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反思与对策

2016-07-02陈学锋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19期
关键词:原子结构过氧化钠开放性

陈学锋

课堂提问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功。在高中化学课堂中,课堂提问的结构是否呈现出一些有规律性的类型?是否需要加以改进?又将如何改进?本文主要围绕着这几个问题展开。

一、课堂提问与课堂提问结构

课堂提问是收集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并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学生的回答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理解,即学生知道什么,他们是怎样针对某一问题展开思考的。

课堂提问结构是指在课堂中围绕某一初始问题展开的整个提问过程的结构特征,即初始问题的提出、学生的回答以及反馈等要素之间的结构特征。

二、课堂提问结构的现状分析

本文主要研究开放性初始问题的提问结构,即针对某一主题的初始提问是开放性的。这些提问结构类型是从原始资料中一步步提取出来的。表1呈现了所有开放性初始问题的提问结构进行的类型。下文将对每一类提问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1.提问结构类型①

在第一类提问结构中,当教师呈现初始的开放性问题后,很少听到学生对问题的完整表述,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常步步引导。这一类提问结构占了针对开放性问题的所有提问结构的54%。下面是学习“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的一个开放性问题提问过程的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有哪几个阶段?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各是什么?

学生:阅读汇报。

(媒体展示: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

师:在了解了原子模型结构的演变过程后,大家有什么启迪呢?

学生:自由回答。

师:从演变历史可以看出,汤姆生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是以从阴极射线实验中发现电子为起点的,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所以原子结构模型的每一次演变,都是从科学实验开始的,实验方法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提问结构类型②

第二类针对开放性问题的提问结构中,虽然教师呈现了一个初始的开放性问题,但是学生并没有直接针对这个初始问题回答,教师把这个初始问题转化成了一个相关的更少认知障碍的问题,一步步地进行引导。这一类提问结构占了针对开放性问题的所有提问结构的28%。

这一类提问结构和第一种类型非常相似,教师步步引导是主基调,区别在于学生最初的回答离开了经过思考的初始问题,而是经过教师转化了的问题。下面是学习“乙酸的性质”的一个提问的教学片段:

师:从乙酸名称上来看,应该是具有酸性的,请大家回顾以前所学知识,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证明乙酸具有酸性。请大家分组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

3.提问结构类型③

第三类提问结构,学生针对初始问题的回答非常准确,教师在肯定学生回答后,仍然会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追问,以强调一些关键的知识点。下面是学习“乙烯的结构与性质”的一个提问的教学片断:

师:怎样才能使香蕉、猕猴桃等水果早一点成熟呢?

生:用乙烯催熟。

师:你能写出乙烷分子的分子式和结构式吗?比乙烷少两个H原子的物质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怎样写?两种分子组成和结构有何不同?

4.提问结构类型④

第四类提问结构,在学生回答初始问题前,教师已经进行了较充分的讲解,然后小步骤提问引导。下面是这类提问结构的典型例子:

师:请观察He、Ne、Ar这三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大家发现这三种原子的电子排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而其他多数原子并没有达到这种结构,当这些原子碰撞的时候会怎么样呢?

(多媒体演示:氧化镁的形成过程)

师:钠、镁、铝等活泼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少,与活泼非金属反应时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而氧、氟、氯等活泼非金属最外层电子数较多,与活泼金属反应时易得到电子。但无论是活泼金属失电子,还是活泼非金属得电子,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请问是什么?

生:形成稳定的电子层结构。

5.提问结构类型⑤

第五类提问结构中,教师虽然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但并没有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而是直接呈现了问题的答案。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师: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比方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那么,是不是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呢?

(多媒体展示:教材27页图1—21“物质的构成”图片)

师:从图中,我们看到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结合而成的,所以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离子又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下面我们就来回顾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6.提问结构类型⑥

第六类提问结构,学生呈现了答案,教师对学生答题思路进行了追问。这种结构不仅呈现了学生的答案,并且呈现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对渗透学习方法是非常有利的。遗憾的是,这类提问结构出现较少。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师: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

生: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师:除氢原子外,所有的原子都是有多个电子的,那么这些多个的核外电子是如何排布在原子核周围的呢?

生: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师:既然是分层排布的,那每一层的电子数有什么特点吗?

生:最内层最多只排了2个电子,而第二层最多排了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也只排了8个电子。

师:可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有规律的,那么,这个规律到底是什么呢?

三、高中化学课堂提问结构现状的反思及改进策略

1.高中化学课堂提问结构现状的反思

首先,现有的课堂提问结构很少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

其次,现有的提问结构忽视学生的思考过程。

2.课堂提问结构的改进策略

现有的课堂中普遍使用层层铺垫式的课堂提问结构。这种提问结构在帮助学生聚焦关键信息,减少学生认知障碍,规范语言表达等方面有其特殊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讲,是很“实用”的一项提问技术。但另一方面,这种提问技术对于学生针对答案进行论证和完整表达观点的能力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如何进行改进呢?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借鉴Dantonio等人的研究成果设计了一种新的提问结构类型,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定的尝试,示例如下:

教学背景:在盛水的烧杯中加入过氧化钠粉末,立即有大量气泡放出,经“带火星”木条检验,证明是氧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溶液变成红色。

师:酚酞试液为何变红呢?

生:有氢氧化钠生成,溶液呈碱性。

师:(就在这时,烧杯中的红色消失了)变红的溶液为什么又会褪去呢?

生:过氧化钠具有漂白性。

师:过氧化钠为什么具有漂白性?

生:过氧化钠与次氯酸类似有强氧化性。

师:但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澄清溶液应该是NaOH溶液,怎么可能存在过氧化钠呢?

生:可能是过氧化氢吧!

师:能用实验证明是过氧化氢吗?过氧化氢又是从哪里来?

这种新提问结构的设计,除了精心设计初始问题外,还设计了一系列能促进学生解释、验证、扩大学生参与面和重新聚焦初始提问的追问。简单地讲,就是根据教学目标提出初始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这样的追问可以深入挖掘学生的原始理解,并使学生对自己的回答,甚至是对自己的思考方式产生反思性的认识。

(作者单位:浙江省长兴中学)

猜你喜欢

原子结构过氧化钠开放性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过氧化钠”面面观
两截纸巾改进一个化学演示实验——谈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
寻求开放性道路
“钠及其化合物”复习导航
重读天一阁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