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6-07-02曾建荣
曾建荣
有句广告词说得好“心动不如行动”,新课标初中数学教科书中增设了不少的“做一做”环节,“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学习数学。引导他们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利用动手操作,能形象直观地得出结论
动手操作既是学生认识数学概念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初中大多数学生都好动,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对他们来说,动手是一种乐趣。课堂上巧妙地安排学生的动手操作,让所有学生都自己动手操作,可以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例如在学习特殊三角形性质时,让学生剪好各种等腰三角形,引导学生将所剪的等腰三角形不同的对折,能很直观地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形象直观地得出结论,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中,孩子们始终是饶有兴趣地操作活动,愉快地掌握所学知识,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二、利用动手操作,能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在交流和讨论的基础上得出数学条件的结论,一方面能锻炼学生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另一方面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很大帮助。例如《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究》这一节的教学,我们不妨先请同学们自己设计方案,分组讨论,并用几何画板探究两个三角形满足怎样的条件才全等。引导对给出“一个条件:一条边或一个角”、“给出两个条件:两条边或两个角或一条边一个角”能不能画出唯一的三角形进行了操作并探究,通过几何画析的画图以及学生的讨论,能发现“给出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得出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继续引导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对给出“三个条件:如三条边,(其余的下节继续讨论)”,画出的三角形是唯一的吗?进而探索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什么。学生们生通过电脑绘图、小组讨论交流得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将各小组的讨论结果在全班交流,看哪个小组叙述的比较好。对各小组的发言,教师都要给予肯定的评价,以此来鼓励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兴趣及信心。让学生充分进行交流,积极发言,锻炼自己言简意赅的能力。学生得到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进而得到公理、定理。老师强调书写格式的规范,使思维更严谨。
在整节课当中,我想如果我们能把课堂转入机房,孩子的积极性会很高,动手教学生几何画板的基础知识,在已学习的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中,利用动态演示抓住了学生的心,增加了学生的兴趣。而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究主要利用几何画板的度量、平移、旋转功能进行作图,自主探究,根据定义判断看是否完全重合,属于合情推理,这些孩子们显然是能做到的,最终得到结论,完成了探究的内容,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利用动手操作,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其手指尖上”,事实证明科学是动手“做”出来的。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例如,有这样一道试题:如图,矩形ABCD中,AB=3,BC=4,E是BC边上一点,连接AE,把∠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点B处,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求BE的长.要想解答此问题,如果只凭空想象,绞尽脑汁去思索也很难有好的解题思路,相反如果我们能用一张矩形纸片动手折一折,就能发现(1)当点A,B,C在同一直线上时,∠EBC是直角,符合△CEB为直角三角形的条件;(2)当点B落在边AD上时,四边形ABEB是正方形,此时∠BEC是直角,也符合△CEB为直角三角形的条件.在这两种情况下要求解BE的长就迎刃而解了。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不管是形象直观地得出结论还是能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或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想都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的学生一定能从枯燥乏味的数学中解放出来,真正享受数学带给我们的无限快乐!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安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