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对《在异乡》的解读
2016-06-30常荣
常荣
[摘要]为了加深对海明威文学作品的理解,在分析海明威文学作品概述和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选取《在异乡》具体节选部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认知语言学理论在《在异乡》这部小说创作中的运用,最终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海明威;《在异乡》;文学创作
[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7-0173-02
引言
随着对语言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现代化的语言研究与传统的语言学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区别,语言观有了很多更新,在新的语言观中对语言学的一些分支、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于人们了解语言和言语的规律以及关系有重要的作用。语言的产生以及发展都是建立在人们的认知基础上的,无论是人与人的交流还是文学创作,认知语言学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知识,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人们的认知能力。语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累积经验产生的,这些语言还会根据人们的认知水平的提升而不断拓展,从而延伸出更多的词汇,也对语言的内容进行了丰富。语言是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一种行为,不单单只是一种简单的认识,人们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不断实践和应用,因此对语言的认知水平和应用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这种关于语言的认知和理解是建立在人们日常生活过程中的以观察和积累日常经验得到的。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可以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作品的主题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一、《在异乡》概述
海明威是美国文坛上的一位代表人物,他一生创作了很多长篇和短篇小说,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在异乡》就是其中一部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批从前线撤退下来的伤残军人在意大利米兰的一家医院进行机器康复治疗所发生的故事。这部小说有一个十分明显的主题就是死亡,是以战争为主题的,虽然是对战争和死亡进行描述的,但是在小说中并没有什么暴力的场景,海明威借助那些经历过战争之后伤残的军人的心理状态来窥探战争对人们带来的一种伤害和影响。战争是人类进步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战争给人带来的伤害不仅是在身体上,更是在心理和精神上。以小说中的那些伤残士兵为例,他们在经历过战争之后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使得人们在生活中变得一蹶不振。《在异乡》是世界第一次大战之后的一部典型地表现人们受到战争影响的小说。其中的很多伤残人士虽然在身体上已经接受了治疗,但是心理上的创伤一直都没有办法得到治愈,而且战争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冷漠、疏远,很难在社会中找到一种归属感,尽管有的人在战争之后还是坚强地存活下来,但是这些人的生活往往都十分艰辛,活得十分痛苦。这部短篇小说虽然字数不多,但是主人公通过对自己朋友的真实故事的讲述,给人们传递出一种态度,即死亡与空虚无处不在,而且死亡以及虚无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将会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产生严重的影响,是这个时代的人们精神上的一种荒芜。
创作这部小说也是基于海明威的亲身经历,海明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参加美国的红十字会,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很多触目惊心的生死场景,体会到很多战场上的血腥与暴力,所以他在对这种人性上的缺失以及精神上的空虚进行描述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海明威在对语言进行组织的时候有自己的风格与特色,比如叙事视角很独特、整篇文章体现出的语气与小说的主题紧紧相扣等。
二、认知语言学
语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流载体,具有三大元功能,第一是概念功能,主要用来表达一些词汇的含义。第二是人际功能,在各种言语活动中,会产生框架理论,框架这个概念是从语言学中引申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经过引入到语言学的研究过程中,经过对语言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言语框架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框架是言语交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模型,是言语交流的背景。第三是语篇功能,语言组合在一起会形成一个固定的语篇,语篇内容表达的意思更为完整、准确。认知语言学是语言研究领域的一个范畴,是建立在人们日常生活过程中的以观察和积累日常经验得到的人类语言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阐述的是人类的认知能力以及语言之间的关系。认知语言学也对语言的各项具体的内容进行阐述,比如各种词汇的含义、语法使用规则、句式等。