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十三五”规划 开局之年至关重要
2016-07-02本文作者
本文作者
落实“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至关重要
本文作者
□ 合肥市市长 张庆军
“十三五”是合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合肥加快创新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今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总体来说,要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方面,加强规划宣传,形成共识。合肥市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省市人代会审议通过。规划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加大“十三五”规划的宣传解读力度,让规划的理念、目标、任务、思路、政策、措施深入人心,成为人民群众的思想共识,进而成为自觉行动。这是首先做好的基础性工作。
另一方面,要加快规划实施,务求实效。把“十三五”规划变成现实,重在行动,贵在落实。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单,确保规划尽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供给侧改革实现新突破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短板意识,做好结合文章,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加大企业帮扶。二是稳定房地产市场。三是加强融资服务。四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二、在创新发展上打造新引擎
从七个层面具体展开:一是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二是建设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三是推进新型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四是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五是加快打造若干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六是全面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七是创新体制机制。
三、在协调发展上构筑新格局
城区全力打造国际化都市区的核心区、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区,开发区全力打造创新创业的引领区、产城融合的示范区,县域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化主战场和城乡统筹新典范,积极规划建设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
四、在绿色发展上厚植新优势
突出生态优先、城湖共生理念,深入推进巢湖综合治理,全面实施187个小流域“山水田林路村园”综合整治,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九大行动”,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五、在开放发展上打造新高地
发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功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高水平建设“四港三区一中心”等八大开放平台,推进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编制实施城市国际化行动纲要,全面融入长三角,主动对接京津冀、珠三角,推动合肥上海双城合作,强化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互联互通,加快合肥经济圈向合肥都市圈战略升级。
六、在共享发展上争创新典范
以实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为统揽,以建设智慧城市为抓手,以发展信息服务为支撑,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全方位综合服务。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攻坚工程,确保今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整市整体脱贫。加快完善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国民教育、医疗卫生、养老健康、住房保障等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
到2020年,合肥必将以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建成、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全面塑造的崭新形象屹立在江淮大地上。
一是经济总量位次前移,总量位次稳居全国省会城市“十强”,并力争前移进八。经济总量冲刺10000亿元,财政收入力争1600亿元,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万亿元。
二是创新水平全国一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
三是城市功能显著增强。城镇化率超过75%,市区常住人口突破500万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500平方公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彰显,国际化都市区框架加快形成。
四是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城乡实现充分就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基本建成健康合肥。
五是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社会文明风尚更加浓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城市品牌形象唱响中国、走向世界。
六是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基本建成,巢湖水质总体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森林覆盖率超过28%,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空气质量优良率进一步上升。
七是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率先突破,接轨世界的营商环境更加完善,开放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编者按:由安徽省人大城乡建设环境资源工作研究会主办的《安徽城建环资工作研究》通讯,2015年第4期、13期分别刊登本刊主编的相关文章,即:“提升园林绿化水平彰显城镇环境品质”、“让翡翠项链为大湖名城熠熠增辉——合肥积极打造南淝河、环巢湖景观带”时,所作题要转载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