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2016-06-30杨青莹
杨青莹
【摘 要】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和的基础和中心环节是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和重要方法是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改革与创新不仅涉及到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也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通过对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进行研究,提出优化重组教学内容,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考核方式以培养适应公路发展需求,满足道路桥梁施工的操作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教学改革;创新
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高速公路的建设也发展迅速,截止2015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2.54万公里,居世界第一。目前由于我国人口数量、私人汽车拥有量、客运量、货运量、省际间、国际间贸易的不断增强等因素使得公路需求市场潜力巨大。作为公路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桥梁建设在材料、结构设计、桥型、跨度、施工方法等方面也得到相应的重大发展,世界桥梁正向新型、大跨、轻质、灵敏和美观的新目标发展。道路桥梁工程的发展需要更多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现场施工技术工作的更高层次人才。如何才能培养适应我国目前公路发展需求,满足道路桥梁施工的操作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土木工程专业的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授课教师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工程实际,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与实践密切相关的专业课课程,主要包括道路施工和桥梁施工两部分内容,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根据本学科最新发展,通过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后,能全面的掌握现代路桥施工技术手段,初步具有路桥设计和指导施工能力。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工程能力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授课时应该根据我国目前对道路桥梁工程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1 优化重组教学内容,不断充实课程内容
本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总授课实数仅有54个课时,而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学习的相关专业课程只有土木工程概论,路基路面,道路勘测设计及桥梁工程等课程均未开设,如何在仅有的54个课时内既补充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这就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优化重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进行适当取舍,突出重、难点。如路基路面施工章节中,需要让学生知道各个结构层的部位和承担的角色,然后再讲解施工方法及要求,则学生理解就非常简单了;而对于隐蔽工程的地下排水设施,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见到,这时需辅助大量的施工图片教学,同学对知识点的神秘度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就降低了。授课时不断充实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减少某些内容的授课时数。如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已经在建筑材料中涉及到了,所以授课时这一部分内容可以精简。
2 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各站27课时,达到1:1,这就需要教师授课时进一步联系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善于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才会提高,因此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实现。
2.1 在教学中注重应用工程资料
可以通过施工中的工程图片,比如施工机械、机具图片、施工现场的操作图片,工程图纸、工程案例、施工演示动画、工程录像等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同时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突出课程的工程特性。通过成功的或者失败的工程施工案例的详细讲解和讨论,可缩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差距,克服学生们的“恐高”心理,加深学生对桥梁及公路施工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课堂搬到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教学
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技术不断革新,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不断出现,需要教师及时了解当今道路桥梁工程的最新发展成果、发展趋势及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方法,学校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不仅为老师的知识更新提供充电基地,同时可以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的紧密结合,当然这需要灵活的授课计划以及学校完善的实训制度,毕竟工程的建设不是按照我们的授课进度而进行,因此,在安排每次现场教学之前,需要将课程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制定项目清单,提前学习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才能保障现场教学的效果,达到学习的内容是真正的工作效果。
2.3 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实行开放式教学
虽然深入施工现场教学能事半功倍,但每次授课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次次都将课堂搬到工地,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并利用身边的资源。如我们学校的路面有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校园地势高低错落,又有许多排水实施和边坡的防护加固设施,大小桥梁共有5座,因此授课计划安排了4课时的校内道路桥梁施工认识课程,在校园内与学生们在垂柳依依的湖边上,讨论各种桥梁的特点,施工的要求、方法;路堑的边坡加固方式;排水设施的构造、布置;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层布置,施工方法;路面常见病害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等,这种授课方式,学生不仅喜欢,而且讨论发言发积极性远远高于课堂。课后又布置思考作业,让学生完善未讨论到的内容。通过利用身边资源这种灵活的授课方式,不仅可以达到部分现场授课的效果,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布置的思考作业也同时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技能。
3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改革课堂教学方式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密的课程,在注重实践教学的同时,理论教学也不能忽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这门专业课在五学期开设,此时段的学习有一部分学生已经将学习的重心放在了考研及考证学习上,对专业课投入的学习精力相对较少,怎样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让他们获得本专业课的知识能力,这需要专业课的授课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改革课堂教学。经过对学生的观察,教师授课时间超过20分钟后学生的集中力会明显的下降,出现走神,玩手机,打瞌睡等状况,这时我们需要学生参与进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同学谈谈自己对施工机械、施工流程、施工方法的认识,这时候他们会发现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远远不及格,此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施工视频、施工图片。最后教师再来解答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解到粒料类基层施工时,碎石的摊铺厚度、填隙料的撒铺厚度、以及施工流程、施工时需注意的事项等等内容时非常枯燥,这时授课教师可以简答讲解施工流程后,提问比如摊铺碎石、撒铺石屑后为什么采用震动碾压的方式之类的问题,然后播放视频、图片,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之后再通过讨论的方式解答问题并且做一些如你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状况,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之类的假设问题来讨论,这样学习的枯燥性降低了,授课效果也提高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改革考核方式,突出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
目前,我们学校学生综合综合考评成绩由10%的平时成绩,20%期中成绩和70%的期末成绩构成,为适应土木工程专业的素质教育的要求,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应能培养出满足道路桥梁施工的操作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的生产一线综合素质人才,就必须摒弃过去的单一的记忆性的试卷考核,完善实践考核环节;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增加课程考核的科学性、实用性,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的考核。将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学习的认知,工程施工中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也纳入考核之中,从而对本课程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准确、全方位、客观的评价。
适应我们目前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要求,应该顺应当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发展需要,突出专业的实践性要求,在课程体改革创新中注重学生专业素质、工程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出适应公路发展需求,满足道路桥梁施工的操作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更好的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张新军.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8.
[2]廖玉凤.“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S].科技视界,2014.
[3]曹阳燕.《公路与桥梁施工技术》课堂教学改革探讨[S].时代教育,2015.
[责任编辑:王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