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微信智慧校园生态圈的构建

2016-06-30张梦梦李盈希

科技视界 2016年15期
关键词:生态圈

张梦梦+李盈希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型社交平台微信的兴起,微信智慧校园生态圈的构建具备了技术条件。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微信智慧校园生态圈的概念、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讨了微信智慧校园生态圈的功能体系构建以及构建的方法。

【关键词】微信智慧校园;生态圈;综合服务

1 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微信智慧校园的研究现状

时至今日,探索微信和智慧校园相结合的研究并不多见。智慧校园是在数字化校园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以及“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表现出国家对建设现代化、数字化校园的重视。2011年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小组讨论通过的《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也开始提出要“推进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加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应用评价研究,加强基于云服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研究”等相关内容,正式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自此之后,关于智慧校园的相关理论研究开始慢慢步入正轨。“智慧校园”概念的首次出现是在2010年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智慧校园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随后,浙江大学提出要建设一个“令人激动”的“智慧校园”,并把建设中的紫金港校区西区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试点。[1]有研究者阐述了智慧校园的内涵与优势。[2]还有研究者初步探讨了基于微信的移动智慧校园建设方案,[3]更加地贴近了本文研究的微信智慧校园生态圈的内容和目标。此外,微信智慧校园的消费者特征研究也已出现。学生普遍依赖互联网进行学习与生活,微信智慧校园也切合大学生消费动机中的求新动机的需求,能够更快速地被学生群体所接受。

2 微信智慧校园生态圈构建的必要性

“微信智慧校园”这一概念从本质上来讲是多项技术的综合体,包括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的应用,还涉及无线网络、射频识别和传感器网络等技术。由于我国早些年社会环境、经济实力较为落后,所以直到2010年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智慧校园”这一概念才被正式提出来。不过,本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腾讯公司2011年推出了微信即时通讯软件。微信作为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的手机聊天软件,逐渐被网民认识和接纳。在拥有大量用户的基础上,微信于2012年8月推出了微信公众平台,个人和组织机构都可以建立一个微信公众账号,与特定群体进行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和互动。2013年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大约有90%的网络用户近半年内使用过微信,其中24.1%的用户经常使用微信公众平台。[4]由此可见,微信、微信公众平台的前景是广阔的。如果让它们应用于智慧校园领域中,能够让智慧校园得到飞跃式发展。

应用微信智慧校园技术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方面,这一技术的创新性能够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学生群体对于网络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而微信智慧校园能够凭借其自身的独特优势,打造企业号、公众号、智慧生活卡等产品,打通和连接学校教务、公共服务、各种活动、信息沟通、学生求职等功能,整合腾讯网络、学校与社会等各方资源,共同打造线上线下绿色校园生活生态圈。另一方面,目前各大高校拥有的校园网络公众平台虽数量多,但内容混乱、服务内容片面化,导致平台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服务,而微信智慧校园生态圈构建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3 微信智慧校园生态圈构建的可行性

本课题组成员在一些高校中共发放了50张问卷调查,共收回45张,其中有96%的同学表示经常使用微信,这其中又有70%的同学表示愿意接受新型的微信平台。这组数据说明了微信智慧校园生态圈构建的可行性,具体分析如下:

3.1 先进性与系统性

微信智慧校园的构建切合“互联网+”的时代,顺应微信发展的潮流,并且微信公众号尚在开发阶段,要在这种时刻充分挖掘和发展它的功能,为学校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微信智慧校园将学校-学生-社会之间的关系梳理得很清楚,软件设计严格按照其所属分类进行安排,对微信校园管理及服务模式分版块进行分类,各类服务既系统又规范,符合高校师生的需求。

3.2 便捷性与效益性

例如,对学生而言,只需一个手机微信APP,不用担心手机内存不够、可随时随地对丢失的校园卡进行挂失、便捷地查阅图书馆空位、实时获取更多的求职信息,等等。利用快速而精确的微信公众平台,发挥信息共享的优点,为学生、校方、社会搭建一个沟通互动的桥梁。通过这一平台,校方能够减少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的支出,学生能够节省学习与生活方面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以及类似于一卡通之类的服务费,商家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出售更多的商品,从而达到建设一个三方受益的生态圈的目标。

3.3 合作性与安全性

微信智慧校园服务模式的构建,能够促进相关各方的合作,如通过微信平台,校方可开设迎新服务、互动教学等功能,促进校方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通过微信平台找兼职工作,能够促进学生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合作;学生可阅读学生社团在微信平台上发放的信息,能够促进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等。微信智慧校园平台可通过采取密码登录验证程序、加强多级权限控制、数据备份功能、地理位置追踪、设置管理员进行管理等方法来达到系统的安全性。

4 微信智慧校园生态圈的功能体系构建

微信智慧校园生态圈是指通过微信这一移动互联网平台,为高校提供各类综合服务,实现学校-学生-社会这一整个生态圈的平衡和良好发展。通过构建微信平台,形成以校园为中心,连接高校老师及校方、学生及其社团、校园周边社区、社会的微信校园生态圈。如图1:

如果将“微信智慧校园生态圈”看成一个大系统,那么校方及老师、学生及社团、校园周边、社会相关主体及家长就构成了一个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形成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功能:(1)校方及老师:在学校管理方面,学校的微信平台开设校务公开、校园财务、智慧宿管、平安校园、迎新服务等;在教务教学上,学校的微信平台开设智慧教育,可以进行成绩查询、选课建群、互动教学、享受图书馆服务等;在校园生活上,师生员工可通过微信平台进行信息咨询、充值缴费、就业信息服务、财务事务办理等。(2)学生及社团:在生活场景下,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进行缴费和消费。在学习场景下,学生可以查看课表、在线选课、查找空闲教室等,可以通过学校的微信平台了解有关学校活动、社团活动、讲座信息等。(3)校园周边及社会相关主体:在微信平台上发布针对学生的购物、餐饮、快递、二手交易等信息。(4)家长:在微信平台上对孩子的在校情况进行追踪,了解其学习和生活状况,如成绩查询、代缴费等。

5 微信智慧校园生态圈的构建方法

构建微信智慧校园生态圈,需要校方建立微信智慧校园公共服务平台,接入上文所设想的功能体系,制定完备的宣传推广计划,将此平台向师生员工、社会和家庭宣传推广,倡导相关多元主体积极加入使用该平台;学生及其社团积极配合构建;创新宣传方法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该平台。总之,微信智慧校园生态圈的构建目标就是运用微信技术助力智慧校园的发展,构建一个以微信平台为中心,便于校方管理和服务、便于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便于学生与校园周边及社会相关主体发生联系的公共环境。

【参考文献】

[1]吴颖骏.浙江大学:基于“云”的智慧校园[J].中国教育网络,2010(11):25-26.

[2]黄怀荣,等.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8):13-17.

[3]方仁富.基于微信的移动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探讨[J].科技视界,2015(31):208.

[4]艾媒咨询:2013中国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研究报告[EB/OL].(2013-5-20)[2016-4-14]. http://www.iimedia.cn/36689.html.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生态圈
教育信息化2.0视野下学习生态圈的探索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新水贝创新生态圈
平越 :做职场生态圈的串连者
医生集团激活医疗生态圈
互联互助构筑崭新金融生态圈
方正电子助印企成功自建生态圈
“中国创造”首开裸眼3D 超多维SuperD携梦工厂建生态圈
崭新的“医疗生态圈”
中国创业服务生态圈
科大讯飞:押注语音生态圈