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水墨人物画舞动奇迹
2016-06-30徐逢桧
徐逢桧
【摘 要】 当前国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领域较为薄弱,本文从笔者在国画教学过程发现的实际问题展开,旨在依托水墨人物画为背景,通过对于小学水墨舞蹈人物画教学这一个点的深入探索,试图引导学生学会发现、观察人物,在水墨的体验中激发学生对于水墨画的兴趣,进而掌握水墨舞蹈人物画的基本技巧,自主探究表现风格,表达自我的真实情感。
【关键词】 水墨人物画;舞蹈;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水墨人物画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学生通过对水墨人物绘画的鉴赏和学习,对陶冶性情、提高审美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学校专职美术教师,我深知我更加有义务为学生开启这扇国画的艺术之门。因此寻找符合这个年龄段特点的题材和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对孩子学习水墨人物画的当务之急。
一、自主学习,让教学情境化
1.身临其境,让观察更深刻
六年级的学生学业渐渐繁忙,课余时间总是来去匆匆。没能好好观察与发现身边的美,更没什么机会参观美术展览。所以让学生能自主的去观察去发现去感悟去体验变得尤为重要。
我们学校每天早晨除了做广播操以外,还另有一套校园集体舞。于是我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任务:每天早操时,记住一个舞蹈动作,发现与平时站立有什么区别?通过校内外的欣赏观察,学生们获得了舞蹈动作的整体印象,相信在后面的表现才能更加的入木三分。
2.亲身体验,让感悟更深刻
舞蹈动作定格时间很短,即使看了舞蹈,学生只能凭记忆去画。所以到课堂内,继续让学生亲自体验,让动作定格,让学生分解成静态的动作。了解跳跃、踢腿、弯腰等动作的动态规律。首先让学生自由摆,其他学生分解动作,再模仿叶浅予作品中的舞蹈动作,模仿者感受叶浅予的舞蹈人物动态的精准。通过模仿,体验身体每个部位的动态特征,从而感受舞蹈时的情绪,增加观察的深刻性,让作品更具生命力。
3.分析引导,让创作更灵动
舞蹈动作之所以优美,离不开舞蹈演员柔软的身姿,还有难以捕捉的瞬间的腾空动作。这些动作我都拍摄下来再以照片的形式呈现了大屏幕上,让学生发现这些动作更具动感,让他们的动作舞动起来,让画面舞动起来。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欣赏叶浅予的作品集,近距离感悟大师的水墨人物作品,让学生提高眼界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大部分的学生对毛笔都不是特别的熟悉,使用起来不灵活非常拘束。所以我在工具上不再拘泥毛笔,水粉笔、刷子、手指……这些工具都让他们尝试在水墨人物中使用,果然学生胆子也大了,不再小心翼翼不敢动手。
二、循序渐进 让内容梯度化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设定三种不同梯度的教学目标。
1.第一梯度:玩水墨,重体验。
玩水墨,重体验指让学生在玩中学,体验水墨画的乐趣,激发学习水墨的兴趣。
这一绘画大大降低传统的技法要求,只要求学生能熟悉画材及特性,并能通过欣赏大师作品后进行大胆的尝试与表现水墨人物。六<1>班的学生基本没接触过水墨画,并且兴趣不高涨,通过玩水墨培养学习水墨画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第二梯度:品水墨,摹人物。
这一目标学会欣赏水墨人物画,通过临摹名家作品,增加绘水墨画的成就感,从而提高水墨画的兴趣。
叶浅予舞蹈人物用传统中国画水墨笔法作画,绘出舞者的动态和神态,并努力达到“神情动态”与“笔墨意韵”的高度统一,以展现出舞中人物和歌舞艺术的神韵之美。通过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欣赏分析大师作品的动作特点。向大师学习表现方法,尝试用简练的墨色效果进行表现。六<2>六<3>班的学生因水墨运用较少,不知该如何表现,但因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自己有一定的要求,不满足于随意涂鸦,通过模仿可增加学生学习水墨画的成就感。
3.第三梯度:习水墨,创人物。
一切准备停当,着手创作。
通过欣赏叶浅予的舞蹈人物了解各名族舞蹈艺术,结合观察校园舞蹈特征,掌握一些基本的水墨表现方法大胆创作水墨舞蹈人物。有些班级的学生基本都有接触过水墨,对基本的水墨画的表现形式了解,给予学生创作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会给学生带来新鲜和喜悦感。让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个性表现风格。
