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选择与创新
2016-06-30马艳平
马艳平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就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方法的选择和优化问题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选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引言:
对于初中教学而言,由于物理学科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运算能力,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难度较大。但是考虑到物理学科的重要性,以及物理知识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作用,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成为了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际,以及初中教学大纲对物理学科教学成绩的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只有加深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才能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支持,确保初中物理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得到全面提高。
1 形成探究学习氛围
人们总是对于未知东西充满着好奇,学习也一样,学生也喜欢去探究。创新与探究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这就让学生处于被动,被动学习不管怎样学生都会有着抵触,这样的学习让学生无法感受到探究学习的兴趣。创新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起对物理的兴趣。而创新教学必须在学生与教师有着相同的思想基础上,能够分析谁的观点是正确的,形成师生探讨模式。让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就会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更深,对总结出学习物理知识的规律有着很大帮助。探究学习上不仅对于学生有着很大的助益,对于老师也有着很大的助益,因为学生总是有着千奇百怪的想法,往往这些想法出人意料,老师在这些想法中或许会受到某方面的启发,所以说探究学习是双赢的,也会给师生带来难忘的学习经历和深厚的师生情。
2 巧妙地运用多媒体
有些物理概念的建立和物理规律的掌握,用实验和模拟实验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可以借助电教媒体来展示物理过程,它可以变间断为连续,变静画为动画,而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人为地运用电教媒体设置一些物理情景和演示程序,这样可让学生心领神会,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讲授眼睛受骗这一内容时,大多数学生对“从池底的一点A射向空气的光线……池底升高了,池水变浅了。”这段文字之所以难以理解,就是因为光线是一假想的模型,并不真实地存在,人能看到物体,感受到物体的存在,但不能看到光线,更看不到光线在水面是如何折射的。如果使用电教媒体把光路用动画的形式一一展示出来,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再如,船闸的工作过程、抽水机的工作过程等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利用多媒体可以让一些物理规律和现象,通过视频的方式显现,给学生更为深切的感受,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中一些基本的规律表现出的内容,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利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选择。
3 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提学生的高积极性
不论哪种教学活动都脱离不了教材,但是老师的教学也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要知道物理是一门科学,它始于生活,用于生活,教材上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生活实践,很多都是理论概念,所以在对于一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很多具有抽象化和难以理解的特征,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这些抽象概念,掌握这些物理规律,可以通过模拟和比喻来让学生产生自我认知和自我概念的构建无疑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
老师在课堂上利用问题构建情境,让学生处于生活实际问题情境中来更快更好的理解。如在讲解电流的概念时,可以通过空气流动、人流、水流来打比方,讲解电阻的概念时,把电阻比成是一条山路,导线的电阻几乎为零,看成是平路,因此导线与电阻并联时,电流当然是走平路而不爬山坡,这样描述短路的情景生动形象。如讲授“光的直线传播”时,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感受很少。我们可以用地球仪代替地球,用乒乓球代替月亮,用幻灯机的光源代替太阳来再现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效果非常好。又如,在讲述柴油机的工作原理时用呼吸动作来模拟其工作过程,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吸气和压缩(吸气)相当于两个冲程,做功和排气(呼气)又相当于两个冲程。
4 将理论教学和习题教学相结合
理论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到初中物理中的各种物理规律,而习题教学则是通过课下的巩固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理论的真正意义。实际上,这两种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是相辅相成的,理论知识的讲解能够为习题的应答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而习题的巩固又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因此说,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这两种教学方式紧密结合,在讲解完一个物理知识后,就需要借助习题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一理论进行充分的运用,发现自身对这一问题理解的偏差。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还需要积极的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不断探索。实际上,在物理教学中,一道题就是一个实际问题,其中就会蕴藏着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因此说在应用这两种教学法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并进行深入的探索。例如在讲解匀速直线运动这一内容时,老师通常会借助习题的方式解决学生在这一知识上存在的问题。很多匀速直线运动的习题,经常会存在着一题多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不能够否定学生的思路,而是需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探讨,看是否能够和正确的题目答案相吻合,如果不能够,要及时的更正学生在这方面存在的措施想法,及时的纠正学生的复杂思路。
5 结语
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老师一定要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就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分析了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和优化措施,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更好的优化物理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方法能够将教与学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朱英.初中物理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践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于景媛,李强,齐义辉,刘伟东.材料测试方法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06:92-94.
[3]邓茜,文绍荣.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2:133-135.
[4]卢昌文.社会物理学视域下大学生心理问题演进机理探究[J].前沿,2015,11: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