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市里修自行车的人
2016-07-01周思宏
周思宏
在北海这样一个不大不小的都市里,说不上太繁华,但说热闹肯定是足够的。除了8点上班的人群,商铺也跟随着9点的时钟陆陆续续开门营业。临近黄昏,节奏有所加快,这时,北海才慢慢进入它所熟悉的节奏,汽车的轰鸣声、兄弟好的划拳声、KTV里撕心裂肺的歌声萦绕在这城市的上空。
可是有一个老人却和这城市的节奏背道而驰。我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进入我视野的,好像是年初的3月吧。那时我出去买早餐,经过北部湾东路口,当时正在排队买小笼包。摆摆头,扭扭脖子,看见一个老人(60岁左右)正在马路和人行道之间的台阶上给一辆自行车换轮胎。还睡眼惺忪的我一下子清醒了,倒不是别的,只是突然觉得已经很久很久没在闹市里看见有修自行车的人了。
这能赚钱吗?我有点疑惑。一连好几天,我像中情局工作人员一样,观察着这个老人。很多人肯定会说我有病,一个修自行车的老人有什么好看的。可我觉得往往这些不平凡的现象会伴随着不平凡的思想。调研了几天,这个老人挺规矩,早上7点半准时到摊儿,半个小时解决掉自带的干粮顺便来只水烟。中午会有一位妇女(我想应该是他爱人)送来热喷喷的饭菜,两人_起在那里吃。吃完后妇女就带走了饭煲。这时老人会有点困,会在地上铺个布打一阵盹儿,之后一直到晚上7点收摊返回。还真别说,每天还是会有一些人骑着自行车找他修理。打个气5毛,补个胎5块,少则10几辆,多则20几辆。最和谐的现象是:中午他打盹时,几乎没有人过来找他修理;我从没见城管过来赶他走,有时经过还会微笑着递给他一只香烟。
终于有一天,我这个“中情局工作人员”坐不住了,特想“调查”下他,于是乎,带上一包玉溪,在他的小摊那坐了下来。仔细地扫了他几眼,挺黑、挺糙、挺瘦。也是,无论风吹日晒,他都会出摊,怎能不这样呢?但是当他摆弄着自行车的零件时,那眼睛却神采奕奕。他抬头见我,我立马识趣地递上一根,说自行车有点问题过来请教请教。然后,烟一只一只的递,话一句一句的聊。原来这老人的小孩是中科大的高材生,毕业几年,现在已是华为公司技术研发部的部门经理。“跟你儿子一起去深圳啊,修自行车能赚多少,该享享清福啦”我说道。然而他的回答却震惊了我,这可能是我这些年听过的最朴实最受启发的几句话之一。他这样说,“我修自行车已经修了20多年了,修出感情啦,10年前甚至几年前骑自行车的还是很多的,现在也还有一些,如果我走了,他们也就骑不了自行车了。”我内心怦的震动了一下,想到了金融大鳄索罗斯说过的一句话:赚钱不是我的目的,而是我的工作。这个老人真是可爱可敬!
递上最后一根香烟,我嘱咐老人:“以后少抽点烟,晚上早点儿收摊回家。”然后向他道别。霓虹灯下的闹市里依然车水马龙,欢声笑语。年轻人尽情的唱着、跳着、喝着、耍着、嗨着。我想那只是表面的热闹,真正的热闹应该在那老人的心里,因为他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