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哪些教育事件最引人关注
2016-06-30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网络热点舆情事件共201起。经统计发现,全国性63起、华北44起、华东22起、华中19起、华南18起、西南16起、西北13起、东北6起。其中,“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王娜娜事件调查结果公布:13人被处理 3人移交司法机关”“1小时挣万元在线教师收入超‘网红”等舆情热度比较高。
全国性教育舆情围绕教育改革
舆论聚焦入学公平、学科建设
从全国来看,1~5月全国教育舆情热点事件(话题)共63起。“国务院印发《意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回应‘多校划片”“袁贵仁:支持企事业单位自办幼儿园”“42所高校50个学位授权点不合格被撤销”等与入学政策、学科建设有关的话题受到舆论的密切关注。
对于备受关注的“多校划片”政策,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回应称,“多校划片是各地探索解决单校划片产生问题的具体举措之一,不是一个长远举措,最终的解决要靠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改革,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对此,媒体评论认为,“多校划片”只是一种政策,若没有其他配套政策的同步推进,效果可能并不显著。
另外,《人民日报》刊发时评《撤销学位点体现质量导向》,为教育部50个学位授权点被撤销鼓掌,认为学位点撤销既体现了政府教育提质的决心,也传递出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导向、问责导向和改革导向。从这次撤销不合格学位点中,舆论也看到了高校教育改革的紧迫。有媒体就此分析称,之所以相关高校一些专业被亮红牌,与高等院校追求建设“大而全”的综合性大学有关。
北京、江苏、四川舆情多发
学生诚信、生命教育话题引热议
从省份来看,1~5月各地舆情热点事件共138起。其中北京20起、江苏13起、四川12起、广东11起、河南9起、陕西8起、山东7起,安徽、浙江、河北、湖北均6起,其余省份均不超5起。
北京方面,“北京首例考研替考入刑案审理结果:拘役1个月”“北大再现‘一个人的毕业照该专业已‘6代单传”“全中国内地5高校跻身全球大学声誉百强,清华列18名”“北大招体育特长生:足球踢得好也能上北大”等涉及学生诚信、大学排名话题被舆论关注。
江苏方面,“江苏泰兴一初中女教师监考时猝死 学生仍平静做题引争议”“南京家长因就近入学告教育局败诉”“教授评审抽检博士论文:语句不通差到令人愤怒”等与学生教育、教学质量有关的事件引起较多舆论关注。
四川方面,“教育部批准‘四川医科大学更名‘西南医科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男生在自习室遭室友连砍身亡”“学生课上教外教打麻将”等大学更名、校园安全话题舆论关注度较高。
基层教育环境牵动公众敏感神经
从行政层级上看,1~5月教育舆情事件(话题)多发生于地市级区域。乡镇及村级舆情方面,“吉林一学校学生疑集体甲醛中毒”“河南一官员遇六旬教师上访 当面涂脂抹粉如此回应”等事件(话题)成为舆论关注的重点。对此,有媒体评论指出,靠舆论推动社会关注解决问题,并不符合现代社会治理模式。短暂的社会热点之后,还是要靠法律和规范。
学生安全是长期关注话题
从舆情走势来看,1~5月出现了多轮较大幅度的舆情波动,主要集中在2月18日(6起)、2月29日(6起)、5月6日(7起)和5月9日(6起)。
2月,“大学生为‘衣锦还乡持刀抢劫 冷静后自首”“男孩用压岁钱请客父母生气 校长称懂分享要表扬”等事件推升了关注度。从这些新闻报道看,事件多由过年期间学生放假相关活动引发。舆论认为,假期是学生安全问题的高发期,学校和家长应给孩子系好“假期安全带”。
5月,“第五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公布 73所‘野鸡大学被曝光”“语文版中小学教材将更换40%课文 未撤‘南京大屠杀”“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等事件(话题)引发对校园安全和大学教育质量问题的关注。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发文专项治理校园欺凌问题,受到舆论赞赏。
招生“程序性失守”引发深刻反思
值得一提的是,王娜娜遭冒名上学事件在舆论场中持续了将近一年时间,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事件调查过程中状况频发,也使得该事件的调查结果扑朔迷离。对此,媒体分析认为,由于生源困境,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在招生时无法招满学生,于是,高校主动做“假大学生”的生意。而要完成“入学”的系列流程,没有有关部门、高校的“配合”是难以实现的,这是相关部门的一系列程序性失守。网民关注对“王娜娜事件”相关责任人的处分,希望王娜娜能得到相关补偿。
人民网、中新网等成教育舆情发布主力
从发布新闻的媒体来看,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网在1~5月全国教育类舆情事件(话题)的报道量位居前三,报道内容多涉及教育改革、校园安全等相关议题。比如,人民网先后报道“多校划片”“高考综合改革”“江苏连续出现跳楼、出走学生”等新闻,中新网则发布“研究生入学加分政策”“博鳌论坛校长对话”等报道。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助理舆情分析师 孙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