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本质,突出主线,让学生的思维自然流淌
2016-07-02罗元勇
罗元勇
摘 要: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为了让师生在舞台上表现得更加精彩,教师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到一份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不能完全复制别人的,是因人而异、因课而异。课堂的精彩更多地源于教师在实践中的智慧,而积累或增长实践智慧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不断“磨课”。本文中就如何借助磨课来改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教材理解;两次试教与思考;反思与总结
借助磨课,展开对自己、对实践、对理论、对同伴的对话与反思,不断地对原有的教学经验进行重构,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以下是磨“有余数除法”一课的所思所想,记录于此,以向同仁赐教。
一、试教前思考
1.我对教材的理解。
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时常常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刚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这两种情况是真实存在的。学生刚学除法主要研究刚好除尽,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余数意义,如何借处除法竖式有效迁移获取余数,并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2.我对教材的处理。
设计立足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是新课标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我认为“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包括三个层面的教学。
第一层次,利用平均分概念,让学生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分后有剩余,从中理解什么是余数和初步感知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第二层次,不再借助具体操作,通过计算定商定余数。与第一层次不同,这里的商和余数不是分实物的结果,而是计算与理解的结果。
第三个层次,通过第一和第二层次的教学后,学生获取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并深刻理解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的道理。
二、根据教学内容磨课
在磨课组集体研究时,普遍认为:
1.情境创设是否有效。由于用竖式计算除法对小学三年级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何况刚好除尽与除后还有余数在认知上又是一次质的飞跃。虽然15÷5与16÷5是两种不同的除法,但15÷5的算法和算理又能很好地服务于16÷5的算法与算理,那么开课究竟选择生活中的余数现象(让学生感知余数)还是选择15÷5的分花情景(复习旧知,沟通例1与例2的关系),从而巧妙地过渡到16÷5的分花情景,由刚好分完到分后还有剩余,通过对比来揭示余数的意义,用15÷5这一情境毋庸置疑,贴近学生思维发展最近区,并抓住数学的本质。
2.是学生动手操作还是教师的演示。三年级的学生应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是一种低层次的要求,还不如让学生猜测教师演示,并让学生充分地说分花的过程,多让学生说,从学生描述的过程中感受动手操作过程,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自己的想法及操作的流程,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来描述。
3.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过程中如何服务于例3的教学,教学例2余数的意义时要适时地渗透试商的方法和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从而突出教学的主线。
三、磨课后教学过程
1.回忆旧知,预习新知。
(1)回顾例1(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请学生列出横式和竖式,理解算式。
(2)适时引入。
2.探究新知,建构意义。
(1)出示例题:有16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
A.学生猜测,初步感知余数。
B.课件演示分花的过程,揭示余数的意义。
C.学生用横式表示分花的过程,深化余数的意义。
D.用竖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并沟通横式与竖式的联系。
E.揭示课题并板书
(2)反馈与延伸。
A.课件出示:有18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还剩多少盆?
B.学生独立列式,抽生板演
C.初步感知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讨论与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A.出示:有19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还剩多少盆?
B.学生列式,独立解答。
讨论与发现:
A.如果每组摆5盆,可能剩5盆吗?可能剩6盆吗?
B.如果每组摆6盆,余数可能是几?最大是几?
C.如果除数是7,余数可能是几?最大是几?
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揭示并板书: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运用新知,拓展深化。
4.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用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作为主线,以试商和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作为暗线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的意义。
1.让学生从分16盆花的过程中入手,在观察、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经历余数产生的过程,理解余数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到正确的书写格式。
2.竖式中有15而横式中可没有,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巧妙沟通了横式与竖式的联系;在计算的过程中教师不时问:为什么商是3,都剩3盆、4盆为啥不在摆一组?让学生不断地用余数与除数作比较,适渗透试商的方法,余数比除数小道理。
通过观察——发现——质疑——验证,使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在分15、16、18、19盆花的基础上观察,学生讨论如果每组摆5盆,可能剩5盆吗?可能剩6盆吗?除数是5,余数可能是1、2、3、4,进一步通过数形结合,发现余数如果余5盆还能再摆一组,余数不能等于5,也不能大于5,而只能是1、2、3、4。从而有了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但此时得出“余数比除数小”这个结论过于单薄。由此,我引发孩子在思考:如果每组摆6盆,余数可能是几?最大是几?如果除数是7,余数可能是几?最大是几?让学生自主探索,去解决疑问在此,结合试商的方法深入理解:分东西时,分到不能再分可能会有剩余,剩余的数肯定比原来的每一份少,所以余数总会比除数小。最后能深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原因,并得出结论。
纵观第二次试教,我们抓住计算教学本质,突出教学主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自然流淌。
参考文献:
孙静华.以说课为例谈磨课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2):60-62.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竹市大西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