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时代的应用交付

2016-07-04张振伦

软件和集成电路 2016年6期
关键词:基础架构云端数据中心

张振伦

过去几年,我们身处的互联网时代,以内容为王,而在云计算时代应该是以应用为王。今天无论是在手机上的应用,还是电脑上各种各样的应用,正是这些应用,把智能抽取出来被我们所利用。如果说没有这样一些应用,无论数据有多么庞大、计算能力多么强大,都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在这中间没有一个连接。

不管是否愿意,一些方案商可能要重新做转型。云已经走到了我们社会的每一个层面,甚至还有很多的用户,用安全当做借口谈论云的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随着云的普及,就会慢慢的烟消云散。当然,也有很多用户已经往云端迁移。

转变观念是关键

我们对云的期望也正在发生改变,几年前,大家提到云的时候,第一个想去尝试的动机就是降低成本,降本增效。

今天我们在往高端制造业转型,在整个社会转型的时候,我们去重新思考“物美价廉”这四个字,发现这四个字是错的,它让我们掉在低端制造或是低端重复生产的泥潭中而无法挣脱。我们要想爬出来就要改变思路,低价永远无法做到特别高的质量。当我们追求品质时,不能够只专注于成本。

当然,今天的云计算之所以被普及,是因为我们更注重业务的敏捷性。怎样让我们的产品快速地推向市场,怎样能够降低业务的风险,这些都成为助推整个业务上云的重要新动力。不是我们完全抛开成本、完全不讲效益,而是我们会关注业务的弹性。

当然,今天云的市场是什么?我们一直说云来自互联网,互联网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无论是讲“互联网+”、“+互联网”,还是很多产业的互联网化,看到的是互联网带来的一系列的创新,想在我们传统的一些领域中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思路去重新打造我们传统的领域,看看有什么地方能够去提升效率,能够去改变或者是提升用户的体验。

在这个过程当中,全世界是不是在一夜之间都变成互联网化了?这绝对做不到。我们让企业往云计算方向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讲清楚企业的云谱,传统的商业中心有私有云。今天互联网构建的公有云,包括阿里云,这个过程是慢慢的过渡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很长的混合云的路线,特别针对一些大型企业。中国的四大国有银行会将数据搬到公有云上吗?绝对不会,但我们开始向这方面努力。

哪些新的业务可以直接变成云的原生应用,这是我们应该看到和找到的。一步一步地从云计算走向云端。当然,云也正在促进应用的大爆发。传统应用的增长速度很慢,但在过去的几年,应用的数量急剧膨胀,每个企业平均的应用有数百个。同时我们看到混合云也正成为很多大中型企业走向云端的很重要的助推力。

此外,公有云的安全问题仍然是很多人所关注的。不是公有云有多么的不安全,而是大家对它的了解很少。欧美的一些企业,能够通过大量的使用SaaS模式,获得巨大的成长。但是在中国,只有很少的企业,敢于把如此重要的数据放到云端,因为大家都觉得很不安全。

国内的云端,真的做的有那么不堪吗?可以看到,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阿里云可以做到全球第三,这绝对不是安全问题没有跟上,而是我们的观念、思路和信心没跟上。在这种情况下,信心尤其重要。

传统的数据中心是如何构建的呢?企业的数据中心是采用盖高楼的模式、竖井的模式、垂直扩展的模式,希望机器越做越大,CPU越来越多,计算能力越来越强。但是,实际上我们要重新去审视这个体系,要开始走向云的数据中心,应该横向扩展,而不是采用盖高楼的模式。我们需要改善整个数据中心的应用扩展能力,相应去做一系列改变,然后完成一种新模式的转变。

IT从传统的模式开始转型

如果没有应用的碎片化,原先用巨型应用构建的体系想转到DevOps,将永远是梦想。如果今天运行云的原生应用,那部署DevOps是顺理成章的,这种体系也会帮你的应用系统快速的扩展和响应用户的需求。最终,我们都会走向以应用为中心的战略,再也不是站在后台用这些体系。我们用基础的架构来制约应用的发展,要支持各种各样的应用部署,快速响应应用的需求,再也不需要用传统的方式。

走到今天,应该是以应用为中心,所有后台架构的一些需求全部交给云去处理,交给动态的、弹性的平台去处理。当然我们走到以应用为中心,也是应用很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

在这样一个体验过程中,需要注意重要的几个方面。第一是混合云;第二是从固定的安全到云端的安全,安全怎样脱离你的基础架构。传统上,所有的应用和基础架构都是固定的,而走到云端,这些就要发生一些天翻地覆的改变,最重要的目标是实现一些敏捷的业务。我们有没有提供相应的平台和工具,帮助你的业务快速地开发。云是特别重要的一个生态,生态是关键。

混合云的目标是满足用户的需求,包括可用性。这要充分的利用已有的架构,形成平滑的订购,且中间不能有鸿沟。要把业界领先的应用的交付体验,推向公有云领域。

应用交付说到底,就是去解决什么问题。最简单的应用交付就是负载均衡。说到底就是在用户层面加载一个沟通的平台,即使它不是分布式的应用,系统和客户之间通过负载均衡能够确保系统不同的节点,动态扩展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充分的利用。

当然,今天的交付包含的已经不仅仅是负载均衡这唯一的方面,这其中,无论是安全、性能、可靠性,都和应用体验直接相关。另外特别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建立生态圈。几年前,提到云时,云应该是避免厂商所定。我们一定要确保各平台之间是完全无缝对接的,可以实现快速移植和快速切换。

安全绝对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话题,特别在云端。我们所有的安全都是基于技术架构的,包括网络方面的安全,我们在技术架构这个层面做的所有的安全,都是网络上二到三层的安全。我们走到云端,安全不可能捆绑在基础架构上,这种架构上的安全要不要?答案是“当然要”。

除了这种安全,我们还需要确保新的安全。在云端怎么做4~7层的安全,实际上需要我们在系统上下一番功夫。

(根据演讲内容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猜你喜欢

基础架构云端数据中心
关于间接蒸发冷机组在数据中心中应用的节能分析
在云端永生
云端旅行
我国云IT基础架构投资保持高速增长
IDC发布云计算IT基础架构Q4跟踪报告
革新数据中心及边缘基础架构
2018年数据中心支出创新高
红帽推出业内首个生产就绪的开源超融合基础架构
2017第十届中国数据中心大会榜单
在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