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2016-06-30韦必忠
韦必忠
摘要: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要想立足于当今社会,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我国学习计算机的高校学生中,大部分缺乏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本文中着重分析了我国计算机的课程教学现状,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就需要改革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计算机;创新能力;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4-0114-02
1引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乃至中专开设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为国家培养了将近40万的计算机人才,不可否认,选择学习计算机,顺应时代需求,为莘莘学子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但是随着计算机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例如生物,通讯,医学等,不同领域对计算机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传统的单一的计算机教学不能再满足人们的需求。如何培养计算机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之成为应用型人才成为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
2新时代计算机改革的意义以及要求
2.1改革意义
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要求高校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实行课题的改革,逐渐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21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高科技技术得到空前的发展。计算机在社会的普及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但是计算机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就拿高校教育为例,高校教育一直注重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所以学生掌握了较为完善的理论知识,但是缺少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较低。改革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模式是社会上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找到一个适用于现今社会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自身发展,从计算机应用对社会的贡献来看,无疑会促进社会的进步。
2.2 具备创新能力
创新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求,不断扩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的活动。[1]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所以要发散人们的创新思维,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社会和经济要求人们不断创新来满足发展的需求。改革开放初期,计算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少,大部分人对计算机的了解仅限于仅有的简单功能,随着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人们不得不开始学习计算机的功能。
另外,计算机软件自身也不断更新中。就拿人们常熟悉的Word软件举例,分为2003版本,2007版本和2010版本。最老的2003版本中的部分功能已经淘汰掉,有的功能因为人们的使用量增加,所以放在最容易控制的位置。再有就是根据不同的人群,Word推荐了不同的主题文件的格式,这种创新给人们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3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
3.1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快速发展,信息时代更是离不开计算机。我国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包括以下几方面:
1)从国家综合实力考虑。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大,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保障,有利于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国际上站稳脚跟,在国际交往中有充分的发言权。国家的强大需要一批拥有专业化知识,创新能力较强的核心型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现在中国市场所用的Window系统是美国研发的,一旦电脑死机或者遇到系统问题,电脑界面就会出现大量的英文字母,深感无奈。原因之一中国的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创新能力不足。
2)从企事业单位考虑。国有经济,私有经济乃至个体户为了发展自身业务,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一些特殊的IT行业对计算机知识的要求更高。掌握java程序,成为高校生入职的一向优势。企业的管理,企业的产品生产环节,货物流通环节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这些单位需要掌握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并且需求量越来越多。
3.2计算机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高校中的计算机教学对理论知识的研究与推广明显处于优势,但在对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训上存在不足。
2)高校课本一直沿用旧的版本,课程设置也不能及时更新,不能赶上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
3)缺乏实践锻炼,部分中职院校和高校,实习实践环节只要求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没有真正的融入社会进项锻炼。
3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模式改革
3.1培养计算机人才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在当今社会被人们广泛应用。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也越来越好,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打字,画图那些简单的功能,这就要求高校生掌握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加强计算机的专业的基础理论学习,也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但是纯粹的理论知识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仅仅是指导,每学习一个理论,都要求学生实际操作,可以说计算机的操作贯穿于计算机理论知识学习的始末。在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自己设计软件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发散性思维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需要长时间的培训。国家举办了很多竞赛来鼓励高校生去创新,像数学建模竞赛,机器人大赛。学生在比赛中要有所突破创新才能脱颖而出。计算机专业学生会查阅相关资料,研究各界大赛的设计,在此前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创新设计,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处理事情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计算机人才,要打破传统的交易观念,建立新型的人才观念。把具有发散思维,创新能力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之一,建立良好的创新机制,促进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3.2培养实用型计算机人才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需求的是大量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企业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很快进入工作岗位,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2] 而高校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上还很欠缺,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趋势,要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建立实用性人才培养模式。
3.3课堂实践
课堂是进行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包括理论学和实践学习。在进行理论教学时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而不是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在上课前要备课充分,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法,比如模拟实验的教法和情境式教学,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创造了理论基础。
培养应用型人才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知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用真实的案例教学,激励学生去思考,去动手。
3.4 课外实践
课外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对课堂知识检验的方法。[3]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课外实践有利于学生认识到社会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情况,计算机领域的现状,以及计算机的应用程度等。高校近几年重视与企业建立人才合作项目,为企业提供大批有用人才,同时企业要给高校生提供实习机会,安排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深入企业的内部管理,生产环节,让学生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结合。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的企业以小组为单位,让实习学生按照自己构想去开发应用软件,组内讨论,市场调查,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 结束语
计算机知识一个复杂的,系统的,操纵性很强的概念。这就要求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重视培养计算机的应用型人才。根据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科技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那么计算机人才的要求除了具有实际动手能力之外,还要具有创新能力。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要不断根据社会需求进行改革,相信中国的计算机领域以后将有很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莹,刘辉,魏书堤,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26):108-109.
[2] 刘云翔,周兰凤,石艳娇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计算机导论教学方法探讨[J].福建电脑,2016(1):59-60,104.
[3] 张丽明.基于任务的计算机教学方法思考[J].信息系统工程,2013(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