学习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短时间内个人无法完成的操作活动,可以依靠集体的力量进行解决。比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时,教师播放了一分钟内经过校门口的各种车辆的录像,让学生数一下各种车辆的数目,学生要求教师再放一遍录像,因为车辆太多,速度又快,学生数不过来,教师又放一遍,学生还没有数清楚。这时,教师说:“想想办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小组就开始商量,分工合作。在小组内,有数轿车数目的;有数公共汽车数目的;还有数面包车、大卡车等数目的。又放录像一分钟后,学生顺利地完成了统计任务。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合作学习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合作的意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合作热情,提高了合作效率。

追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解读教材是基础,优化教学策略是关键。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教学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无论什么时候、不管怎样改革,都将是广大教师所永远思考和追求的。

猜你喜欢

小朋友单位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协办单位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