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访解放初期的黄梅戏演员张荣华

2016-07-04韩笑龙

黄梅戏艺术 2016年1期
关键词:会演荣华安庆市

○ 韩笑龙

1956年,张荣华、祖祥云在安庆街头演出“公私合营”节目。

解放初期,年仅九岁的张荣华就已成为一名黄梅戏演员。2015年12月14日,张荣华女士来到安庆市黄梅戏剧院,接受了我的专访。

张荣华,1940年出生于安庆。因父亲去世的早,母亲带着五个子女,无依无靠,度日如年。后来,母亲续嫁了黄梅戏老艺人刘正庭。

刘正庭家住安庆对江大渡口(现池州地区),是个丑角演员,被誉为“有名小花脸(丑角)”。刘正庭早年就搭班和当时人们口头称赞的南程(江南的程积善)、北丁(江北的丁永泉)两位黄梅戏名家同台演出。他擅长演出的剧目是:《蔡凤鸣辞店》(饰演魏大蒜)、《钓蛤蟆》(饰演杨三笑)、《张三求子》(饰演张三)、《挑牙虫》等。

1949年,张荣华随继父刘正庭来到了安庆市民众黄梅戏剧团参加工作。继父不但丑角唱得好,且对戏曲表演十分精通,手、眼、身、法、步等都能熟练地掌握,特别是对旦角的身段也很有造诣。继父刘正庭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张荣华的黄梅戏启蒙老师。继父不但口传心授,而且会写一手好毛笔字,常把戏文的念白、唱词等写在纸上,教张荣华念唱。随后,张荣华又在王少舫、雪寒梅等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同剧团里的男演员们一起,练习腰、腿、把子基本功。张荣华专心致志,刻苦学习,表演和唱腔等方面的技巧,有了很大的提高。她先后演出了《打猪草》、《闹花灯》、《卖杂货》等小戏。

1952年,聪明伶俐的张荣华才12岁,就随团参加了华东地区戏曲会演。一到上海,她和其他演职员们入住在“一品香”旅馆。放下行李,大家就忙着排练剧目。当时演出的剧目有严凤英新排的剧目《柳树井》,丁紫臣和严凤英主演的《打猪草》,王少舫和潘璟琍演出的《闹花灯》,严凤英和王少舫主演的《蓝桥汲水》,还有王少舫新排的剧目《新事新办》等。华东会演历时二十多天,安庆的黄梅调(黄梅戏)在上海大城市一炮打响。当时的《大公报》、《文汇报》、《解放日报》竞相在专版上发表评论黄梅戏在沪会演盛况的文章。时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中国戏曲名家张拓先生,左铉先生等都一一撰文点赞,说“黄梅戏散发着泥土的芳香”,从此黄梅戏享誉华东地区。小演员张荣华在这次华东会演中,受到黄梅戏艺术的熏陶,耳闻目睹了艺术家们的风采!从此,张荣华视黄梅戏艺术为自己毕生的事业。

1955年,张荣华被组织选派到湖北楚剧团学习,观摩剧目。回安庆后,她和潘忠仁(原安徽黄梅戏学校校长)主演黄梅戏剧目《拦马》(潘忠仁饰演焦光普,张荣华饰演杨八姐)。该剧曾在安庆轰动一时,剧场内掌声不断,观众赞不绝口:“黄梅戏有接班人了,黄梅戏有武功戏了!”

1957年夏,安庆市黄梅戏一团到东北各地巡回演出,演出的剧目有:《天仙配》、《杨乃武与小白菜》、《珍珠塔》、《罗帕记》、《梁山伯与祝英台》、《拷打红梅》等。那年,张荣华年龄虽最小,但已和成名的张砚芳、彭玉兰等共为剧团里的当家花旦。张荣华主演了《天仙配》(饰七仙女),《杨乃武与小白菜》(饰小白菜)等剧目,并一举成名。在大连、长春、沈阳、青岛等地演出一个多月,场场爆满,座无虚席。黄梅戏这个剧种,继1952年华东地区会演以后,再次受到东北三省人民的喜爱。

张荣华至今仍保留着自己在东北演出时的剧照。采访当天,她将这些老照片赠给安庆市黄梅戏剧院!我们将精心保存这些珍贵的照片,珍藏于黄梅戏艺术工作者档案库、收录于黄梅戏数字信息资源库。黄梅戏事业的发扬光大,离不开张荣华等可敬前辈们的努力与奉献,离不开一代又一代黄梅戏人的不懈追求!

当年活跃在舞台上的当红演员张荣华,现仍在为黄梅戏事业发挥余热,她祝愿黄梅戏在薪火相传中再展辉煌!

猜你喜欢

会演荣华安庆市
安庆市水系综合治理港桥泵站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
超级秀场 会演
我想养一只猫
熊荣华
安庆市小精灵画室抗疫作品
香墨
主持专家:熊荣华
赵国荣先胜徐荣华
晓雯音乐“2016畅响中国梦,祖国在心中”万人会演第一季圆满收官
歌剧《文成公主》获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特别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