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比如语言学、心理学等,都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范畴,主要是研究语言反映出来的人类的认知过程,认知能力是人的一种本性,也是产生其他行为的基础,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过程中,语言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是在语言的背后还隐藏了很多深层次的含义,在对各种文学作品进行研究的时候,不仅要了解其语言的表象,更应该要对语言进行深入地挖掘,从而能够对语言背后的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因素有所了解。认知语言学是对语言学内的其他分支进行研究的一种重要的基础,也是一种十分丰富的理论。认知语言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体现,无论是哪一种语言,都是人们的认知能力的一种外在表现,由于人类的语言种类有很多,不同的语言本身就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就算是表达的同一种事物,其语义也有可能因为语言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比如表达色彩的词语,是与颜色联系在一起的,从根本上来讲,这个世界上是没有颜色这种东西存在的,我们之所以使用了颜色这个词汇,是因为我们的眼睛看到了颜色,这个颜色是由于自然界的光以及物体的反射速形成的,由此可以看出,表达色彩的这个词语的概念,其实是通过人的眼睛以及特定物体反射的光谱长度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是一种感知语言,但是这些词汇就是由含义的,也就是说,语义的理解以及语言的应用很多时候都是由人们的认知来产生的。
三、认知语言学背景下对《在异乡》的解读
(一)独特的叙事视角
海明威在进行文学创作时显示出的一个与众不同的内容就是叙事技巧,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体现出有条有理的叙事风格。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来讲,人们因为在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对某个作家的创作风格的认知,因此在阅读他的作品时往往会对他产生一种既定的认知。叙事视角是对小说中的叙述内容进行观察而产生的一种特定的角度,在不同的视角下,叙述人对同一个故事进行描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因此产生的效果也是不相同的。正是由于作者叙事视角不相同,因此可以将叙事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展示出来。海明威的文学创作,往往会使用象征主义、对比手法等很多修辞手法,由于不同的修辞手法有不同的表达效果,产生了不同的叙事视角,因此使得小说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生动、形象。《在异乡》这篇小说也可以看成是海明威的自传小说,其中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根据“我”的所见所闻,来表达小说的主旨。这种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使得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产生一种更亲切的感觉,对作者的想法有更多的理解。通过一个真实亲历了伤残军人的生活的人,将一些客观的事实呈现出来,从而通过我的眼睛,看到了战争带给人们的伤痛,并且利用文字将这种伤痛的感觉传递出来,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也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使得小说的内容显得更加真实,一般来讲,以第一人称为叙述对象的作品,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
(二)景物成为情绪的载体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讲,故事的背景对于人们的认知以及意识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善于构设背景的作者往往能够让读者很好地融入到故事中。在一篇小说中,故事的背景对于整个故事的发展,对于人物的情绪的抒发,作者的观点展示,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作者善于将情感融入到背景中,通过作者故意营造的一种场景,让读者能够对小说的主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比如《在异乡》的主题就是死亡与战争,因此这部小说的基调就是一种比较深沉的感觉,如果用色彩来表示,那么就是黑色与灰色的。海明威从一开始就在文字中奠定了这样的基调,小说中明确地出现了“寒冷”、“黑暗”这样的形容词,将深秋时节的那种寒气逼人的感觉体现出来,为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同时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也能在潜意识中形成一种寒冷黑暗的感觉,与小说的主题相吻合。这种寒冷与黑暗引申出来的就是整个社会的冷酷无情,还有生活在这个冷漠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疏远以及在这种社会中生活所产生的一种孤独感。为了要烘托出气氛,作者还采用了对比手法,比如借助酒吧中的热闹的氛围与深秋时节的环境进行对比,从而更好地表达出对社会现状的一种批判。
此外,海明威在进行创作的时候还合理地使用了修辞,比如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合理地使用了反讽手段,对伤残士兵在社会中受到的一些优渥的待遇进行描述,比如通过医院的治疗很多伤残士兵都痊愈,从表面上看似乎这个社会为他们做了很多,士兵的生活变得很美好,但其实这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的冷漠状态的一种批判。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异乡》是海明威的一部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小说描绘的是当时社会中存在的一种战争之后人们精神荒芜的状态,通过对小说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人们在这种社会中生活得越久,受到的危害也就越大,作者通过第一人称的叙述,对战争以及无情冷酷的社会和人性进行了控诉。
(责任编辑:桂杉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