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捍卫自己的教育主权
2016-07-02张文彬
张文彬
《乌合之众》中这样表述:“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湮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这就是当你进入群体、无条件服从群体的个体,便会逐渐丧失自己的主权,忘记了自己的性格和属性,没有了自己的态度和嗓子,开始了个体的“亡己奴”生涯。
作为教师,一定要警惕这样的现象,一定要保卫自己的主权,进而延伸为捍卫自己的教育主权。教师如何捍卫自己的教育主权呢?
首先教师要拥有自由。何为自由?一个人完整的自由,在我看来,至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思想自由,二是身体自由。思想自由,就是我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天马行空,思想无极限,思想无国界,思想无罪孽。身体自由,就是无论在公共生活还是私生活之中,只要我不妨碍他人,我便拥有支配自己的身体并且使之免于禁锢的自由。
身体自由又与思想自由密切相关。譬如有思想自由,但没有身体自由,很多思想就流于空想。有身体自由,但思想不自由,无形中就戴上了精神枷锁,还是在奴役之中。
作为教师,首先要赢得自己的思想自治和身体自治,然后我们才能有望获得课堂的自由和自治。
自由在哪里?自由在高处。熊培云先生对“高处”有两个解释,让人信服。
“第一,世界就像是一个广场,如果你只知道左右,而忘了更要站在高处张望,你是很难找到自己的方向的。什么时候,当你能超拔于时代的苦难之上、人群之上,你能从自己出发,以内心的尺度衡量自己的人生,你才可能是自由的。
第二,如果所有的人都蹲着、趴着、跪着,唯有你站着,那么你已经是在高处了。”
前者是主观上追求高处,后者是客观上已经在高处。
对于老师来说,主观上追求高处,就是让自己达到最高境界,无论是思想层面,还是教育教学层面,一直追求,不断抵达,抵达到自己可能达到的最高层次,远远超出其他人,一览众山小。这个时候,你在高处,你拥有了最广大的支持者,你有了发言权,也有了自由权。
客观上处在高处,就是你始终站着,坚持做你自己,不跪着教书。
一个教师,唯有拥有教育的自由,才可能实现教育自治。唯有实现教育自治,才算是捍卫了自己的教育主权。
其次是教师要实行民主。如何实行民主,就是教师必须懂得妥协,给学生应有的权力。自由是什么?自由就是能够做自己。民主是什么?民主就是每个人都有权自由地做自己。民主的核心就是平等,平等能够激发自由。
既然如此,每个人都应该平等地做自己。爱因斯坦的小板凳做得不好看,但那是他自己做的,因而与别的好看的小板凳一样意义重大。
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小环境改变了,大环境也会随之改变。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能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判断一个老师是否民主的标准也很简单,就是在你营造的班级之中,所有的人是不是都能无条件获得尊重,所有人是不是都愿说、都敢说最真实的话。如果能够做到,这就是民主。
最后是教师要敢于与众不同。
當前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依然是知识教育,离了知识教育,我们就寸步难行。我们口干舌燥,无非是多讲一点知识;学生反复操练的,也无非是增加对知识的熟练度。大量训练和反复训练,使得师生都变成了熟练工人,但我们忘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吾生有涯,而知亦无涯,以有涯之生命来求无涯之知识,殆矣!
更重要的是,学生来学校,不仅是要获得知识,还需要培养思维能力,锻造美好的人格,还需要变得坚强、勇敢,有韧性,有爱心、有远大的理想和责任意识,要敢于担当,敢于追求,甚至还有爱情和浪漫的诗歌。而这些是知识教育无论如何也给不了的。
我常常想,就算你什么也没有给学生,但你帮助学生找到了他的兴趣所在,那也是了不起的功绩。
学生因此找到了自己兴趣、志趣,愿意为之终生努力,就算他没有考上大学,他的人生也一定是丰满而有希望的,因为他是一个有方向,有爱好,有灵魂的人。更多的孩子,他们虽然终日忙碌,却不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最喜欢做什么,最需要做什么,只在送往迎来之间匆匆度过一生。他们的人生苍白得如同一张废纸。
从这个角度来看,师生拥有各自的主权,就是拥有整个教育的主权。教师捍卫教育的主权,培养出有主权的孩子,实质上就是为国家争自由,为民族争国格。(博客地址:http://douguimei.qhfx.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