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世纪的医院:走向死亡的通道?

2016-06-30玛丽·道布森苏静静

中外书摘 2016年6期
关键词:南丁格尔护士病人

玛丽·道布森++苏静静

在中世纪和现代早期,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医院和“救济院”被建起来了:从伊斯兰世界的穆斯林诊所,到由慈善机构和宗教组织为照看病人和穷人提供的“避难所”。截至18世纪,欧洲很多大规模的城市医院都是拥挤不堪、气味熏天和尘土飞扬的。19世纪晚期,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推动了医院和护理的改革。在现代,内科医生、外科医生、护士和助产士,以及医辅人员共同分担了为住院和门诊病人提供治疗、照顾和安慰的职责,而有些医院也已经成为医学教育和研究的重心。

中世纪和现代早期

欧洲“医院”

对于大多数病人来说,以医院为基础的医学或护理照顾通常是例外,而不是常态,大多数人都是找当地的护士、助产士、医生或治疗者提供家庭药方或治疗。在中世纪和现代早期的欧洲,“收容所”和“医院”会为病人和穷人提供护理服务、食物和避难所。其中很多都是基督教机构(可追溯到公元4世纪早期的拜占庭医院),在主要的城镇、沿着朝圣之路沿途设立。护理工作通常是由虔诚的“姐妹”和“兄弟”来完成。施惠者认为,得到心怀感激的穷人的祈祷,他们可以从炼狱中得到救赎。医学和道德之间有永远说不清的关联,拯救灵魂与拯救生命是至为重要的。

圣巴塞洛缪医院的起源是一则非常有趣的故事,这一医院现在叫作巴特医院,是伦敦主要的医院之一。在公元12世纪,一位年轻的弄臣(中世纪宫廷或贵族家中的小丑)拉合尔在见到太多的皇室人员死亡后,决定赴罗马朝圣。在他费尽周折穿过罗马附近的彭甸沼地时,不幸感染了严重的热病(很可能是疟疾)。他住到一个教堂附属的小医院里,位于台伯河(意大利中部,流经罗马)的一个岛上,并受到僧侣的照顾,这个教堂中供奉着圣徒圣巴塞洛缪,于是拉合尔宣誓,如果上帝给予他健康,让他回到英格兰,他将为生病的穷人建一座专属医院。

拉合尔痊愈后回到伦敦,在国王亨利一世(1100—1135年在位)和伦敦主教的支持下,他建立了圣巴塞洛缪医院和一座教堂——圣巴塞洛缪大教堂,后者位于伦敦的史密斯菲尔德区,宗旨是“给予每一个生病之人和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帮助”。1552年,医院称,在之前的五年中已经治愈了800个生病的穷人,其症状“包括水痘、瘘管、肮脏的伤口和溃荡”。1600—1643年,威廉·哈维[血液循环理论的发现者、查理一世(1625—1649年在位)的御医]曾被聘为该医院的医生。

至于在医院中,病人能获得多少医疗照顾,而不仅仅是护士的护理,差别是非常之大的;很多情况下,医生不过是偶尔来医院看一下。意大利最早开始提供住院医疗服务,其大型医院受到现代早期其他欧洲国家的称赞。1500年,“华丽壮观”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纽瓦医院强调由医生、药剂师、外科医生和大量的护士一同提供医学治疗。病人被描述为“肮脏,散发着恶臭,难相处”的,但护士却要在病人中间忙前忙后,因此被誉为劳动模范:

一会给这个送热水,一会给那个送大麦茶,一会送糖浆药水,一会又要送糖水。他们总是手忙脚乱,一会给这个穿衣服,一会去管那个,一会还要给另一个拿便盆。有的病人哭了,有的在哆嗦,还有的发疯了。但是所有的一切都要护士来承受,用虔诚和耐心来对待。

亨利七世(1485—1509年在位)1505年建立于伦敦的萨沃伊医院便是以此为范本的。很多意大利医院也为年轻医生提供培训,至16世纪末,意大利已经成立了解剖学校。