三、乘胜追击,让评价游戏化
1.作品评价游戏化
欣赏、品评国画作品,是对国画作品的品味,想象,理解,情感,体验和赏识的审美过程,是人类高级复杂的特殊的精神活动。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安排一些小游戏,使他们对美术作品的形式极其意味进行充分认知和体验。
学生收集资料和参观访问后,笔者特地安排了一系列的《水墨人物画作品欣赏课》,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评价大师的作品。如在《画家林风眠》一课中,向学生介绍林风眠的生平事迹及艺术人生的基础上,设置了一些游戏的环节:(1)“假如我是林风眠”。邀请几位准备好的学生扮演林风眠,接受其他学生们的采访,大家觉得很有趣,对大师作品中自己不了解的地方争着提出心中的疑惑,如为什么您的很多画都是彩墨交融?为什么您画的构图都是以正方形为主的?为什么您的落款只有姓名和印章呢?您的《琵琶仕女》衣裙上的设色、点彩怎么这么逼真这么特别,是用什么笔触画的?您的《宇宙锋》,把赵高与女儿对峙,画作一丑一美、一黑一白的对照,把赵高的形象以脸谱的形式表现,当是您画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几位“林风眠”就这些问题一一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些地方不完善,教师适当的补充,教室里的气氛可热闹了!(2)“像林风眠一样”。欣赏完林风眠的作品后,引导学生运用画家的一些创作手法尝试创作,学生们跃跃欲试,思维活跃,积极投入创作中去。他们纷纷把学到的知识结合自己的想法表现在画纸上,有好多作品构图、用色大胆创新。他们运用林风眠的绘画的特点运用在画水墨人物画中,画面就更生动了!
2.作业评价游戏化
学生自我个体评价,同龄人相互之间的作品展示评议,能消除他们对艺术表现的陌生感。运用“夸一夸,猜一猜,试一试,选一选“等游戏方法,让他们在评议过程中交流各自创作的发现和经验,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创作欲望。如在《戏曲人物》一课中,启发学生:①夸一夸:作品创作中,自己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在创作中,自己发现了什么新办法?用了哪些用笔方法?②猜一猜:这位同学画的是哪位戏曲人物,扮演什么角色?他最想表现什么?③试一试:能给这副作品取个好听的题目吗?看看谁的题目最合小作者的心意?④选一选:作品拍卖会——拍选最佳作品,和自己最喜爱的作品留个影。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孩子们学会自我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者。
此次水墨舞蹈人物的教学探索中,我们发现因为学生观察能力和表现力的差异,作品中线条忽粗忽细,人体比例上失调。但正是这些原生态的表现形式,给我们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美。或许这正是我们所追寻的一种少儿水墨画的真正乐趣所在。尽管水墨舞蹈人物画的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一切都以学生为主,学为中心,多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表现力,总会获得我们想要的教学效果。国画是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我们的美术教育不能因为麻烦因为难而抛弃国画教学,相反,应该不断发展国画教学。作为一位美术教师,我深深的认识到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多思考、多探索,以便让学生充分体验水墨舞蹈人物画的学习乐趣,为他们今后能传承中国画的精粹奠定良好的人文修养。
参考文献:
【1】美术教育学,邓福星主编[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45页
【2】中国美术教育,尹少淳《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对立统一》[J].2009,第4期
【3】美学与一般艺术学新论,徐予方主编[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第5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