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2016-07-01
1.《时代》2016.06.27
他们为什么死去?
6月12日凌晨,美国奥兰多市的一家同志酒吧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枪击事件。29岁的疯狂杀手奥马尔·马丁在枪击过程中宣称效忠“伊斯兰国”。
美国有这样一种传统,每一次恐袭事件后,团结和希望总能湮没恐惧和仇恨。所以这次事件后,人们纷纷在媒体和社交网络上分享对逝者的哀思,自愿为伤者献血,并在多个城市竖起支持同志的彩虹色旗帜。下一步似乎很好预测:全国性的哀悼以及两党在解决问题方面团结一致。
然而此次事件的脚本却驶向了另一个方向。这次大规模枪击事件发生于美国大选的焦灼时期,选民认为总统大选将决定美国是否继续坚持多元主义,是否继续发挥全球灯塔的作用。这次恐袭的副作用不是团结,而是分裂。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未来的选择非黑即白,控枪主义者和穆斯林排斥者很快把罪名扣在了对方的头上。
国会里两党打得不可开交。即便在奥兰多,团结的景象也很惨淡,在由同志维权组织Equality Florida组织的近万人参与的公共祷告活动中,佛罗里达州的共和党官员无一人出席。在总统层面,无论你认为他是如今分裂状况的表现还是原因,那个宣称要禁止穆斯林入境的特朗普,指责奥巴马没有在演讲里使用“极端伊斯兰”这样的字样并要求他请辞总统职务。这是美国面临的一场国家考验,比愤怒和歧视的典型较量更加原始和危险。
2.《经济学人》2016.06.18
英国退欧:分裂则衰
6月23日举行的英国退欧公投,怨气滔天的舆论已让整个事件的重点模糊不清,民调称英国退欧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但这无疑会给英国的政治和经济造成持久的伤害。欧盟丢掉最大成员国之一的英国,也会给其他成员国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疤。经济民族主义和排外主义的蔓延在加剧,标志着支撑西方繁荣的自由经济秩序面临失败。但这显然不是退欧支持者的焦点,他们和欧盟内部的疑欧派一样,都打着自由主义的旗号。
3.《新闻周刊》2016.06.24
克林顿夫妇的白宫之路
希拉里·克林顿在被提名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时创造了历史。但若当选,她将面临另一个头疼的问题:她的丈夫未来4年该做点什么?是成为白宫的“第一先生”,还是会成为新一届的美国总统,只是没有档案记录?参选伊始的希拉里身边就萦绕着“比尔·克林顿做什么”这一宏大问题。没人知道答案。唯一确定的事情是,比尔将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第一先生—也许是最成功的,但也可能会成为危害最大的。
4.《明镜》2016.06.11
英国,不要走!
英国退欧会是一场三重灾难:德国失去一个重要盟友,欧盟整体经济被大幅削弱,英国则会为孤立付出高昂代价:退欧会对英国的经济形成冲击,其作为欧洲市场门户的吸引力不再,就业岗位减少,双边贸易受阻。如果决定退欧,英国要与欧盟展开两年的漫长谈判才能彻底脱离,期间可能面临国内政治的不确定因素,丧失对市场规则的制定权。我们需要英国,就像英国也需要我们。携手共进,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5.《福布斯》2016.06
两个女医生成就10亿美元品牌
60岁的罗丹和58岁的菲尔兹是抗衰老护肤品Rodan+Fields的创始人,但这并不是她们第一个成功的品牌,而且也不是她们的全职工作。早在2002年,Rodan+Fields成立前十多年,这两个皮肤科医生就联手创立了痤疮治疗品牌Proactiv。这两个品牌每个净值5.5亿美元,让两个人连续两年荣登财富自立女富豪榜单。她们相信,售卖公司产品的那些“咨询师”可以模仿她们的成功。
—编译 金丹、周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