隔离感染者

尽管用仁慈和善意来照顾“病人和弱者”是大多数宗教和平民医院的目标,但有些病人通常是被排除在外的,比如“麻风病人、传染病人、疯子和孕妇”。

针对那些患有麻风(如今称为汉森氏病)等会致畸毁容的病人,专门的收容机构——麻风病院被建起来了。在欧洲,整个13世纪共建立19000所麻风病院。

自15世纪晚期,随着梅毒的传播,欧洲建起了梅毒病人的医院,名曰梅毒之家,最早出现于德国的西南部。在意大利,一些医院也接收患有不治之症的病人,包括梅毒病人。病人大多由神父和修女照看,而更为严重的不治之症病人则需要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的每天探视。为了应对梅毒的传播,1522年威尼斯建立了疑难杂症医院。若是患者没有康复,门上就会画一个哀伤的脸;若是康复了,门上就会画一个笑脸。

中世纪有些麻风病院也被称为洛克医院(Lock Hospital,又称性病医院),其中洛克(Lock)指的是包扎病人溃疡的绷带或“锁”。这个名字依然保留在一些性病医院的名册中,比如著名的伦敦洛克医院,就成立于1746年。它还单独设有一个女病房,为患有性病的女性提供照顾。她们被认为是生活不检点才染病,其中很多人入院时几乎是赤身裸体、身无分文、饥肠辘辘。

天花是现代早期最为致命的疾病之一。18世纪初,随着瘟疫在西方世界的消失,一些古老的瘟疫收容院被用来隔离天花病人。

18世纪的医院:

走向死亡的通道?

百科全书编纂家丹尼斯·狄德罗曾如此描述巴黎的主宫医院(意为“上帝的收容所”):现有的医院中规模最大、房间最多、最为有钱也是最为可怕的一所……设想各种病人鱼龙混杂,有时,3人、4人或者6人被塞在一个病床上,活人的旁边躺着死的和濒死的,病人身体的气味令空气污浊,致病的微生物从一个人传染给另一个人……人间痛苦和悲惨景象历历在目。

这所古老的医院成立于公元651年左右,到18世纪时,医院里收治了3500位病人,挤在1200张床上。通风极差,每个工作人员进到房间时不得不用蘸了醋的海绵捂在脸上。

在18世纪和19世纪初,随着人口数量的激增,特别是在迅速发展的城市和工业重镇,很多医院落下了害虫泛滥、肮脏不堪和死亡率高的恶名。医生约翰·艾肯将它们描述为“走向死亡的通道”。

分娩:洗手可救人一命

18世纪见证了产科医院(母婴医院)的开端,这类医院为穷苦的或者未婚的孕妇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分娩场所,并为她们提供免费的食物、暖心的服务和栖身之所。它们同时还是医学生的教学医院,这些学生通常是想要从事“男助产士”(后被称为产科医生)这一职业。不过,在有些医院里,由于感染(被称为产褥热)而死于分娩的妇女比例非常之高,很快它们就落下了“屠宰场”或“大坟场”的恶名。医生也在苦苦思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产妇因为他们的照顾而死去。

波士顿的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引述了一则故事,一位著名的医生对一位死于产褥热的病人进行了尸检,并摘除了其盆腔器官。他将这些器官装在大衣口袋里,然后去给好几位妇女接生,结果这几位陆续都死掉了。

然而,将尸体和分娩之间的重要关系联系在一起的是匈牙利医生英格涅·塞麦尔维斯,他也因此而成名。1846年,塞麦尔维斯在维也纳著名的教学医院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助手。这所医院有两个产科诊区,待产的孕妇会随机分配到其中一个。塞麦尔维斯所工作的诊区被用于男学生的教学,产妇死亡率为25%,多数死于产褥热。另一个诊区是用于女助产士的培训,产妇死亡率为3%。塞麦尔维斯的好朋友(一位法医学教授)去世时,他读到了后者的尸检报告。他的朋友在做尸检时,用刀子不小心割到了手指,报告显示他所得的病与死于生产的妇女是一样的。塞麦尔维斯仔细检查了自己所在诊区中医生的操作,观察到他们辅助尸检后会直接去对待产妇女进行阴道检查,而不会洗手。他断定,其中势必有某种关联。

塞麦尔维斯提出了他的“尸生理论”,并坚持让学生和医生在进病房之前用漂白粉洗手,刷洗手指甲,这样就“不会留下一丁点尸体的味道了”。产褥热的病例急剧下降。但这种有效的办法并没有被广泛采纳,之后多年,在很多国家,产褥热(现在知道这是由酿脓链球菌所致)的死亡率一直都呈升高的态势。在塞麦尔维斯去世几十年后,他这一发现的重要性才被人们所认识,他也被尊为人类的英雄。

“南丁格尔护士”

南丁格尔因在1854—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中为伤员、病人和濒死之人提供护理照顾而闻名天下。她毅然投入到护理服务后,《泰晤士报》上刊登了记者威廉·拉塞尔一则有关医疗资源匮乏的消息:“不仅外科医生不够……不光没有包扎员和护士……甚至没有制作绷带的亚麻布。”南丁格尔和她的护士团(38人组成)面临的状况是十分糟糕的:

病人穿着制服,身上伤口遍布,直挺挺地不敢动,浑身之脏,让人无法形容;周身布满寄生虫……(在医院营帐下之一隅)从污水坑飘来阵阵下水道的气味,无数露天的茅坑、管道,直通躺着病人的走廊和病房。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和她的团队致力于照顾士兵,改善斯库台野战医院的卫生和饮食标准。1855年3月,英国政府成立了卫生委员会,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疏通下水道,把墙面和地面抹上石灰乳,改善通风情况,清除动物死尸——他们甚至发现有一匹死马堵住了水管。人们对这些卫生措施能在多大程度上降低一些疾病的死亡率依然存有争议,比如伤寒、斑疹伤寒、霍乱、痢疾和所谓的“克里米亚热”。但是,南丁格尔和她的“灯”(供她在晚上探视病人之用)在英格兰已成为一种传奇。

另外一位奔赴战场的护士是出生在牙买加的玛丽·西戈尔,她还有一个被人熟知的名字——西戈尔妈妈。她向英国战争部申请加入南丁格尔的护士团,但被拒绝了,她便自费来到克里米亚,并于1855年在巴拉克拉瓦开了一家英国宾馆。以这家宾馆作为根据地,她用骡子驮着食物、酒和药物送到战场前线,照顾双方的伤员和濒死的士兵。她在1857年出版的自传《西戈尔夫人奇遇记》,一度成为畅销书。

南丁格尔回到伦敦,着手在伦敦等地开展军事卫生系统、医院、护理及护理教育的改革,发起工厂疗养院的改善倡议,宣扬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强调“预防”相对于“治疗”的意义,并且指导人们解决印度的卫生状况和深重的贫困问题。正是这些努力,使得她在护理学的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比在斯库台时更为不朽的成就,尽管引人注目的程度稍低一点。

新一代经过专业培训的“南丁格尔护士”逐渐走向工作岗位,而在此之前,护士是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1860年,她在伦敦的圣托马斯医院成立了南丁格尔护士学校。最初,护士生要接受一年的培训。这个护士学校至今依然存在。1860—1903年,1907名护士从这里毕业,其中很多在英国各地成为护士长或病房护士,还有一些在其他国家建立了护士学校。截至1900年,美国已经有432所护士学校,护士穿上了笔挺的制服,护理行业也正式成型。

猜你喜欢

南丁格尔护士病人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谁是病人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
提灯天使:弗洛伦斯·南丁格尔
永川中医院闪靓的南丁格尔风景
——三朵“疫线”铿锵玫瑰
南丁格尔展
病人膏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